各家企业有各家企业的具体情况,不能简单平移,在分析达仁堂时的确可以重点观察速效,但分析同仁堂时重点观察安宫的策略尽管也很重要,但相对来说权重就要低些了(因为同仁堂产品品类非常多),但这个并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同仁堂当前的症结和达仁堂完全不一样,相比较产品的量、价层面的因素和公司管理层面的因素来说,公司治理层面的因素才是同仁堂的最大症结,这话说白了就是,假设有两个利好,利好一、牛黄成本下降了,利好二,公司治理理顺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牛黄成本下降对同仁堂的利好在公司治理理顺对同仁堂的利好面前就是小巫见大巫,尽管牛黄成本下降也是一个很大的利好,这就是在当前阶段同仁堂和达仁堂的最大区别。
结论是什么呢?结论就是对于同仁堂而言,改革的预期远比提价、放量的预期更具空间,这就是当前阶段同仁堂和达仁堂在投资逻辑上的最大区别。
$同仁堂(SH600085)$ $达仁堂(SH60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