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白斑黑猪II
 · 澳大利亚  

$立霸股份(SH603519)$

立霸股份自 2015 年上市以来,筹资总金额远低于分红总金额。

立霸股份仅在上市时进行过股权融资,募资总额为 2.74 亿元。而截至 2025 年,其累计分红总额已达 12.18 亿元。分红融资比为 4.45,即分红总额是筹资总额的 4 倍多。

立霸股份在近五年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且持续高额分红的情况下,尽管经营现金流表现平平,其资金来源主要可从以下几个维度解析:

### 一、**投资活动现金流:大额资产处置与投资收益**

1. **长期股权投资减持贡献核心现金流**

公司在2022年、2023年通过减持拓荆科技等标的的股权,获得了巨额投资收益。例如,2022年投资净收益达5.32亿元,2023年进一步增至6.26亿元,分别占当年净利润的94.3%和97.8%。这些非经常性收益直接转化为现金流入,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高达10.38亿元,成为支撑分红和偿债的关键资金来源。

2. **资产结构优化释放资金**

公司通过处置非核心资产(如部分长期股权投资),优化资产配置。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虽降至-2.12亿元,但此前积累的现金已足够支持分红和债务偿还。此外,货币资金从2021年的1.77亿元增至2023年的8.5亿元,显示公司通过投资活动储备了充足的流动性。

### 二、**债务结构调整:主动降杠杆与债务偿还**

1. **短期债务清零与负债率下降**

2023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5.04%,较前几年显著下降;2024年末短期借款清零,总债务降至2.89亿元,负债率进一步降至17.89%。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利用投资收益偿还债务,例如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15亿元(偿还债务为主),直接降低了财务杠杆。

2. **现金比率维持安全边际**

尽管现金比率从2021年的2.09降至2023年的2.0,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表明公司偿债能力未受显著影响。同时,货币资金规模(2023年8.5亿元)远高于短期债务(2.89亿元),流动性风险可控。

### 三、**利润留存与未分配利润积累**

1. **未分配利润支撑持续分红**

截至2023年末,公司每股未分配利润达3.85元,累计未分配利润规模超过10亿元。即使2024年净利润因投资收益减少而下降75.15%,仍可通过动用历史积累的未分配利润维持分红。例如,2024年拟每10股派现10元,分红总额约2.65亿元,占当年净利润的166%,但未分配利润仍足够覆盖。

2. **扣非净利润增长验证主业韧性**

尽管净利润受投资收益波动影响较大,但扣非净利润在2024年同比增长46.59%,显示主营业务通过降本增效实现了内生增长。这为长期分红提供了可持续性基础。

### 四、**现金流管理与非经常性收益的协同**

1. **经营现金流改善但仍依赖非经常性项目**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9832万元,同比增长74.05%,主要受益于应收账款回收和成本控制。然而,经营现金流绝对值仍不足以覆盖分红(2024年分红2.65亿元),需依赖投资收益和利润留存补充。

2. **非经常性收益的阶段性贡献**

2022-2023年的投资收益属于阶段性事件,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已降至789万元,净利润回归主业驱动。未来分红的可持续性将更多依赖经营现金流的持续改善。

### 五、**风险与可持续性评估**

1. **投资收益不可持续的挑战**

2024年净利润大幅下滑75.15%,反映出对非经常性收益的过度依赖风险。若未来无大额资产处置或投资收益,高额分红可能难以维持。

2. **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风险**

应收账款增速(48.31%)持续高于营业收入增速(7.61%),且占净利润比例高达191.61%,存在回收风险。此外,预付账款在2023年激增179.99%,可能占用了部分经营现金流。

3. **资本支出与战略平衡**

公司非流动资产规模在2024年有所下降(从2023年的2.91亿元降至2024年的2.85亿元),显示资本支出收缩。若未来需加大研发或产能投入,可能影响分红能力。

### 总结

立霸股份的资金来源呈现“**投资收益主导、债务优化辅助、利润留存托底**”的特点:

- **短期**:依赖减持股权等非经常性收益和债务偿还释放的资金;

- **中期**:需通过主业增长(如扣非净利润提升)和经营现金流改善实现可持续分红;

- **长期**:需平衡资本支出与分红,避免过度消耗未分配利润。

投资者需重点关注其应收账款回收、投资收益持续性及主业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立霸股份未来是否会有大额资产处置或投资收益,以及是否仍持有大量可变现股权,需结合其当前投资布局、战略规划及市场环境综合判断。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分析:

### 一、**现有可变现股权的规模与潜在价值**

1. **拓荆科技减持已接近尾声**

立霸股份通过嘉兴君励基金投资的拓荆科技股权,在2022年和2023年已大规模减持,累计获得投资收益12.48亿元。截至2025年6月,嘉兴君励归属立霸股份的净资产仅剩7477.81元,表明其在该基金中的剩余资产已微乎其微,**拓荆科技的减持窗口基本关闭**。此外,拓荆科技当前股价约150元/股(2025年6月数据),较历史高位有所回落,进一步减持的收益空间有限。

2. **在投半导体项目的潜在退出机会**

公司目前通过基金投资的半导体企业包括上海瞻芯电子(6000万元)、安徽富乐德(3000万元)、硅谷数模(1500万元)等,总投资金额1.35亿元。这些项目多处于成长期,尚未进入成熟期或IPO阶段。例如,上海瞻芯电子专注于功率半导体,安徽富乐德涉及半导体材料,均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若未来这些企业实现上市或被并购,立霸股份可能获得资本利得,但短期内难以形成大额收益。

3. **长期股权投资规模稳定**

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为1.96亿元,与2024年末持平,未出现大规模减持迹象。这表明公司目前持有的可变现股权主要集中在上述半导体项目中,且尚未进入集中退出期。

### 二、**未来资产处置的可能性与制约因素**

1. **战略重心转向主业,资产处置动力减弱**

公司在2025年5月的投资者活动中明确表示,未来将平衡分红与长期发展,计划将部分利润用于技术创新和业务扩张。2024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46.59%,显示主业盈利能力增强,可能减少对投资收益的依赖。此外,公司提出“国际化战略”,计划拓展海外销售渠道并评估新增产能,这需要资金投入,进一步降低了大规模资产处置的可能性。

2. **现金流充裕,短期无需依赖资产变现**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货币资金达4.95亿元,短期债务清零,现金比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尽管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12亿元(主要因新投资),但现有现金储备已足够支持日常运营和分红。因此,**公司缺乏通过处置资产补充流动性的紧迫性**。

3. **市场环境与估值风险**

半导体行业波动较大,被投资企业的估值受技术突破、行业周期等因素影响显著。例如,拓荆科技股价在2025年6月较2023年高位下跌约30%,若未来其他项目估值回调,可能影响减持收益。此外,立霸股份作为财务投资者,对被投企业的控制力有限,退出时机和价格可能受制于市场条件。

### 三、**投资收益可持续性的关键变量**

1. **在投项目的退出节奏**

若上海瞻芯电子等企业在未来2-3年内实现IPO或被收购,立霸股份可能获得一次性投资收益。例如,安徽富乐德若在科创板上市,参考同类企业估值,立霸股份的3000万元投资可能增值数倍。但此类事件具有不确定性,需持续关注项目进展。

2. **主业增长对冲投资收益波动**

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2.19%,PCM产品占比达91%,显示传统业务仍具韧性。若通过技术创新(如开发80项PCM新产品)进一步提升毛利率,可降低对投资收益的依赖,形成更稳定的利润来源。

3. **潜在风险提示**

- **应收账款风险**:2024年应收账款达2.96亿元,同比增长48.31%,占净利润比例高达191.61%,若回收不及预期可能影响现金流。

- **资本支出需求**:若公司启动海外产能建设或加大研发投入,可能减少分红或动用现金储备,间接限制资产处置的灵活性。

### 四、**结论:大额资产处置概率较低,投资收益依赖项目退出**

1. **短期(1-2年)**:

立霸股份已基本完成对拓荆科技的减持,**未来1-2年内大额资产处置的可能性极低**。现有在投半导体项目尚未进入集中退出期,投资收益贡献有限。

2. **中期(3-5年)**:

若上海瞻芯电子等企业成功上市或被并购,可能带来阶段性投资收益,但规模难以复制拓荆科技案例。公司需通过主业增长(如海外市场拓展)实现盈利结构优化。

3. **长期**:

随着半导体项目逐步退出,投资收益占比将进一步下降,**分红可持续性将完全依赖主业现金流**。若公司未能有效提升经营效率,高分红政策可能难以为继。

### 五、**投资者建议**

- **关注主业竞争力**:重点跟踪PCM/VCM产品的市场份额、毛利率变化及海外订单进展。

- **监控在投项目动态**:通过公司公告或行业媒体,了解上海瞻芯电子等企业的融资、上市计划。

- **警惕应收账款风险**:定期查看应收账款周转率及坏账计提情况,评估现金流健康度。

综上,立霸股份未来大额资产处置的概率较低,投资收益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半导体项目的退出节奏及主业增长能力。投资者需降低对非经常性收益的预期,聚焦其内生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