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国际控股(01112)$ 最近从水手哥的组合中关注到H&H这个公司,简单研究了下,今天已经大幅加仓。这个公司总的来说和当年的天齐锂业一样,通过高息举债大额收购海外资产,债务压力巨大,吞噬其现金流。同样,在24年以来,HH也遭遇了消费行业低迷期,对于本来就现金流吃紧的HH来说无疑雪上加霜。与天齐不同的是,HH还没困难到破产重整的地步,只是利润大幅下滑,赚的钱基本都拿去还债了。下面从弱者体系的视角分析一下这个公司。
1.长期下跌,负面逻辑的简单呈现。(1)巨额债务压力。130亿高息负债,24年财务费用接近10亿,赚的钱基本都是还债,谈什么利润。高额负债带来的隐性风险就是一旦经营上出现波动,公司随时有现金流断裂风险。这也是机构们不愿意买的最重要的原因。(2)BNC业务下行压力。随着中国出生人口呈现下降趋势,叠加经济下行,行业需求下降,合生元作为龙头之一,24年营收大幅下滑,严重拖累公司营收和利润。而且大趋势在这,未来的十年、二十年,这块业务可能都会持续萎缩。(3)澳洲税务风波,最高可能需要补19亿的税款,如果败诉,则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4)过高的销售费用。过去几年的财报显示,其销售费用率基本在40%左右,所以看似60%的毛利,其实质量需要大打折扣。债务和销售成本已经吞噬了公司几乎所有利润。
2.负面逻辑是否有机会出现转机?(1)债务问题上,公司每年都在逐步归还本金,使用低息贷款置换高息贷款,负债情况是逐年好转的,随着时间推移,慢慢会得到解决。另外部分美元债随着美元降息周期到来,利息压力也会小很多,这个时间点应该不会太远。(2)BNC业务下行问题,有反转的可能,我的判断是概率不太大,但出生人口下行这个大趋势短期可能还是比较难以扭转。但新国标全面推行后,淘汰部分落后产能,可能会有一个短暂的改善,总体来说长期向好的概率中偏下,不是太抱希望。这块的营收有30%左右的占比,是一个不太好的点,会压制长期的估值。(3)澳洲税务问题,公司收购时聘请的专业的大律所,合规性出错概率较低,且专业审计师给出的结论是公司不需要计提损失,所以败诉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海外搞中国公司的例子太多了,无不是看公司赚了钱,眼红,想方设法捞一把,但好在澳洲这种地方法治发达,各种程序都是要遵循法律的,政府不能一言堂,如果是在南美国家,那就不好说了。比如天齐持有的SQM就遭到智力政府的强行征税,大肆搜刮。(4)过高的销售费用。这块其实我不太懂,简单说下自己的理解,竞争激烈的市场,这块费用应该是比较难降低的,除非建立起了强大的品牌认可度,消费者只认你这个品牌,否则一旦销售投入下降,则可能会流失市场份额。
3.公司的核心价值在哪里?首先是to-c属性就值得高看一眼,这个其实比较明了,简单看看财报就知道,除了BNC业务,ANC/PNC两块的营收都是保持逆势增长,且毛利在60%左右,妥妥的好生意。公司旗下的ANC/PNC都是高端品牌,议价权和用户粘性相对较高,算一点护城河吧。营收前几年保持正增长,尤其是引入的swisse本土化拓展非常成功,相较于15年收购时,营收增长了3倍,PNC业务较20年收购时增长了75倍,说明公司有较强的品牌运营管理能力。
4.可展望,可预期?人始终离不开消费,随着经济企稳,消费版块也会迎来复苏,公司业绩自然可水涨船高。债务问题正在逐年化解,只会越来越好,后续财务费用有望折半,当然这是没有算当期归还本金的部分。PNC业务增长势头凶猛,高端品牌,赚的是年轻人的钱,算好生意,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本人持有H&H,利益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