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搞不定稀土?

用户头像
书生老徐
 · 福建  

东大对稀土出口进行严格的管制,话说这个禁令真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即中国版的长臂管辖,这也算是师夷以制夷。要求任何外国公司的产品中只要有0.1%的中国稀土,都必须获得东大批准,与之前的老美的半导体与光刻机禁令如出一辙。

我方稀土管制的“主动出牌”,是四轮经贸谈判后对美国意图的精准反击,美方“底牌”已清晰暴露:

双方在日内瓦、伦敦、斯德哥尔摩、马德里举行四轮高级别磋商,美方多次承诺“暂不加征新关税”,但9月以来却背道而驰——对我方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分别加征100%和50%关税,将半导体设备管制扩大至全球,关税、封锁、限制“三管齐下”。

看清美方真实意图后,我方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出击:一方面通过稀土管制卡住材料命门,另一方面加速科技自主,用“国产算力+开源软件”构建替代体系。正如业内专家所言:“美国想靠AI技术垄断未来,但AI离不开GPU,GPU离不开稀土,中国这一步棋,相当于封死了美国AI落地的‘实物链’。”

东大限制稀土设备出口将如何冲击全球科技产业?

一、核心技术领域面临断供风险先进制程芯片中14纳米以下逻辑芯片、256层以上存储芯片的生产设备与材料需“逐案审批”。东大控制全球90%的高纯度稀土材料(如氧化铈抛光液、镝靶材),台积电等企业可能因关键材料短缺被迫减产。ASML光刻机的激光发生器依赖钕元素,芯片封测需铕基荧光材料,管制将推高设备成本与交付周期。研发君用AI的稀土申请将被严格限制。OpenAl“星际之门”超算项目因钕铁硼磁体短缺可能停滞。英伟达AI基础设施计划需消耗全球30%的稀土年产能,若供应受限将延缓其GPU研发。

二、全球供应链重构成本陡增F-35战机生产线严重依赖东大钊、铽等重稀土,国防部评估若断供“6个月内军工产能瘫痪”。稀土分离需99.9999%纯度,东大掌握非皂化萃取等独有技术,回收率达98%,成本仅为西方1/3。美虽重启矿山(如加州芒廷帕斯),但精炼产能不足,矿石仍需运往东边加工。西方重建稀土产业链需10-15年,且重稀土(如铽、镝)短期无法替代。新规直指美芯片制裁,通过“域外管辖”要求含0.1%东大稀土成分的境外产品申请许可,阻断第三方规避渠道。美87%的军工装备依赖东大稀土,87%的半导体制造材料受影响。韩国企业试图转售东大稀土给美军公企业,遭“稀土化学指纹”溯源追查。这次的稀土管制本质是“以资源换规则”的战略反制,短期内将造成全球高端芯片、军公、绿色能源领域的成本激增与技术停滞。反制美科技封锁。长期看,西方需付出超千亿美元和十年以上的时间成本重构供应链,而东大通过技术专利壁垒(占全球稀土专利78%)和回收技术优势(99.5%回收率),将持续掌控产业链话语权。所以对双方来说,对面比我们更耗不起,折腾不起,预计最多三天到一周之内,对面就会缓和态度,重新拉咱们上谈判桌。

轻稀土供应经过谈判都是可以恢复正常供应的,但重稀土未来一定是收紧的,可以少量供应,给一些科技和电子消费型企业,但基于重稀土在军工的使用目的,以及欧美国家在战略上对中国的敌视,中国肯定是会限制重稀土的出口量的,理由很简单,我们为什么要支持别人大力发展军工来针对中国?

只要中国有稀土这个杀手锏,老川是不可能靠关税拿捏住中国的,否则军工、航空航天、半导体、汽车、医疗设备等行业都得完蛋。如果他能加,早就出手了。所以,这次注定又是一次taco,可能会创造一些不错的机会。

如果美国这么容易就能搞定稀土,川普就不会这么发飙了。能捏他的蛋蛋好几年

美国为什么搞不定稀土?

美国之所以难以建立起独立、强大的稀土产业链,并非因为缺乏矿产资源,而是一个涉及技术、产业链、环保与经济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复杂问题。

下面的表格帮你快速了解美国在稀土各个环节面临的具体困境。

环节

中国的主导地位

美国面临的主要困境

💡 技术精炼掌握全球约90% 的精炼产能,尤其在重稀土提纯上优势明显。拥有“串级萃取理论”等核心技术,成本低,纯度高。精炼技术,特别是重稀土分离技术落后中国约20年。本土公司(如MP Materials)目前主要能处理轻稀土,重稀土仍依赖外包。⛓️ 产业链构建了从“矿山 - 分离 - 磁体”的完整产业链,并全球布局(如马来西亚稀土分离厂)。产业链存在严重的“断裂带”,本土加工率不足10%。即使开采出稀土矿,大部分仍需运往中国进行精炼。🌍 环保与成本已通过技术优化(如废水循环利用率达95%以上)解决环保门槛。环保法规严苛,开设新矿的审批流程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同时,本土开采和加工的成本比中国高出约42%。⏳ 政策与时间数十年来通过持续的产业政策和技术积累确立了优势地位。尽管已出台多项政策并投入资金(如政府入股企业),但重建完整的产业链预计仍需8-10年,远水难解近渴。

🔎 稀土困境的深层影响

美国在稀土领域的困境,已经对其高端制造业和国防工业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军工生产直接承压:稀土是许多高端武器装备不可或缺的“工业维生素”。据报道,每生产一架F-35战斗机需要约417公斤稀土材料,用于其雷达、发动机和电子系统等。中国对稀土及其相关技术的出口管制,已导致F-35的生产线和升级计划面临停产或推迟的风险。甚至有报道称,部分美国军工承包商已开始从退役的F-22战机上拆解旧磁体以应对短缺。

新兴战略项目受阻:被视为美国未来空中优势关键的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项目,也因稀土短缺而进展不顺。其设计所需的高性能稀土材料,特别是用于发动机叶片和隐身涂层的重稀土元素,供应链非常脆弱,这可能迫使项目团队重新设计或降低性能规格,导致整体进度推迟。

🧩 美国的破局努力与挑战

面对困局,美国并非毫无作为。政府正通过直接投资入股本土企业(如MP Materials放宽环保限制推动国际供应链多元化(如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及土耳其等国合作)等方式,试图重建本土稀土产业链。

然而,这些努力在短期内难以扭转局面。这背后是一场关于产业逻辑的竞争:中国依靠数十年技术积累和完整的产业生态,形成了“资源-技术-市场”的三重优势;而美国近几十年的产业空心化,使其在稀土这类需要“脏活累活”的实体加工领域出现了能力断层。简单地“抄作业”和资金投入,难以在短时间内复制一个成熟的产业生态。

希望以上分析能帮助你理解美国在稀土问题上所面临的复杂局面。

美国虽有稀土储量,但在资源结构、技术、产业链、制度与成本等方面存在系统性短板,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更无法在稀土领域全面 “搞定”。

核心制约因素对比

维度

美国现状

中国优势

影响

资源禀赋

储量约 1300 万吨(全球第 2),但轻稀土占 80% 以上,镝、铽等重稀土 98% 依赖进口

储量全球第一,轻、中、重稀土配比均衡,赣南离子型矿垄断 90% 以上中重稀土供应

美国无法满足国防与高端制造业对重稀土的需求

技术能力

冶炼、分离、深加工环节薄弱,稀土分离厂时薪约 54 美元,比平均高 50%,专利与标准话语权弱

串级萃取法等核心技术全球领先,分离成本仅为美国 1/4,纯度达 99.9999%

美国需将 80% 精矿运往中国加工,本土重建需 15 亿美元以上

产业链协同

开采 — 加工 — 应用链条断裂,高端磁体 90% 依赖中国

从矿山到终端产品全链条闭环,废料回收率 90% 以上,成本低 30%-50%

美国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与成本竞争力

制度与审批

环保法规严格、原住民权益诉讼多,项目审批周期平均 29 年,环保成本占投资 40%

协同审批机制高效,兼顾生态与产业发展

项目落地慢,资金与产能兑现滞后

政策与人才

补贴分散、持续性不足,关键岗位人才流失率 35%

产业基金与人才传承体系完善

研发与产能提升缺乏稳定支撑

根本原因剖析

结构性资源缺口美国虽有储量,但缺乏镝、铽等关键重稀土,而这些元素广泛用于 F-35 战斗机、导弹制导系统、高端永磁电机等,是国防与高科技产业的 “刚需”。

技术代差难以短期弥补稀土分离与深加工技术依赖经验与专利积累,中国在这方面领先数十年,美国即便加大投资,也要 5-10 年才能形成初步能力,且成本远高于中国。

产业链断层美国本土加工能力不足 10%,即便开采出矿石,仍需运往中国或其他国家分离和深加工,再进口成品,这削弱了自主性与供应链韧性。

制度与成本制约严格的环保法规、社区阻力和高昂的劳动力成本,使美国稀土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企业投资意愿不强。

政策缺乏连续性美国虽出台支持政策,但补贴分散、执行效率低,难以形成持续的产业驱动力,而中国通过长期规划与产业链整合建立了稳定优势。

📌 结论:美国要在稀土领域真正 “搞定”,不仅需要突破技术与产业链瓶颈,还需改变制度与政策环境,这至少需要10 年以上的持续投入与系统改革。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仍将高度依赖中国及其他国家的稀土供应与加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