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连锁:下半年不再大规模关店

用户头像
第一药店财智
 · 广东  

七十万家药店里面可能有多数是不合格的,注定要被淘汰!

文 | 亞棋

9月2日,国药一致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下半年没有大规模关店的计划。

作为一个彼时拥有万店规模的大型连锁,无论是其早前大量关店的举动,还是经深度调整之后发出的“没有大规模关店计划”的言论,都成为药品零售行业密切关注的话题。

对于药品零售行业来说,一家之谈难言说是行业发展风向标,但这显然是当下行业发展状况的一个缩影。业内资深从业者认为,过去药店经过粗放经营,大踏步开拓前进,在这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良莠不齐的药店,七十万家药店里面可能有多数是不合格的,注定要被淘汰。

01

被规模效应“绊住了脚”

当前,传统实体药店同质化竞争明显,价格竞争成为常态手段,对门店盈利能力造成较大影响。在药店纳入门诊统筹政策推行后,零售药店的医保额度受到限制,集采药品加速进入药店并限制加价……加之互联网医药零售企业也在尝试开设实体门店,进一步影响线下门店竞争环境,对现有传统门店的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且消费者就医和购药行为习惯正在逐渐改变,对各传统实体药店企业的线上运营能力、数字化工具应用都提出更高要求。

多种因素影响下,药店反倒被规模效应“绊住了脚”,曾经的“万店之光”变得暗淡,规模成为连锁盈利能力下滑的不利因素。

得以改善的是,过往传统连锁致力于通过新开门店、并购扩展等方式快速抢占门店资源,加速市场饱和和产业集中度提升的情况正在降温,企业对新开门店和并购行为变得更加谨慎。

在2025西普会上,中康科技商用数据事业部总经理廖洪惠表示,2024年第一季度以来新店扩张仍在继续,但开店数量显著放缓,而关店则进一步加剧,药店增长拐点出现。2024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药店总量已跌破70万家,真正进入了药店数量负增长阶段。各大连锁在药店盈利压力下,开店扩张有所放缓,关闭亏损低效门店比较普遍,整体药品零售行业仍处于深度的调整期。

国大药房系国药一致旗下零售板块的主体业务,在近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国药一致表示,线上业务确实对线下业务带来冲击,一方面他们在积极拥抱线上业务,另一方面也在积极调整经营品类,增加获取客流的新竞争力。

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药一致实现营业收入367.97亿元,同比下降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6亿元,同比下降10.43%。其中,零售板块(即国大药房)实现营业收入104.79亿元,同比下降6.46%,受市场环境、竞争格局以及战略性闭店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国大药房销售收入同比有所下降,这一下滑趋势与整个药品零售行业当下面临的困难基本一致。中康CMH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5月,全国药店零售市场规模约为2152亿元,同比下降1.3%。预计全年药品终端市场将下滑2.9%。

国药一致在回答调研者提问时表示,药店行业在未来整个医药流通的环节中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短期来看,国家政策加大对于零售药店的管理,会形成一定的行业增速减慢的压力,中长期来看零售药店仍具备重要的社会价值。

02

战略性闭店以提升单店经营质量

从近期上市连锁披露的半年报来看,虽然营收极少见涨,但多家连锁在门店数量优化之后,净利普遍都有所改善。对于多数连锁来说,在现有门店格局下,持续优化门店布局,提升门店经营质量,将成为今年下半年到未来几年连锁工作的重中之重。

以国大药房为例,过去半年,该连锁大幅收缩门店规模,着力优化门店布局,瘦身强体,通过“一店一策”提升门店经营质量。在亏损门店治理方面,加速“止血”,关闭亏损门店。2025年上半年,国大药房直营门店新增开店24家,闭店864家。相较于2024年初,该连锁前后已关闭门店2130余家,减少门店数量近20%。作为国内头部连锁药店,国大药房的关店举措仅是行业一个缩影。

在战略性闭店之后,国大药房门店亏损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销售下降幅度低于关店率,单店经营质量不断提升。截至报告期末,国大药房门店总数缩减至8591家,其中直营门店6931家,加盟店1660家,截至2025年6月底,其亏损门店占比已大幅降低。报告期内,国大药房实现净利润0.17亿元,同比增长215.81%。

这期间不仅是国大深度调整的过程,也是药品零售行业加速自我变革的一个阶段。国药一致在9月2日的业绩会上表示:下半年将不再大规模关店,国大药房目前更强调稳健和提质增效,短期也不太会有并购计划,会把重点放在现有店铺经营能力的提升方面。待未来行业进入稳定阶段,不排除再进行扩张的可能。

对于药店淘汰赛的话题,在近期举行的2025西普会上也引起广泛热议。漱玉平民大药房董事长李文杰在论坛讨论环节提到,他认可连锁需要有选择性地闭店,但不可能把所有亏损的门店都关掉,对于亏损门店,连锁需要进一步做区分,一种是扭亏无望的门店,一种是仍有希望盈利的门店。在他看来,显然前者自然得舍弃,而后者则要尽量保留,另外,那种周边竞争对手多的店亦不能关。

药店淘汰赛正在进行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连锁在战略性关店,做这一举措的不仅有上市公司,还有诸多中小连锁。全亿健康产业集团CEO万明治表示,把盈利的店保留下去,零售人需要有定力,得先想方设法活下去,如保持健康的现金流,收缩规模,舍弃不良资产,这些都是活下去的必备要素。

03

多措并举提升盈利能力

在过去半年中,尽管医药零售行业整体承压,国大药房的经营指标却呈现出向好的趋势,销售降幅收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除了战略性闭店外,他们还采取了多项措施改善经营状况。

首先,批零一体优势逐渐凸显,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国大药房拥有157家专业药房,销售额同比增长25.1%,占分销业务整体比重提升至6.65%。两广地区的双通道定点药店共113家,双通道品种销售额同比增长44.8%。

其次,提升统采比例和加快自有品牌业务。2025年上半年,统采销售较同期提升了12.7%,通过集中谈判优化采购成本。自有品牌业务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实现销售同比增长75.6%,直营门店常规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了1.25个百分点。

再次,深化工商协同,重塑商采体系转型,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国大药房建立了总部统筹、工业赋能、子公司执行的协同体系,充分发挥商品委员会的作用,调整商品策略,搭建“名厂+名品+名店”体系。此外,推进采购转型,主动走进工业企业,强化与国药集团体系内的协同,上半年,其核心品种销售同比增长11.3%,协同销售增长23.4%。

同时,国大药房积极推进零售服务转型,加强慢病管理,培养了6000多名慢病管理专员,并在2000余家慢病门店建立了标准化服务流程。公司还优化了会员服务体系,制定了特药回访标准,全面提升药师的专业服务能力和服务满意度。2025年上半年,国大药房启动了非药提升项目,探索多元化业务布局。在业务和管理一体化方面,国大药房也在积极推进商采营、省级业务及批零一体化,并在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和物流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进一步发挥规模优势。

对国大药房来说,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在行业阵痛期,其经营质量暂时得到了改善。但对于整个药品零售行业来说,行业阵痛期还远未结束,除了战略性闭店优化布局,如何持续改善盈利能力,将是连锁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也将极大考验连锁掌舵者们接下来的定力和每一个战略性决策的制定,《第一药店财智》将持续关注并及时报道这一领域的最新动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