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研究美丽国稀土产业链自主可控路线的时候,突发了两点思考。第一,美国稀土总需求有多大?是否有可能它重要但总价值不高?进而对稀土行业公司的成长性构成制约。第二,稀土产业链中哪个环节利润率最高,进而指导我们选择标的公司。借助AI我们有了如下一些发现。
第一个问题,稀土行业中,矿物提取和中间环节利润较低,最终永磁体产品利率润较高?
是的,这个判断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成立的,但要稍微加几个条件说明。
上游:矿物开采与初级加工(精矿、碳酸盐)
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但环保、采矿权、资源储量是壁垒)。
市场特点:强烈依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价格波动大。
利润率:通常较低,尤其是在供给充足或价格下行时。
例外:如果掌握稀缺矿种(如重稀土矿)或产地稀缺,利润可阶段性走高。
中游:分离精炼(氧化物、金属)
技术门槛:较高,需要溶剂萃取、冶金等复杂工艺。
利润率:中等偏低,因为这是一个规模化加工环节,受制于原料成本与下游价格。
中国在这一环节的全球占比超 80%,海外公司很难在短期内取代。
下游:永磁体制造(烧结钕铁硼、粘结钕铁硼等)
技术门槛:高,包括粉末冶金、晶粒取向、涂层处理等。
市场特点:直接面向电动车、风电、电子等高附加值行业。
利润率:相对较高,尤其是高性能、高一致性磁体(如驱动电机级别)。
竞争格局:日本、美国、欧洲的高端永磁体企业毛利率可达 25%~40%。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
稀土产业链利润分布像个“微笑曲线”——两端(稀缺资源上游和高端应用下游)利润相对高,中间(普通分离、冶炼)利润相对低。
为了验证这个结论,我们以东大稀土产业链为例进行研究,得到如下数据:
第二个问题,我们如何选择投资标的?
有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我的选股标准可以总结为 “能生产永磁体优先,有矿的优先” ,兜兜转转,我们又回到那几家公司。市场是对的,MP和USAR都自有矿山,都有永磁体产能规划。
这是美国稀土和永磁体领域最核心的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在美国本土拥有完整“从矿山到磁体”供应链的公司。$MP Materials(MP)$
稀土矿藏:MP Materials 拥有并运营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 Mountain Pass 矿山,这是美国目前唯一一个大规模运营的稀土矿山和加工设施。该矿山是全球最丰富的稀土矿藏之一。
永磁体生产:公司正在得克萨斯州沃思堡(Fort Worth, Texas)建设一座高度整合的永磁体制造工厂,该工厂已在2024年开始生产钕和镨金属。该设施旨在生产用于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和国防系统的钕铁硼(NdFeB)永磁体,标志着美国重新拥有了本土的永磁体生产能力。
当前产能:可年产约 1,000 公吨 NdFeB 永磁体。
这家公司也致力于建立一个完全本土化的稀土供应链,并正在推进其核心项目。$USA Rare Earth(USAR)$
稀土矿藏:USA Rare Earth 拥有得克萨斯州西部的 Round Top 稀土矿 的开采权。这个矿床不仅含有轻稀土,还含有所有重稀土元素,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
永磁体生产:公司正在俄克拉荷马州的斯蒂尔沃特(Stillwater, Oklahoma)建设一座永磁体制造工厂,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产。该工厂旨在生产高性能的烧结钕磁体,以满足国防、机器人、电动汽车等多个快速增长行业的需求。
当前产能或规划:正在俄克拉荷马州 Stillwater 建设稀土磁体生产厂,规划产能从每年 600 吨提升至 5,000 吨以上。
总部设于德州 San Marcos。非上市公司。
稀土矿藏:无自有矿藏,主要从废旧产品中回收稀土元素,或从第三方采购稀土原料。
当前产能或规划:是美国少数拥有 NdFeB 磁体量产能力的公司之一,年产量约 2,000 吨,未来可扩展至 10,000 吨。
UUUU的 MREC 处在 矿山精矿之后、单一稀土氧化物之前 的阶段,算是中间体,需要进一步分离成高纯稀土氧化物才能用于磁体合金生产。因此UUUU不是最终的稀土氧化物供应商(但计划扩展到这一步),目前主要卖给具备分离能力的下游企业(如澳大利亚的Lynas Rare Earths)。笔者注:只能说UUUU目前仅仅分了稀土大梦的一杯羹而已。$Energy Fuels(UUUU)$
附录:
永磁体(特别是NdFeB磁体)的产业链可以分为:
矿山采选 → 稀土精矿(矿石粉)
分离提纯 → 单一稀土氧化物(REO)
合金制备 → Nd-Fe-B合金
磁体制造 → 永磁体成品
下游应用 → 电动车、风电、国防设备等
2024年中国出口稀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