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假装” 读懂消费行业财报,以海天味业为例

用户头像
江鲤
 · 江西  

每次和朋友聊消费行业投资,总有人问 “怎么从财报里看出一家消费公司值不值得投?”。其实消费行业离我们最近 —— 每天吃的酱油、喝的牛奶、用的纸巾,都是财报里的 “生意具象”,关键不是死算毛利率,而是用 “三个假装” 换个视角,把财报里的数字变成 “身边的生意”

一、假装要开一家酱油厂

要是真打算开家酱油厂,第一步绝不会先买设备,而是得蹲超市看货架:海天的普通酱油占了半层,千禾的零添加摆在显眼位置,李锦记的高端生抽价格比普通款贵 50%—— 这些 “货架观察”,其实都藏在上市公司年报里。

先看行业趋势。消费行业的年报里,公司会主动说清 “未来卖什么能赚钱”。比如海天味业 2023 年年报提 “居民健康意识提升,零添加、减盐产品增速达 25%”,千禾味业则直接把 “零添加酱油收入占比 40%” 写进核心经营数据;再看竞争格局,年报里的 “经销商数量”“区域营收分布” 是关键 —— 海天有 7000 多家经销商,县域市场覆盖达 95%,而千禾的线上收入占比 20%,明显在补线下短板。这些信息不用找第三方报告,翻两家公司的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比自己跑十家超市还清楚。

当然,开酱油厂得知道 “钱花在哪、赚在哪”。财报里的 “营业成本构成” 会写大豆、白糖的采购占比,2023 年大豆涨价 10%,海天的 “原材料成本占比” 从 35% 升到 38%,但它通过优化包装规格,把 “制造费用” 降了 2%,毛利率只微降 1.2%—— 这就是消费公司的 “成本控制能力”,比单纯看 “毛利率 38%” 这个数字更有意义。

自己的体会是,消费行业的财报最 “实在”,因为产品就在身边。比如看到 “存货周转天数”,海天是 60 天,千禾是 90 天,不用查公式也能懂:海天的酱油卖得更快,仓库里不会堆太多货;看到 “广告宣传费”,海天一年花 50 亿,千禾花 15 亿,也能想到超市里海天的海报更多 —— 这些数字背后,都是看得见的生意逻辑。

二、假装是海天味业的老板

要是坐在海天老板的办公室,财务总监递来财报,绝不会只看 “营收增长 10%” 就满意,得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 “零添加风来了,怎么不丢老客户又抓新客户”,二是 “大豆涨价了,怎么让利润不缩水”。

先看战略落地。前几年零添加酱油火的时候,很多人觉得海天会被千禾抢市场,但 2023 年报里,海天的 “高端产品收入” 增长 20%,其中零添加系列卖了 80 亿 —— 这说明老板没硬扛,而是悄悄把零添加塞进了原有经销商渠道,既保住了普通酱油的基本盘(收入仍占 60%),又抓了高端增量。再看成本应对,大豆涨价后,海天没有马上提价,而是先通过 “集中采购 + 长期协议” 把大豆采购价稳住,半年后才小幅提价 5%,财报里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从 30 天延长到 45 天,就是和供应商协商了付款周期 —— 这就是老板的 “平衡术”,既要保销量,又要保利润。

更重要的是看 “执行力”。老板定了 “县域市场深耕” 的策略,财报里的 “区域营收” 就该有体现:2023 年海天县域市场收入增长 12%,比一线城市快 3 个百分点;老板说 “要控费用”,“销售费用率” 就从 15% 降到 14%,但 “研发费用” 增了 10%,推了减盐酱油、儿童酱油等新品 —— 这些数字不是孤立的,而是战略落地的 “成绩单”。

有时投资者会纠结 “海天的存货多了 10 亿是不是卖不动了”,但站在老板角度想:酱油是快消品,中秋、春节前要备货,存货多 10 亿可能是为旺季准备,再看 “存货跌价准备” 只增了 0.5 亿,说明货没积压 —— 很多 “异常” 数字,换个老板视角就懂了。

三、假装是酱油厂的合伙人

巴菲特的合伙人从不天天看股价,而是关心 “伯克希尔这季度赚了多少”。要是真把自己当成海天的合伙人,盯着的就不该是 “今天股价跌了 2%”,而是 “这家酱油厂能不能持续给我分红”。

先看 “合伙人的核心收益”:ROE 和分红率。海天近 5 年平均 ROE30%。历年分红比例均超过50%,2023年分红率达到65%;再看 “生意的持续性”,财报里的 “在手订单”“客户复购率” 很重要,海天 2023 年末在手订单 120 亿,是当年营收的 1/3,说明经销商还在拿货,生意没断档。

当然,合伙人也得防风险。比如看到 “千禾的零添加收入增速比海天快”,不用慌,看海天的 “研发管线”—— 它在布局发酵酱油、功能性酱油,这些是千禾还没跟上的;看到 “大豆价格又涨了”,看海天的 “供应链布局”—— 它在黑龙江建了大豆基地,能对冲部分涨价风险。消费行业没有 “永远的赢家”,但合伙人要找的是 “能应对风险、持续赚钱” 的公司。

自己常想,要是真在实体里合伙开酱油厂,绝不会因为 “这个月销量降了 5%” 就退股,反而会问 “老板接下来怎么调策略”。股市里也一样,把财报当成 “合伙人会议报告”,关注 “生意本身” 而非 “股价波动”,反而能更清醒 —— 毕竟消费行业的本质,是 “每天都有人买你的酱油”,这才是长期赚钱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