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段永平说,他和巴菲特聊天的时候问巴菲特,持有是否等于买入,巴菲特说当然,这是一个事实(而不是一种观点)。但是据雪球上的人考证,巴菲特并没有在其他任何场合说过类似的话。相反,巴菲特说过这样的话:
在今年的年报中,我说可口可乐和吉列是不可战胜的公司,并描述了它们有多伟大,它们是由杰出经理人经营的伟大公司。
但我觉得大家最好不要把我的看法,当作是这些公司无条件的买入的建议。
不然你可能会为这些的公司支付过高的价格,至少在短期是这样的。
永远存在一种风险:企业的业绩需要好几年时间才能追上你所支付的价格,再伟大的企业,股价都可能会领先于企业的业绩。
似乎巴菲特持有这些企业但又不建议买入。
所以究竟要怎么理解呢?我觉得大家争论不休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忽略了两个关键要素:交易的摩擦成本和仓位管理。
持有等于买入是一个事实要基于一个基本假设:假设我们买入卖出股票没有摩擦成本。在这个假设下,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得到一个关乎摒弃沉没成本对投资影响的及其重要的视角。假设买入卖出股票没有摩擦成本,每天收盘后,你的股票会被系统以收盘价自动卖出,然后你在第二天开盘前先想好买入哪些股票,请问你要买什么呢?如果你本来的决策就是持仓不变,那么你应该买入和卖出之前同样的股票,而且每个股票的数量也是不变的。这就是持有等于买入的全部含义。
关于交易摩擦成本的影响,芒格在2023年每日期刊股东会上的讲话中,有一个很好的例证:股东问芒格为何伯克希尔不看好银行股,但是每日期刊还要继续持有银行股,芒格说每日期刊持有的银行股买入成本很低,浮盈很高,如果卖出,卖出收入的40%都要以资本利得税的形式交给政府,因此不愿意卖出。
即使没有资本利得税,仅仅是交易佣金,也会导向长期持股的倾向。如果没有任何交易摩擦成本,只要我们持仓以及观察中的任何公司有新的微小的变化,包括基本面的变化和价格的变化,我们的胜率和赔率发生改变,那么从理论上讲,都可以进行微小的调仓。但是考虑到交易摩擦成本之后,只有在公司基本面或者价格发生重大变化时,才会调仓。
持有等于买入的买入,其实指的应该是理想情况下进行持仓的重建,而不是在持有的情况下的加仓。如果是持有某投资标的情况下的加仓买入,或者操作其他持仓导致该投资标的的相对仓位变化,其实都代表了我们对现有投资组合有了新的看法。
所以,归根结底,要从本质上辨析持有是否等于买入,就要厘清究竟什么是持有,什么是买入,这在不同的语境下,不同的人提及时,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
然而,比辨析这句话更重要的是,价值投资者应该学会抛弃买入成本对思考的影响,时刻检视自己的持仓,尽管他们不会经常买入卖出,但是在思维层面,对资产的比较是不会停息的,因为金钱永不眠,所谓的投资,本质上就是就是比较机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