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白莲花度假村
 · 北京  

$三生制药(01530)$ $三生国健(SH688336)$ $辉瑞(PFE)$
三生制药的又一项BD非常接近达成
三生和辉瑞的707交易正式生效。首付款大小、辉瑞接下来的临床试验安排已有讨论。很多人忽略了另外一项在BD交易中并不多见的安排,甚至这个安排比首付款大小更有意义-辉瑞认购1亿美元增发新股。初听1亿美元,大多数人并未引起重视,毕竟和14亿美元的首付款相比,金额并不大。但在重金(3亿美元以上)买断产品全球权益后,反而出资认购股份,在中国的创新药企业中可谓是极其少见。
下列均为创新药企首付款不低于3亿美元的BD安排。毕竟首付款太小的,MNC能当摸彩票,未必给与足够重视和资源,买回去快速开临床的也不多:
1. 2022年康芳BD给summit公司已在华进入临床三期的AK112,获得5亿美元首付款及后续里程碑和双位数销售分成
2. 2023年百里天恒BD给BMS公司已在华进入临床一期的B01D1,获得8亿美元首付款及后续里程碑
3. 2023年和黄BD给武田公司已在华完成临床三期的呋喹替尼,获得4亿美元首付款及后续里程碑
4. 2024年礼新BD给默沙*东已在华进入临床一期的LM-299,获得5.88亿美元首付款及后续里程碑
5. 2024年恩沐BD给GSK已在华进入临床一期的CMG1A46,获得3亿美元首付款及后续里程碑
6. 2024年同润BD给默沙*东已在华进入临床一期的CN201,获得7亿美元首付款及后续里程碑
以上BD交易的共同点是首付款金额不低于3亿美元,足够引起出资方的重视,但公司在接下来两年内均无第二项BD诞生,也无一家获得海外MNC认购入股。重金购买重磅产品权益并不代表MNC就得入股绑定,也不代表接下来BD节奏会很快
再看另外一组入股金额不低于1亿美元的交易,其中首付款高于3亿美元的重磅药物寥寥无几:
1. 2019年安进公司以27亿美元认购百极神州20.5%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双方在全球范围内开展20多款肿瘤药物的联合开发及商业化。
2. 2022年5月,默沙*东从科伦伯泰获取SKB264,首付款0.3亿美元及后续里程碑;2022年7月,默沙*东从科伦伯泰获取SKB315,首付款0.35亿美元及后续里程碑;2022年12月,默沙*东认购科伦伯泰1亿美元配股;2023年1月,默沙*东从科伦伯泰打包获取7款临床前ADC,首付款1.75亿美元及后续里程碑;
3. 2024年5月,阿斯*利康从和铂获取临床前单抗,首付款0.19亿美元及后续里程碑;2024年12月,Candid公司从和铂获取TCE产品权益,首付款(不详)及后续里程碑共3.2亿美元;2025年1月,Windward公司从和铂获取HBM9378产品权益,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0.45亿美元;2025年3月,阿斯*利康认购和铂1亿美元配股,同时支付1.75亿美元首付款以获取两项临床前免疫学项目的授权和多个项目后续选择权;2025年6月,大冢制药从和铂获取HBM7020产品权益,首付款0.47亿美元
另外补充一下和铂的入股价,双方均取出BD公告前一日收盘价和战投方最终入股价计算溢价水平,以公平的对待BD公告后市场炒作情绪。2025年3月21日晚和铂公告阿斯*利康入股1亿美元,当天出BD公告前的收盘价为7.83元,阿斯*利康最终入股价为10.74元,溢价37%。而三生是2025年5月20日晚公告辉瑞入股1亿美元,当天出BD公告前收盘价为14.5元,辉瑞最终入股价为25.20元,溢价73%,明显溢价更高。至于为什么不溢价到100%乃至200%,这就要怪游资们不给力了。人家辉瑞明牌了你们放手去炒,给足5月-7月两个月时间,炒得越高入股价越高,可惜游资们畏畏缩缩不敢放开手脚
4. 2023年11月,BioNTech从普米斯获取双抗,首付款0.55亿美元,2024年11月普米斯出售给BioNTech全部公司权益(卖身了),获得8亿美元首付款及额外1.5亿美元里程碑。2025年6月,BioNTech将原普米斯PM8002授权给BMS,首付款15亿美元
另外,2023年4月,BioNTech从映嗯生物获取DB-1303和DB-1313,首付款1.7亿美元;2023年7月,百极神州从映嗯生物获取DB-1312;2023年8月,BioNTech从映嗯生物获取DB-1305;2024年12月,GSK从映嗯生物获取DB-1324。2025年3月,BioNTech作为基石投资人认购映嗯生物IPO新股,但认购金额未超过0.5亿美元
此统计不包括已经被MNC全资收购的亘喜*生物(12亿美元)、葆元生物(换股)、普方生物(18亿美元)、安博生物(20亿美元)、信瑞诺生物。
可以很清晰看出,相比于大额首付款,MNC入股1亿美元以上的情形更加罕见。目前已发生的不低于1亿美元入股情景均发生于药企双方已进行多项BD合作,且入股行动前后一年内国内药企均有多次BD行为发生。一个更可能的推测是入股不是为了已达成的BD,而是要争夺下一个BD。目前三生只官宣了一项BD的情况下就发生了1亿美元的入股,如果没其他和MNC深度在谈的BD为支撑简直难以置信。如有其他MNC入股国内创新药企1亿美元的案例,也请补充
在14亿美元巨资把707全球权益完整拿到手的情况下,辉瑞额外出资1亿美元认购入股,很大的可能是新一个品种的BD谈判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辉瑞需要和其他MNC争夺。增发认股和下一个产品的BD时间间隔已经非常近了,今年内可能就要官宣。如果只为了707,提高首付款拿满权益即可,其他3亿美元以上的重磅药物都没选择入股绑定。如果下一个BD的时间太远,现在也不需要入股,继续等待看临床效果即可。而三生能够让辉瑞入股1亿美元,也有新一轮BD接近达成的底气
有人说其他产品临床阶段没进三期,会不会太早。看看上面的礼新、同润、恩沐、百里天恒、亘喜、和铂,哪一个不是在临床一二期就授权出去,甚至是临床前就BD了。一旦三生的新一笔BD官宣,证实了辉瑞入股的背后原因,往上跳的幅度也会再次超出预期。你也可以继续空仓等,毕竟每一次上涨前都会有人打电话,只是你要确定你能接到这个电话[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