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了惠城环保的的官微,还附带了一篇文章着重提检修完毕复产的事情,估计公司也是觉得节时的异动莫名奇妙。
其实市场中有太多不可预料的风险,英科医疗当年N次跌停,朋友每次跌停都卖了牧原加仓,结果一年半载下来,我和他说:好人有好报啊。那时候每次下跌他都觉得,肯定是有大资金跌了,跌停板了进了龙虎榜难看。但是,他每次加仓了都没卖过,英科医疗涨到1000亿的时候估计有10+次以上的跌9%以上的次数。
每次大跌,都是一堆人喊庄股、骗子、狼来了,但真正的暴跌还是疫情退去,英科的扩产计划没能如预期一样实现,但即使是这样,英科医疗借疫情成为了全球第一的手套企业,利润从一两个亿到现在超十亿。
现在惠城环保差不多处于2020年英科医疗中报前的状态吧,虽然有极好的预期、业绩还不明晰,市场中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混杂在一起。公司忙得脚不粘地,项目正处于关键时间节点,一次大跌难免引来那么多鬼故事。
但是,这个时间比2023年的时间清晰多了。简单说说一些雪球看到的降智言论吧,
其实我是越来越不想在雪球上发言了,一堆没营养的肆意言论,虽然不至于影响我的认知,但也会影响心情啊。
一、首先说说原料
惠城环保的原料是废弃塑料,主要包括PE、PP、PS、PVC这些聚合塑料,如我们日常消费的外卖包装、一次性代子、保鲜膜不些。不包括PET瓶、矿泉水瓶等。
一些人看到废塑料就还辛苦地去搜价格,发现现在的废塑料都是几千块一吨,而且价格波动还不小,就觉得原料未来是不是紧缺、采购价格是不是会波动。
大多数人都是如此,轻易地在脑子里面形成因为所以的逻辑结论。
惠城环保的原料是不用买的,你也买不到。当前的废塑料市场价格体系是为物理再生而存在的,PET材料是聚酯类塑料,里面包含O分子,裂解的时候会消费C原子生成CO2,因此会降低收率。而PS材料是现在的快递泡沫箱这样的材料,大多可以简单地物理再生,次级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做成其它硬质材料,英科再生就干这活。
惠城环保的废塑料原料是拾荒体系不需要、价值便宜到只能烧掉的低值废塑料。
低值不仅是价值低,而且是社会体系还得花成本处理这些塑料。以前有说过,上海处理一吨垃圾的成本是985元,如果能够把这些垃圾让人0元拉走,政府就挣985元/吨。
以新疆为例,政府为了清理土地里面的残膜,还得付42元/亩,你免费把残膜和废塑料拉走,现在惠城一台作业车一天可以收几百上千亩。
以江西的再生纸厂为例,他们生产再生纸浆过程中,会有10%左右的废塑料,原来得花钱送焚烧场,现在还能小几百块卖给惠城,他们不开心么?
再说生产垃圾中筛分废塑料这事情,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一个大滚桶筛子,垃圾粉碎后放里面滚筛,固体废弃物和有机质这些会筛到外面,里面再剩下的轻质残留就是轻质的成分,比如衣物、纸、塑料这些,这些东西拉到惠城的原料工厂再风选、水选等,就是废塑料。中间的人工、能源成本现在早就跑出来了。
最后还是公开数据,东粤化学库存2亿,目前库存原料大概10+万吨,原料成本小于2000元/吨是确定性数据。
二、再说说生产工艺和技术
反正我是检索了国内外几千份专利,着重把有名有姓的大厂的检索信息作过统计,想把废塑料高效裂解成为油汽资源的公司多了去了。中石油、中石化、浙江科贸、SK化学、伊士曼等等,专利检索是公开免费的,这些公司不是看到惠城干了才干,我检索的还是10年内的专利,大家都是一直在干的。
90%以上的收率真那么容易,这些公司早就研发出来了,他们没人没钱么?
废塑料裂解核心催化剂、裂解工艺,惠城就是搞催化剂的,裂解工艺又解决了别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10年的持续积累,才到现在的示范项目成功投产。这不是发明创造,这是工程研发,需要经验、试验、改进持续迭代的事情。
目前我看到的和惠城类似工艺的只有日本、欧州有两家小企业,但是日本企业是做气化燃烧的,欧州企业是做微波气化的,这两条路只能说和惠城的方向大概一至,往北走就是一条路了?
工艺其实我也不专业,但结果很显然,惠城的工艺没问题。
可以看看张总7月拿的地瓶油,颜色淡花、澄清,你再去看看别的项目的裂解油,棕色的。最简单地说,惠城裂解的碳链短、杂质含量低。
更为关键的是,惠城7月的产品已经送样,客户已经生产出了合格的废塑料。
这个阶段还觉得工艺有问题就是嘴硬了。
再说说检修,惠城分为原料处理单元、裂解单元,中间的连接设计是一个储料池,大概1万吨左右。按250天生产,可以有12.5天的原料缓存。原料处理单元是多线并联的模式,进料速度也可以调节,原料处理端是可以不停机检修的。
这轮调式检修的核心目标是原料处理单元的设备,也就1-2个月的检修时间。而且还是按计划走的。
关于工艺真不想说了,反正现在是按订单交货,正式生产后就按年度采购合同交货,这个时间还说工艺有些多余了。
三、最后说说产品销售
有个网站,大家如果舍得花点钱可以成为订阅会员,欧州再生塑料的新闻和价格,那个废塑料观察经常会翻译转发一些文章,
目前化学循环的PE价格1665欧/吨,1565/吨,这个应是均价,没啥牌号、性能这些,国内普通PE、PP的价格大概8000-9000人民币吧,中间的价差还是很可观的。因为这个价格就是循环塑料在平衡塑料税后仍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
按以上价格,大概每吨溢价在6000元,至于惠城能够拿到多少溢价,2024年那时候公司就有说过大概能拿一半左右,考虑收率、溢价成份核算这些因素,按均价2000元/吨吧,估计还是有的。
具体的价格估计还是得等公司签了年度采购再看吧,合理的利润分配应是有的。
至于需求量,光欧州就就有1亿吨的需求。20万吨,或是200万吨,或是1000万吨,估计对市场都没啥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原来签合作协议的时候给到联合石化的份额不是全部,还有安姆科、岳阳兴长的份额,国庆的时候说和茂名石化签了委托加工,这部份产品的溢价分配就有意思了。联合石化与SABIC、埃克森他们是不会参与分配的。你觉得一个委托加工方,能分配多少溢价?
价格、需求都没问题的情况下,大宗产品销售还会有问题吗?
总结一下
原料没有问题,小于2000元
生产没有问题,折旧、人工、能耗、税费(除了启动前需要添注燃料油,运行后只需要产物燃烧),估计1500-2000/吨
销售没有问题,液化气、裂解油均价6000-6500元/吨
万吨利润2000-2500,溢价水平爱谁谁吧
邱国鹭的书说的,数月亮不要数星星,太多的炒股永远是在炒,不看项目、不做研究、天天拿着手机想当然,发现财报的字错了,这家公司就是垃圾,发现产线停了,这家公司就要倒闭了,项目投产了,就要涨上天了。
公开信息,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就早已反应在股价上了。但是,企业成长的可能性与确定性,风险是有多大,收益是有多高,值不值得参与,值得参与那是参与多少,这才是成熟投资人应思考的。
雪球越来越混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