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沧州大化的 “压舱石”,TDI 和 PC 业务的表现直接决定业绩走向。从上半年数据看,两大产品都面临价格压力,但三季度已有明显边际改善。
上半年 TDI 市场堪称 “寒冬”—— 平均售价 11378 元 / 吨,较去年同期暴跌 15.99%,4 月中旬价格甚至跌至 10400 元 / 吨(含税)的低位,直接拖累公司盈利。但进入三季度,情况正在反转:
价格端:7-8 月国内 TDI 市场供需格局改善,一方面海外装置检修导致进口量减少,另一方面下游聚氨酯泡沫、涂料企业进入旺季备货,推动价格从低位反弹至 14000-14500 元 / 吨(含税),不含税均价约 12380 元 / 吨,较上半年提升近 1000 元 / 吨。
销量端:公司上半年 TDI 销量 8 万吨,季度平均 4 万吨,三季度旺季叠加价格回暖,预计销量稳步增至 4.2 万吨。
盈利测算:按上半年 TDI 单吨成本约 10800 元(参考毛利率倒推),三季度单吨售价提升至 12380 元,单吨盈利可达 1580 元,较上半年单吨盈利(约 578 元)提升 173%,仅 TDI 业务就能贡献利润约 4.2 万吨 ×1580 元 / 吨≈6636 万元。
上半年 PC 行业 “卷到极致”,国内产能利用率飙升但需求疲软,平均售价 11825 元 / 吨,同比下跌 5.19%,甚至出现 “价格创历史新低” 的窘境。但沧州大化的差异化布局正在见效:
高端产品突围:公司自主研发的 20% 硅含量共聚 PC 已实现稳定供货,这类产品低温抗冲击、协效阻燃性能优异,专门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封装、光伏组件等高端领域,售价较普通 PC 高 15%-20%,且海外订单占比提升(2024 年高端 PC 出口增长 55%)。
销量与盈利:上半年 PC 销量 4.85 万吨,三季度随着新能源旺季来临,预计销量增至 2.6 万吨,其中高端 PC 占比提升至 30%(约 7800 吨),带动整体均价微涨至 12000 元 / 吨。按单吨成本 11200 元测算,PC 业务贡献利润约 2.6 万吨 ×800 元 / 吨≈2080 万元。
沧州大化的成本压力,主要来自 TDI 的甲苯、PC 的苯酚和丙酮。而三季度这三大原材料价格仍处于下行通道,为业绩 “减负” 明显。
原材料2025 年上半年均价(元 / 吨)2025 年三季度预计均价(元 / 吨)降幅对成本的影响甲苯537352003.2%TDI 单吨成本降低约 100 元苯酚655164002.3%PC 单吨成本降低约 80 元丙酮533251004.3%PC 单吨成本降低约 120 元
以 TDI 为例,甲苯占其原材料成本的 40% 左右,三季度甲苯价格下降 173 元 / 吨,直接带动 TDI 单吨成本减少约 70 元,叠加售价上涨,单吨盈利再增 70 元,相当于多赚 4.2 万吨 ×70 元 = 294 万元。整体来看,原材料降价可为公司三季度节省成本约 1200 万元,进一步增厚利润。
除了两大核心产品,离子膜烧碱和双酚 A 业务虽不是 “主角”,但也能提供稳定现金流。
离子膜烧碱:上半年均价 815 元 / 吨,同比上涨 20%,三季度下游造纸、印染行业需求平稳,预计价格维持在 800 元 / 吨左右,销量 12 万吨(上半年 17.58 万吨,季度平均 8.79 万吨,三季度略有提升),贡献营收约 9600 万元,毛利率稳定在 15% 左右,利润约 1440 万元。
双酚 A:上半年均价 7869 元 / 吨,同比下跌 4.77%,三季度随着 PC 企业补库需求释放,价格或小幅回升至 7900 元 / 吨,销量 5.5 万吨(上半年 7.11 万吨,季度平均 3.55 万吨),毛利率约 5%,贡献利润约 2165 万元。
综合以上测算,沧州大化 2025 年三季度业绩轮廓清晰:
总营收:TDI(52000 万元)+PC(31200 万元)+ 烧碱(9600 万元)+ 双酚 A(43450 万元)≈13.625 亿元。
总利润:TDI(6636 万元)+PC(2080 万元)+ 烧碱(1440 万元)+ 双酚 A(2165 万元)≈1.232 亿元。
对比来看,2024 年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仅 - 800 万元,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 2618 万元,三季度单季利润有望突破 1.2 亿元,不仅实现同比扭亏为盈,还能超过上半年净利润总和,业绩拐点信号十分明确。
当前同业竞争问题及解决承诺:沧州大化与鲁西化工同属中国中化控股,两者均涉及 PC 业务,形成同业竞争。根据证监会规定,同一实控人旗下上市公司需在 2026 年前解决此类问题。中国中化已明确承诺在 2026 年前通过资产整合、业务剥离或合并重组等方式解决同业竞争问题。资产注入想象力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