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ST天茂深度分析和投资思考-仅为投资记录

用户头像
沈顾秋
 · 陕西  

没想到有一天,因为机缘巧合,会和刘益谦大师同车,可能这也是我喜欢投资的地方,我是学理工科的,也是很早一批研究GPU、FPGA,深度学习,大模型的人,所以也是比特币发展历史的见证者,大涨大跌,至暗时刻何其多,这么多年投资市场上的风风雨雨,形成了很强的逆向思维,也深知每一次风险都伴随着机遇,所以仅以本文记录自己对天茂集团投资的心得,尤其是现在未揭晓谜底之前,作为投资记录,以便日后查证。需要强调的是,这篇不是鼓励大家买入,天茂目前存在很大的风险,我个人也只买了不到20%的仓位,即便退市,短期丧失流动性,计提清零,结果我仍然可以接受,这是我投资的前提,大家都是成年人,请对自己认真负责。

首先还是向刘益谦老师致敬,刘老师是拿到结果的人,截至2024年,刘益谦家族(含一致行动人)直接或间接控制超40家企业,资产规模超1200亿元,被《福布斯》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富豪”前50强,在研究分析st天茂的过程中,查到刘老师很多公开言论,资本市场操作,投资理念,这种复盘前辈成功心得的体会,也是投资的魅力。

刘益谦老师可能是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最具传奇色彩的投资者之一,而且63年人,现在也正在当打之年,他的投资版图横跨金融、保险、证券、稀土、科技等多个领域,从资本的角度来看,法人股大王和定增大王才是他的标签,而不是普通人看到的2亿的鸡缸杯喝茶,不过,反而他对艺术品的投资,更有一种鉴赏艺术保护艺术的优雅美,这是底层打拼出来的人很少具有的气质。很多艺术品都是在艺术家穷困潦倒的时候,低谷的时候创作出来的,所以可能刘老板更有共鸣吧。

在商言商,我们说回投资,从刘益谦老师很多访谈资料以及结合他的资本布局来看,金融+产业是他的核心底层逻辑,金融这里,虽然刘老师向全牌照努力,但是核心中的核心,还是保险,所以,保险+产业更为精准,这里的保险主要载体就似乎国华人寿,产业主要有科技和医药,其他也有阶段性的投资,但大部分是财务投资,赚钱后就退出了,但对保险的投资从2014年控股国华人寿后,一直在增持,从未减持。

再看一下刘老板的核心资本平台。刘老板93年成立新理益集团有限公司,之后就一直以新理益为核心持股平台进行资本布局。

现在处于危机中的天茂集团,正是刘老板布局保险的核心持股平台,2004年通过新理益收购百科药业(天茂集团前身)20%股份,后面不断增资,目前刘老板持股天茂超过66%。

天茂作为金融板块核心上市公司,目前直接持股国华人寿 51%,华瑞保险持股 60%;国华人寿总资产近 3000 亿元,刘老板通过国华人寿持有长江证券14.89%,除了第一大股东湖北国资之外,刘老板是长江证券第二大股东,这样也就实现了保险+证券的双轮驱动。这些布局都是通过天茂实现的。

其实这一点上,也是我逐步买入天茂的原因,这种核心持股平台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财务投资,牵一发动全身,战略意义远大于财务收益,这次发不出年报,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静默,没看到公司有啥消息传出来,这也给了外面太多做空的人,或者想低价拿筹码的人一些机会,各个平台充斥着退市的消息,这种时候,就是到了独立思考,只看证据和数据,克服情绪的时候了。

刘老板的布局是典型的金融+产业,金融上靠着保险+证券合规拍照实现资金蓄水池,然后在一二级市场增资,收购,并购,投资,退出路径也基本靠二级市场减持实现,所以金融市场的权重占比远大于实体产业,毕竟做过金融投资后,就根本看不上做实体产业了,因为赚钱太快了。

金融的本质是信誉,股吧里有人在分析天茂不出年报是为了让天茂退市然后掏空核心资产,这种观点在普通人眼里乍看好像有点可能,但实际上是无稽之谈,在拥有上千亿资产的刘老板面前,这种做法就不是一个最佳选项,资本平台这么多,今年银行、保险、券商涨那么多,资本市场这么好,白白损失一个核心上市公司,造成旗下整个金融平台管理架构崩塌,这种风险是损失刘老板过去二十多年的全部心血,你想想,如果管理规范,透明公开的核心上市公司退市,那么旗下那么多核心资产,会吸引更多拥有资源和背景的势力介入,到时候这些是刘老板的还是别人的,尚未可知。那么还不如放在公开市场,大家都盯着,又有监管保护,处理起来更加安全一些。

当危机爆发的时候,更要有沉静、宁静,甚至禅静的心态,寻找最大可能性,很多人也有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但底层打拼出来的哪一个不是危机里寻找机会,而只有功成名就才能有君子之贵,相比于立于危墙,更危险的是无片瓦遮身。

所以我的判断就是,在信誉大于一起的金融市场,刘老板没有任何必要和动机,去有意让天茂退市,这样相当于自毁前程,金融市场以后将会无一席之地。更何况,会同样带崩除了天茂其他的核心金融资产。退市后无法融资,增发,获取资金的渠道少了很多,非上市公司,以后贷款利息,融资额度都会有很大变化,这还不算不出年报带来的法律风险,投资者集体诉讼,巨额赔偿等等,所以利益的角度来看,也是弊大于利。而且从刘老板的人物画像来看,是非常有心气的人,怎么可能用这么下作的手段损害自己的名声。

我现在三十多岁,考虑很多事情都不以钱为第一位了,刘老板这种功成名就的大佬,在六十多的年龄,更多的是全盘,而不是唯利是图,全盘里有个人名誉,有家族传承,也有自己对自己打拼一辈子的交代。

再说回问题,既然不是主动退市,那么为什么延了三个多月都出不了年报,我在公开市场的收集的信息判断,大概率是两种可能,一种是国华人寿是保险公司,要受到保监会的监管,网上说国华人寿那些投资性资产,尤其是两百多亿的房地产信托等资产计提的争议,可能在过去投资的时候踩了红线,造成保监会不同意,所以年报迟迟未过审;另一种就是,在刘老板转让亨迪药业38%股份转给国华人寿,涉及到两个上市公司,一个被另一个并表,财务处理会非常复杂。但两个上市公司都没有公告,有网友说并购亨迪药业是同一实际控制人之下的并购,采取捐赠方式,无需经过天茂董事会以及股东大会,增加23亿净资产可以增厚国华人寿的资本充足率。

我查了一下具体操作,是上海勇达圣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大股东从新理益集团变更为国华保合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从而实现将亨迪装入国华人寿,也就是装入上市公司天茂的资产池中。

但很奇怪为什么没有看到公告,这块是我的知识盲点,有没有懂行的朋友说一下,是不是同一个实控人无偿捐赠资产,造成上市公司直接持股股东的大股东变更,但上市公司可以不公告。以上情况,上市公司到底有无公告义务。

公司上市的好处就是可以通过很少的控股权,控制一家非常大的公司,而小的投资者可以跟随大股东获取收益,所以对于刘老板来说,控股了天茂,保住了天茂,就可以控制国华人寿,有了国华人寿,就有了无尽的资金池,这样也就可以继续投资其他产业,而国华人寿目前投资的很多资产都非常优质,这些在未来几年内都会形成很大的财务回报。

回到最后,我评估了一下,如果天茂退市,那么可能会股价到0.7-0.8左右,然后我这个阶段亏损50%,失去流动性,回到三板,我想了很久,如果发生后,这个结果我可以接受。和刘老板同船,也算是我个人投资史上的谈资,我相信刘老板正在用各种能量自救,等待奇迹。

也相信监管机构会考虑上市公司退市影响,不会让天茂成为发不出年报退市第一股。

有时候很无奈,不赌为赢,道理我懂,但是,不赌就是认为自己输,其实是赌了自己输。

我记得看投名状里,庞青云的一段话,很感慨,和大家共享:

有希望打赢的仗,绝对轮不到我们上,让我们上的,肯定是没希望打赢的。把没有希望打赢的仗打赢,我们才有机会,但仅仅是个机会!

$*ST天茂(SZ000627)$

$亨迪药业(SZ3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