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大集被定义为统一大市场概念股,核心原因在于其业务布局深度契合国家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方向,同时依托供销系统的资源优势,在城乡流通网络建设中占据关键地位。以下从三大维度展开分析:
一、统一大市场概念的核心逻辑与公司定位
1. 战略协同性
统一大市场的核心是打破区域壁垒、优化资源配置,而供销大集的主营业务——商业运营、商贸物流、商品贸易——恰好覆盖了这一战略的关键环节。例如,公司通过整合全国供销系统的线下网点(如“酷铺”便利店、社区购物中心)和物流资源(如湘中国际物流园),构建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体系。这种布局直接响应了政策对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尤其是在县域商业体系中,供销大集通过优化网点布局、提升配送效率,成为连接生产端与消费端的重要纽带。
2. 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
2024年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后,获得了更强大的政策背书和资源倾斜。例如,供销总社下属企业向供销大集注入了1400多家连锁超市、数十个物流园及地下商业网点,并计划将其打造成“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商”。这些资源不仅强化了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网络覆盖,还使其能够深度参与国家“平急两用”设施建设、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等国家级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统一大市场中的战略地位。
3. 业务模式创新
公司通过IP经济(如二次元主题商场)、直播带货(抖音平台)、社区团购等新业态,推动传统零售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型,拓展了消费场景的同时,也提升了商品流通效率。例如,民生百货骡马市店转型为“潮流二次元+西安历史文化”主题街区后,客流量与出租率显著提升,成为区域消费新地标。这种创新模式既符合统一大市场对消费扩容提质的要求,也为公司带来了差异化竞争力。
二、营业收入发展形势:转型阵痛与复苏曙光并存
1. 财务数据表现
◦ 营收波动与结构优化:2023年公司营收14亿元,同比微降0.38%;2024年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5%,但2025年中报营收同比下降18%至7.83亿元,主要受第二季度拖累。不过,毛利率从2024年三季报的26.6%提升至2025年中报的31.47%,显示业务结构优化初见成效。
◦ 盈利拐点显现:2025年中报净利润扭亏为盈,预计实现450万-650万元,同比增长1.1-1.15倍,主要得益于三大主业协同发展、降本增效及债务重组收益。但扣非净利润仍为负,反映主营业务尚未完全恢复。
◦ 费用控制与现金流改善:2024年三季报三费占营收比同比下降22.12%,2025年中报经营活动现金流虽为负,但同比减亏显著,资产负债率从历史峰值78%降至62%,财务风险有所缓解。
2. 驱动因素与挑战
◦ 增长引擎:商贸物流业务受益于农产品流通需求增长,2024年三季度该板块营收同比增长超15%;商品贸易业务通过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拓展离岛免税、跨境电商等新场景,成为新的收入来源。
◦ 风险点:传统商业运营(如百货商场)仍受消费疲软影响,2025年中报该板块营收同比下滑约20%;此外,存货同比激增112%,需关注库存周转效率及减值风险。
三、下游客户与经营对象:城乡双轮驱动,全链条服务网络
1. 核心客户群体
◦ 城乡居民:通过“酷铺”便利店、顺客隆超市等社区零售终端,服务下沉市场日常消费需求;通过IP主题商场、直播带货(如抖音“超集好”店铺)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 中小零售商与农业合作社:商贸物流业务为中小商户提供集采、仓储、配送服务,降低其运营成本;商品贸易业务通过“一县一品”模式,帮助农业合作社销售特色农产品,例如通过直播带货推动陕西苹果、海南热带水果等地理标志产品上行。
◦ 企业客户:供应链金融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商贸物流园则服务于制造业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与产品分销。
2. 经营对象与场景
◦ 商品品类:以民生消费品为主,包括食品饮料、日用品、家电等,同时拓展高附加值产品(如进口商品、非遗文创)。例如,通过“超集好”跨境购商城引入东南亚特色商品,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
◦ 服务场景:
◦ 线下:覆盖购物中心(如望海国际)、社区超市、农村供销站三级网络,提供即时零售、民生保供等服务;
◦ 线上: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会员社群运营,拓展全国市场,2024年线上业务营收占比已提升至15%。
3. 区域布局特点
公司聚焦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等政策高地,同时深耕中西部县域市场。例如,在海南通过离岛退税服务场景拓展免税品销售,在湖北浠水通过“供销·赶大集”项目服务农村居民,每场活动吸引超2万人次参与,销售额达20万元。
四、未来展望:政策红利与转型挑战
1. 机遇
◦ 政策支持:作为供销系统唯一A股上市平台,公司有望持续获得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及项目资源,尤其是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等领域。
◦ 资产注入预期:供销总社计划将旗下优质物流资产(估值超600亿元)注入供销大集,进一步强化其在全国物流网络中的地位。
◦ 消费复苏:随着经济回暖,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叠加公司业态升级(如IP主题商场、即时零售),有望带动营收增长。
2. 风险
◦ 市场竞争:零售行业竞争激烈,电商平台、传统商超及新兴业态(如折扣店)均对公司形成压力,需持续提升差异化竞争力。
◦ 整合效果:资产注入后的业务协同、管理融合仍需时间验证,若整合不及预期,可能影响盈利改善速度。
◦ 债务压力:尽管负债率下降,但有息负债占比仍较高,需关注现金流能否覆盖利息支出。
结论
供销大集凭借政策协同性、网络覆盖性、业务创新性三大优势,成为统一大市场概念股的典型代表。其营业收入虽短期承压,但通过战略转型与资源整合,已显现复苏迹象。未来,随着政策红利释放、资产注入落地及消费复苏,公司有望在城乡流通领域实现更大突破,但需警惕市场竞争与整合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可重点关注其物流网络运营效率、农产品供应链规模及新业态盈利贡献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