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楼市(住宅)在经过5年下跌约30%。大摩认真解释了为什么香港楼市今年这么抗跌,以及为什么将开启4-5年上行周期,无非是以下几个因素,最后还解释了为什么香港住宅比新加坡有吸引力:
1.内地购房者的购买力正在支撑香港住宅市场,部分投资需求因相对较高的租金收益率(3.5-4%)而增加,相比之下,中国一线城市的租金收益率仅为1-2%。
2.判断市场的最底部并不容易,但现在已经非常吸引,预计2025H2住宅价格上涨2%;
3. 为什么是现在?按揭利率(1m-Hibor)已经低至大约0.5%,美国也很有可能会继续降息;中原指数目前落后于恒生指数;人口和租金上涨;近期楼市销售强劲
4. 为什么认为周期会持续?长期供应有限,印花税低,租售比吸引,很多房子买完月供已经低于租金(大家记得我之前说过香港楼市会有一个short squeeze嘛,因为真的没有供应)
5. 香港应该会跑赢新加坡地产,由于种种原因(不展开解释),从新加坡回来买房的人很多啊
6.个股看好$新鸿基地产(00016)$ $恒基地产(00012)$还有嘉里
对$新世界发展(00017)$ 维持谨慎(不过本人认为如果房价预期能逆转,NWD大概率没事,周大福一家可不能因为NWD拖累自己其他大盘子的融资成本,只不过需要时间去说服债权人)
7.回顾2011年至2018年房价上涨的时期,地产股对净资产值(NAV)的估值折扣平均在20-40%之间,而当前折扣高达60%。如果折扣收窄至40%,这一板块的股价整体可能有50%的上涨空间。
如果有一个图参考,你只需要看下图
租金收益率对比房贷利率,现在买比租划算
—————————————————————-
香港房价今年跑赢大摩预期,大摩之前并不看好香港房地产,本来预期香港房价2025H1下跌5%,但YTD很坚挺仅跌大约1.5%,这主要得益于去年取消了额外印花税以及内地买家的大规模涌入。近期一些新盘销售非常火爆,叠加恒指今年已上涨超过20%,提振了香港房地产的市场人气。近期Hibor快速下跌降低了按揭利率,很多房子都月供过租(买比租划算),这促进了投资需求,历史上这一指标推升楼价上行。
香港住宅市场一直在结构上供应不足,最近几年的卖地市场惨淡(几年后可能无新楼可卖),再考虑近几年大量内地人移民香港,未来的供需将非常不平衡。2021年8月以来中原指数下跌30%,房价承受指数已经回到2011年水平。
风险:较高的货尾存量(约22600伙);失业率上升;负资产上升;Hibor反弹
选股逻辑,不赘述,新鸿基主要就是NAV里面占比还算高,有充足的货源,而且是高端盘,这个市场需求比较强劲,资产负债表健康
恒地:主要原因是北部农地变现前景
报告正文开始
—————————————————
香港房地产已经经历了7年的下跌周期,期间跌了大约30%,最初触顶在2018年7月,最后一次触顶在2021年8月,我们认为在未来4~5年都比较乐观。
我们的信心主要来自以下4点:
1. 中原指数大幅落后恒生指数的表现;
2. 收入上升使得负担比率已经回到2010年代初水平;
3. 结构性供需失衡,缺乏供应及去年已经取消额外印花税;
4. 低按揭利率,很多房子月供低于租金,历史表明这通常是长期牛市的主要驱动因素。
开发商股价里包含了什么预期?
——股票往往先于实际数据点而动。香港地产开发商今年迄今已上涨超过10%,但仍跑输恒生指数,后者上涨了21%。上个月,由于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HIBOR)下降,开发商表现有所改善。然而,我们认为市场对房价复苏的预期尚未成为共识,也未完全反映在股价中。回顾2011年至2018年房价上涨的时期,地产股对净资产值(NAV)的估值折扣平均在20-40%之间,而当前折扣高达60%。如果折扣收窄至40%,这一板块的股价整体可能有50%的上涨空间。因此,我们认为潜在的上涨空间尚未完全被市场定价。
图9:开发商股票股息收益率吸引
图10:开发商NAV折让60%,历史最低位
现在我们看到什么?香港房价正在稳定,主要得益于:(1) 内地购房者的贡献增加;(2) 持续的人才吸引政策;(3) 资本市场复苏;(4) 近期1个月HIBOR的显著下降。
图5: CCL楼价指数相对HSI滞后:过去30年恒生指数与中原指数的关系,通常为基本同步正相关,而自去年年底至今恒指已大幅上涨20%+,中原指数尚未反弹;
图6:CCL楼价指数相对家庭收入中位数滞后
图7:私楼新供应持续走低
大摩对楼市的预期
2025年全年房价不涨不跌,H1下跌2%,H2上涨2%
对成交的预期不是特别激进
重点来了,为什么今年楼市这么抗跌,根本跌不下去?
1.内地购房者的贡献增加:根据中原地产的估计,2025年4月内地购房者购买了约1200套住宅单位(与上月持平),高于2025年第一季度月均约800套的水平,占4月总交易量(包括一手和二手市场)的22%。2025年前4个月,内地买家共购买了3782套住宅,同比下降7.6%(约占总交易量的21%)。我们认为,内地购房者的购买力正在支撑香港住宅市场,部分投资需求因相对较高的租金收益率(3.5-4%)而增加,相比之下,中国一线城市的租金收益率仅为1-2%。2024年2月完全取消额外印花税也有助于提振非本地购房者的需求。
2.持续的人才吸引政策: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约2.7万份各类签证申请已获批,同比增长约20%,较2024年的速度有所提升。持续的人口流入应会激发一定的住房需求,包括购房和租房。如果我们假设每10名签证申请人中有一人计划在香港购房,这将转化为至少2700套的潜在需求,约占2024年全年一手住宅交易量的16%,这是我们的看法。
3.资本市场复苏:据财政司司长称,2025年迄今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筹集的资金已超过800亿港元。我们认为,这对住宅市场是一个积极信号,主要原因是股市产生的正向财富效应和健康的市场情绪。我们还观察到,2025年迄今的每日交易额几乎翻倍。
4.近期HIBOR大幅下降:5月份1个月HIBOR的意外大幅下降,是由于香港金融管理局为维护美元/港元联系汇率制度而注入大量流动性所推动的。
对按揭利率的影响:1个月HIBOR是主要银行用于住宅按揭贷款定价的基准利率,目前设定为1个月HIBOR+1.3%,上限为最优惠利率-1.75%,即3.5%。随着HIBOR回落,最新的实际按揭利率急剧下降至约2%(见下文附图);我们认为,这对住宅市场是利好,因为实际按揭利率低于上限利率,同时开发商的融资压力也可能缓解。在我们覆盖的范围内,我们认为新鸿基地产、恒基地产和嘉里建设是较低HIBOR和实际按揭利率的主要受益者,因为需求可能上升,利息支出可能下降,这是我们的观点。
主要风险
已完工未售存货积累
负资产案例数量上升: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住宅按揭贷款(RMLs)的负资产案例数量较2024年第四季度增长6%,从38,389宗增至40,741宗,创下2004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占住宅按揭贷款总数的6.9%。这些案例主要涉及按揭保险计划下的按揭贷款或银行员工按揭贷款,这些贷款通常具有较高的贷款与价值比(LTV)。截至3月底,负资产按揭贷款的总值增至2059亿港元(占未偿还总值的11%)。近期一家本地主要银行的裁员可能会进一步推高这一数字,因为银行员工通常可以从其雇主那里以优惠利率获得较高LTV的按揭贷款。
失业率上升:失业率升至3.4%:统计处早前报告称,2025年5月失业率升至3.4%,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上升。近几个月有几家餐厅关闭,这可能进一步拖累就业率。我们认为,如果宏观经济持续疲软导致失业率进一步上升,房价将面临下行风险。
为什么香港比新加坡住宅有吸引力
香港住宅市场自2011年以来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受益于美国量化宽松后的超低利率环境以及内地买家的投资需求。从2012年到2018年,香港房价一直超过新加坡。然而,自那以后,新加坡房价上涨了50%,而香港房价下跌了30%。如下所示,以2011年为基准的指数显示,香港房价低于新加坡。
我们认为,香港房产价格与新加坡相比具有吸引力,原因如下:
• 首先,如图所示,价格指数下降使香港房产更具可负担性。
• 其次,香港已取消居民和非居民购房的所有额外印花税。相比之下,在新加坡,外国买家需支付房产价格64%的额外印花税,这降低了外国买家的投资需求。
• 第三,香港土地供应有限,这将导致未来4-5年新建私人住宅竣工量减少。
• 最后,香港目前的HIBOR利率处于前所未有的低位,使实际按揭利率降至2%以下,而新加坡的按揭利率在2-2.3%之间。
开发商估值,股价比N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