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运通分析(一)

用户头像
大笨熊爱读书
 · 辽宁  

美国运通的独特性在于其商业模式既非传统银行,也非纯粹的支付网络,这构成了其核心的差异化优势。虽然纯支付网络的商业模式表现优异,但并非坚不可摧,存在被颠覆的风险。

回顾近些年支付习惯的变迁,尤其在中国市场,这一变化尤为显著。数年前,通过银联网络进行的银行卡刷卡仍是主流支付方式,然而如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手段已大规模取而代之。这一现象清晰地表明,支付网络的市场地位并非一成不变,具有强大用户基础和极高普及度的“国民级”应用完全有能力重塑支付市场的格局。

相较之下,美国运通(Amex)采用了与众不同的策略。它不仅提供支付功能,更将战略重心放在服务高净值人群,并围绕这一特定客户群体构建了完善的服务生态系统。这种聚焦高端客户的策略,使得美国运通的业务壁垒相对高于像 Visa 这样的纯粹支付网络公司。

从竞争的视角分析,纯支付网络的持续领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自身运营的稳健性、避免犯下重大战略失误,同时也得益于市场上暂时缺乏颠覆性的竞争对手。而美国运通凭借其独特的市场定位和高端客户群体,其成功更多地取决于自身战略的正确执行和服务的持续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美国运通对外部竞争环境变化的依赖性可能相对较低。

因此,美国运通的本质可以理解为一个汇聚了大量高净值人群的平台。今天,这个平台主要通过信用卡产品服务客户,但其模式的灵活性使其未来可以便捷地过渡到移动支付,甚至在条件成熟时采纳加密货币等新兴支付方式,宛如一个高端的“富人俱乐部”。为了佐证其客户群体的优质性,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美国运通与其他银行在相同时期内的30天以上逾期率:

根据美国运通的年度报告,其 2023年的30天以上逾期率为1.4%,而 2022年为1.0%。

相比之下,其他银行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平均30天以上逾期率约为2.6%,2022年全年平均30天以上逾期率约为1.7%。

显而易见,无论是在信贷扩张期还是收缩期,美国运通的逾期率均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反映了其客户群体较高的信用资质。

与其他的支付网络类似,美国运通也向商户收取交易手续费,并且其费率通常更高。这使得美国运通有能力为持卡人提供更为丰厚的奖励和权益。或许有人会好奇,为何高端会员多为“黑色”设计。这是因为美国运通的顶级卡产品——百夫长卡(Centurion Card)——采用了标志性的黑色设计,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定义了高端会员卡的标准。

人们可能也会感到疑惑,美国运通的持卡人通常已具备相当的财富实力,为何依然看重黑卡所提供的福利?原因在于,黑卡所附带的权益往往超乎想象,其中一些甚至是金钱难以直接购买的独特体验。这些福利大致包括:几乎无限的消费额度,确保满足高端客户的大额支付需求;顶级的私人礼宾服务,提供全天候个性化助理服务;尊贵的旅行特权,涵盖机场贵宾厅、酒店升级、航空里程兑换等多方面;专属的购物体验,例如优先购买限量商品、私人购物顾问等;以及参与非凡活动和体验的机会,如私人派对、顶级体育赛事VIP席位等。

接下来,我们审视其风险状况,可以从非利息收入的占比入手:

美国运通 (American Express) 的非利息收入占比约为 76.43%。

作为对比,招商银行 (China Merchants Bank),作为中国非利息收入占比较高的银行之一,其非利息收入占比约为 38.75%。

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作为传统银行的代表,其非利息收入占比约为 44.51%。

至于维萨(Visa,与万事达卡 Mastercard 模式相似),其作为支付网络的顶层,连接银行、商户和持卡人,收入模式最为纯粹,非利息收入占比接近100%。

鉴于招商银行是中国非利息收入占比较高的银行代表,而摩根大通是传统银行的典型,美国运通的市盈率(PE)理应介于传统银行和纯支付网络公司之间。当前,Visa 的市盈率约为33倍。如果按照风险溢价进行推算,美国运通的市盈率应当在25倍左右较为合理,然而现实中其市盈率约为20倍。这或许意味着,要么是 Visa 的估值偏高,要么是美国运通的价值被市场低估。

值得参考的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投资美国运通Visa时,对应的市盈率分别约为15倍和20倍,这一入股时机恰好体现了前述提及的基于风险的估值差异。

$美国运通(AX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