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美国运通需要偿还其常规流动负债的同时,其储户也开始大规模提款(即“银行挤兑”),情况会变得远比之前讨论的复杂。这相当于公司同时面临运营负债和融资负债的双重压力。
然而,作为一家受到严格监管的美国银行控股公司,美国运通为应对此类极端压力情景,设计了多层次、远超常规会计科目的防御体系。
简单来说,美国运通已经为这种情况做好了准备,其应对策略的核心是动用“高质量流动资产(HQLA)”和应急融资计划,而不仅仅是财报上笼统的“流动资产”。
以下是具体的操作和分析:
在之前的分析中,我们将**客户存款(Customer Deposits, 1,332.61亿美元)**视为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但在挤兑情景下,它会立刻从“负债”变为一个巨大的“现金流出项”。
这意味着,美国运通不仅需要资金偿还2,041.87亿美元的流动负债,还需要准备好应对这1,332.61亿美元存款的提现需求。此时,简单地用流动资产对比流动负债已无意义,必须审视其真正的、可立即用于支付的“弹药库”。
美国运通不会坐以待毙,它会立即启动其“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
这是为了应对监管要求(如“巴塞尔协议III”中的“流动性覆盖率LCR”)而持有的、可在极端压力下迅速变现的资产。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 469.74亿美元。 这是最直接的支付手段,将首先被动用。
高流动性投资组合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its $367.62B Investments): 美国运通的投资组合中有很大一部分被刻意配置于美国国债、政府机构债券等高信用评级的证券。这些资产可以在数小时内在市场上出售,且价值折损极小。这是应对挤兑的核心资产池。
关键指标:流动性覆盖率 (LCR) 根据美国银行监管法规,美国运通必须维持其“高质量流动资产”总额,高于其在未来30天严重压力情景下(包括存款流失、信贷额度被提取等)的预计净现金流出总额。其年报中会披露,LCR比率远高于100%的监管最低要求。这从制度上保证了它有足够的HQLA来扛过至少30天的严重挤兑。
如果HQLA仍不足,公司将启动预先安排好的融资计划:
资产证券化 (Securitization): 这是美国运通的核心业务之一。它可以将其庞大的信用卡应收账款池打包成资产支持证券(ABS)在市场上出售,从而快速回笼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的资金。这是一个成熟且高效的融资渠道。
已承诺的信贷额度 (Committed Credit Facilities): 美国运通与其他大型银行之间签有巨额的备用信贷协议。在紧急情况下,它可以从这些协议中提取资金。
联邦住房贷款银行(FHLB)借款: 作为会员,它可以从FHLB获得抵押贷款。
作为一家受美联储监管的系统重要性机构,如果市场流动性完全枯竭,美国运通可以动用其最后的求助渠道:
美联储的贴现窗口 (Federal Reserve's Discount Window): 直接从美联储获得短期贷款,以稳定局势。
这一点至关重要。美国运通国民银行(American Express National Bank)是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成员。这意味着,每个储户的存款都享有高达25万美元的保险。
作用: 极大地抑制了小额储户(占绝大多数)的恐慌情绪。因为即便银行倒闭,他们的存款也能得到美国政府的担保。这使得全面的、摧毁性的“银行挤兑”发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挤兑风险更多集中在超过25万美元保额的大额公司或富裕个人储户。
面对客户提款和偿还负债的双重压力,美国运通的应对策略是立体和深入的:
放弃静态视角: 不再简单看待流动资产总额,而是聚焦于可立即变现的高质量流动资产(HQLA)。
启用应急预案: 动用现金和高流动性证券,同时启动资产证券化和备用信贷额度等多种渠道快速融资。
制度保障: FDIC存款保险稳定了绝大多数储户,而LCR监管要求确保了公司必须时刻准备好足以应对30天危机的流动性。
最终后盾: 万不得已时,还有美联储作为最后贷款人提供支持。
因此,尽管这种情况极为严峻,但美国运通的整个财务结构和风险管理体系正是为了在这种极端压力测试下能够生存而设计的。$美国运通(AX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