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俞敏洪校长,从流量和供应链角度分析东方甄选--下篇

用户头像
Weber和他的朋友
 · 广东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在这个时间点,在内容平台上做网红,最大的要义就是在相对短时间内,最快速度变现.

昨天我看视频,看到一个博主说,农民的地瓜找带货博主,佣金要40%以上,下面评论区留言很愤怒骂网红无良,其实这是常态,人工+投流+日常运营,还有每天日益上涨的流量成本,抖音根本是知道的,也在计算每一个卖家的收益,也就是说,在生态位上,抖音才是大哥,KOL也是打工的,只不过对于超头,一来是树立榜样,二来超头还可以对商家压榨什么坑位费、供应链年度返点,杂七杂八,还是很赚的,抖音也喜欢外界宣传头部很赚,转移一下炮火嘛.

对于fmcg商品,或者是服饰,电子产品,基本佣金都要到这个位置,当然名牌,大牌除外,特别是美妆类的,让网红们去构建costco,山姆,这个权责本身就不对等的了,这本来是抖音做的事情,而不是东方甄选$东方甄选(01797)$ .

大哥,我是冤枉的,我的小命也在人家手上,随时不知道啥时候就被拉出去午门等待发落,比如私生活被发现随地小便,比如某次带货说错一句话,都很可能被拉出去砍了.

而且抖爸爸是一视同仁,总体原则就是,要多赚是不可能的,但是不能饿死,保持一种强博弈,在饿死和微利之间不断博弈,一旦发现某个新品类是有溢价的,小二+算法马上就会来的了,所有品类都是这样搞,包括对一众游戏上市公司,特别是买量洗量,几家头部游戏公司对抖爸爸是爱恨交集. 字节系做游戏没有做大成,拦路打劫游戏行业是大成了,然后最大收益者居然是腾讯,推理一下就理解,做精品,特别是大日活的游戏,是要大投入,高投入,现在字节这样搞,谁还有时间有心情去搞,还不如直接算好成本,整几个换皮洗量的游戏,稳稳过日子—-是不是也回归到网红带货为啥不做山姆,costco逻辑了,这反而是帮了腾讯$腾讯控股(00700)$网易,世事真的奇妙.

多口说一句,反过来,如果有品牌或者游戏可以脱离这个地心引力,是不是非常靓仔,肯定是的—因为此刻简中流量环境的地心引力太沉重了.

比如肥宅去年8月重仓的老铺黄金$老铺黄金(06181)$ ,后面醒悟了,不怕db舆论的泡泡玛特,还有最近在某些游戏股下面留言,底层逻辑都是一致的,这些大佬是真正练成了乾坤大挪移,克服了普遍性的环境,然后还在练九阳神功—就是出海嘛.

符合这两点的,肥宅当然要重仓下去了,当然,还有一个巨兽,它本身就是环境本身,地心引力本体, 只不过过去几年被字节暴打了而已.

行文到这里就理解了,整个简中的流量大盘上看,KOL(包括各种商家)基本就是忽然爆发有生意做,又做不长,利润被控死,品牌好难做,特别是新的品牌.

在这样流量环境下,任何理性的人,商业组织,都不会去搞什么costco模式,其实稍微想想就理解了.

我的小店本身就是开在costco里面,客户都是先入了costco门,才到我家,离开了costco, 客户都找不到我,我还叫嚣搞costco啊,我不是找死.

总结起来就是,如果没有自己不依赖平台的流量来源,没有社会化流量和自己私域成交池,就不要搞了,偏偏在今天,流量的入口已经超级集中,之前的报纸,有满大街发传单,地方电视台,全部都在萎缩,分散的流量来源已经高度被集合在抖音、快手、视频号、小红书上了, 产生costco 山姆的传播环境不在了.

所以我说,这个事情难于上青天.

唯有校长了,校长的30多年的创业经历,个人IP+新东方学员(合作方)已经完全社会化了,双减之后的二次创业,更加建立了巨大声望,根本不依附于任何平台,这是做自己APP的基本流量逻辑.

选择助农直播充满社会意义,天然zz正确,又不收坑位费,想想如果校长选择直播卖化妆品会怎样?难听点说,也就是校长,换了其他企业,一边在抖音搞,一边自己高调搞APP,还价格两边倾斜,抖音早开搞了,抖爸爸也不是吃素的.

校长也早财务自由了,年纪也大了,还能继续从零开始,妥妥企业家精神代表,赚钱早就不是第一诉求,校长最大诉求应该是做成一件伟大的事情,一件可以在中国商业历史上留名的大事,不需要和网红一样急着变现(没有贬义,换了我也一样)

所以在流量端,能做成这个事情的人,还有这个意愿的企业家,真的是不多的.

但是即使是这样,供应链端需要的时间,还是不可能缩短太多,门槛在这里,系统搭建沉淀的认知也需要时间,在短时间之内出几个自营的爆品,特别是毛利还比较高,完全不能证明供应链端已经打通,要大量+毛利低才是王道啊.

东方甄选自营品越是毛利高,越证明是这样,故事才刚刚开始~~~~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壮士暮年 烈心不已。这波从流量角度,已经超越了算法了,不是简单的出圈,从货盘角度,要观察观察,我搞过供应链,积累势能,量能,和供应商磨合,需要大量时间和know how,一旦碰了货,整个维度是不一样,不是搞平台,或者生态,是很认真,很踏实,大量沟通和细节,积累采购势能,和供应商磨合、共创,这是一条无比艰难的道路,为啥阿里的盒马不汤不水,原因就在这里,校长真的,佩服,选择这条路是多么艰难。对于流量,我可以嬉笑怒骂,对于供应链,我是怕怕,要真的把一个品,搞到很熟悉,把握细节,然后创新,时间门槛是必须的,在这里面,需要供应商配合,需要甲方这边采购,买手积累大量know how,这需要时间,和采购的量能,但是一旦形成正循环,好像costco,低毛利,高复购,内部超强的采购团队+核心供应商,就是无敌的了.

现在都说货盘很内卷,因为无法同时在流量端(低成本)支撑(有量)的供应链创新--就是简单这句话,校长就在做这个事情,因为知道难,太理性了,给我们内部交易团队的建议,是肯定不能这样感性—前路漫漫,作为个体,一个新东方学生,一个实业小老板,深深知道这件事的难度,我看到的是63岁财务超级自由企业家 一个老人家,在奋斗一辈子的事业被清零后,没有抱怨没有欠薪全额退学费,重新出发,好不容易火爆后,又体面和董宇辉分手,成为抖音主要竞争对手,再次出发,于绝望之中寻找希望,校长知行合一,必须跟了,最后是否大成,我不计较了,让我参与一下,陪伴校长走一这段,陪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代表走这一段,买了就不卖了,山一程水一程,风雨同路,致敬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