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 Power(SLDP)$
韩系电池龙头最新消息,公开宣布将提前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商用!9月16日,SK集团旗下电池公司SK On宣布,其在韩国大田广域市儒城区未来技术院内建成了全固态电池试点工厂。该工厂规模约为4628平方米,主要用于向客户提供试制品,并承担对产品质量与性能进行系统化评估验证的职能。据悉,SK On将在新试点生产线中开发硫化物系全固态电池,部分生产线还将开发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同时SK On计划于2029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商用化,这意味着较原定目标(2030年)提前了一年。早前,SK On就宣布进行了氧化物及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并计划在2027年及2029年将这些创新电池推向商业化应用。2024年,SK On与美国全固态电池初创企业Solid Power达成战略合作,涉及研发许可、产线安装和电解质供应三大方面。当时信息显示,在研发许可方面,SK On将在2024-2027年期间支付2000万美元,以获得Solid Power固态电池设计和制造工艺的授权许可。该许可仅限用于SK On的研发活动,不得用于商业电池生产。产线安装方面,SK On将支付2200万美元,Solid Power为SK On的韩国工厂设计、采购和安装一条新的电池生产线。这条新生产线将模仿Solid Power在科罗拉多州的EV生产线,并将利用Solid Power的固态电解质技术生产规模化的电动汽车电池。该产线的建设将于2024年开始,预计于2025年完工。电解质供应方面,SK On同意从Solid Power采购固态电解质,用于其在韩国的新生产线。最初,SK On将购买电解质以验证其新的固态生产线。验证通过后,SK On将每年至少从Solid Power购买8公吨电解质,以用于与Solid Power合作推动其电池技术的发展。Solid Power预计将至少从这些电解质销售中获得1000万美元。从最新消息来看,Solid Power韩国分社长安德烈亚斯·迈尔出席了SK On 9月15日举行的全固态电池试点工厂竣工仪式,这也意味着SK On与Solid Power的合作顺利推进,并进入新的阶段。
据SK On官方表示,目前,其以开发能量密度达800Wh/L的全固态电池为首要商业化目标,并致力于远期实现1000Wh/L的能量密度水平。同时,在其试点工厂中率先于韩国应用了自主开发的“温等静压(WIP, Warm Isostatic Press)技术”。该技术属于新一代电极压制工艺,其原理是在略高于室温(25~100℃)的条件下对电极施加均匀等静压,从而有效提升电极密度与整体性能。2030年被行业普遍认为是全固态电池真正商用的节点,在此之前,全固态可能持续处于验证及小批量出货状态。这主要原因是,全固态电池界面问题、制造工艺、成本控制等仍未解决,以及全球电池龙头和众多车企逐一官宣大批量商用在2030年。而随着SK On商用提前的消息爆出,无疑将给国内电池企业带来危机,为避免被海外企业技术超车,起点固态电池认为,这或将刺激中国企业加快布局。据起点研究院SPIR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超500GWh,前十企业中6家为中国企业,均实现大幅增长,市占率持续拉高;其他4家为韩国LG新能源、SK On、三星 SDI以及日本松下,除了三星 SDI,另外三家装机量都实现了正增长,但市占率4家均出现下滑。在此趋势下,日韩企业重金押注电池技术及产业链资源,以期重新赢回市场。尤其是韩国三大电池巨头,近年来持续布局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大圆柱电池技术,以及全固态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起点固态电池注意到,在全固态电池方面,韩国三大企业布局均取得一定进展。其中,LG新能源方面正积极推进干电极技术、锂硫电池、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和试验性量产,将原本在2026年量产聚合物全固态电池的计划,调整为:到2030年同步量产聚合物和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三星SDI方面,自2024年开始研发并准备量产能量密度为900Wh/L的全固态电池,据悉其产品已完成实验室性能测试,预计于2027年量产方型铝壳设计的全固态电池。不过,三星SDI在全固态电池方面的公开信息仍以软包为主,且其高层也确认了此前测试的全固态电池均为软包形式,因此其方型铝壳全固态电池能否量产仍需时间验证。全固态电池续航能力更强、安全性更高,其加快量产商用对于用户而言乐见其成。但实际上,目前产业化以半固态电池为主,在2025年8月起点固态电池全国巡访活动期间,多家企业表示,全固态电池量产“悬而未决”。从产业化进度看,全固态电池当前以中试线为主,且技术路线并未统一,中试线到量产线过渡需要几年的时间,而供应链的完善也并没有达到预期,材料成本将持续限制商业化的速度。对此,行业认为,全固态电池值得期待,但同时也需要警惕资本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