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技术(SZ002625)$ 在我不算长的投资生涯中,光启是我见过的最优质的标的。也是我见过的难得管理层主动与散户交流的公司,在我有限的视野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在之前的投资履历中,都是阶段性的机会,所见过的、能够理解的长坡厚雪正是房地产和消费股。那时心底总有一个声音问自己,难道所谓的长坡厚雪只能存在于房地产、白酒、饮料、家电这些传统行业吗?明明这些行业都已经到天花板了,未来不可能有超额收益了,可是我也确实找不到我心中的长坡厚雪,翻了很多石头也找不到。所以那时我认为应该是我理解不了真正的长坡厚雪,以至于存在长坡厚雪的公司,我也会视而不见。于是我转变了思路,开始寻找比较大的阶段性机会,瞎猫子碰上死耗子赶上了疫情中的安琪酵母,房地产崩盘下找到了安徽建工,贸易战下找到了海康威视,疫情中期找到了中远海控,这些都有一倍以上或接近一倍的收益。阿凡达上映埋伏过中国电影,后疫情时代买过森麒麟这样的沙漠之花,算是有些许收益。也踩过钢铁股、光峰科技、利亚德、洲明科技的坑,所幸亏损都不算太大。这个阶段的自己,降低了预期收益,从理论上拒绝了10bagger的可能,因此也算是成功。但是这个方针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就是预期的收益是有限的,为此所承担的风险却相对较大,尽管这个预期的收益在很多人看来能够拿到已经是非常非常好了。拿至今所获盈利最多的中远海控来说,在自己发现这只标的的时候,股价已经涨到七块多了,迅速在几天的时间内重仓,一直买到八块多,在一年的时间内最多浮盈超过三倍,但是,最终收获的却只是一倍多,海控无疑是一只短时间内的10bagger,可是这里面却有一个悖论,那就是对于这种冷门股,股价大幅上涨之前,成为热门之前,压根儿你就不知道它的存在,当它映入你眼帘的时候,股价已经翻了几倍了,为此我需要付出巨大的看错风险,至于逃顶,则成了瞎子算命式的择时,在有限的时间内,你根本不知道哪一次的暴跌演化成了最终章,如果我没有忍受期间无数次的暴跌,也就不能收获最后一倍多的收益,正如现实发生的那样,如果我经受住了这么多次暴跌,那我也不可能做到在相对接近顶点的时候离场,以至于回吐一半的浮盈。一段阶段性的10倍行情,掐头去尾,能够拿到一倍已经相当不错了,看错反而风险更大,在没有长坡厚雪的保障下,这种弊端是无法避免的。直到光启的出现,我猛然发现,巴菲特所一直强调的长坡厚雪就是眼前的样子,你不必为了买入时股价已上涨很多而烦恼,也不必为了择时而时常忧虑,真正的长坡厚雪,就在眼前!真正的长坡厚雪,必定是及其优秀的公司,优秀到未来多年的增长你都可以大概率预见。公司在一步步发展壮大,我们就该肯定管理层的优秀,也希望大家不要将市场合力迁怒于刘董和周秘。对于早就看好寒武纪的人来说,寒武纪就是绝佳标的,对于没看懂的我来说,上涨之前我不可能发现它,发现后也不可能懂,注定无缘;对于看好光启的我来说,光启就是绝佳标的,对于没看懂的人来说,光启也与这些人无缘。对于短线交易者来说,你本来做的就是相互掏兜的游戏,与光启是否优秀并不相关,只不过你恰好把光启作为掏兜的媒介而已,眼看掏别人不成自己反被掏,就急眼了,这有点不厚道。你被掏兜,是被市场掏掉,还是被大资金掏掉,还是所谓的被管理层掏掉,并无不同,如果你认为管理层在这个游戏中有违规嫌疑,你可以收集证据举报,没有证据的话,务实一点比较好。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如果股价的大幅波动让你产生了怀疑心理,寝食难安,那你应该思考的是自己是否看懂了公司的质地,是否该寻找一只自己真正看懂的股票,也与管理层无关,一切在于自己的认识。A股是一个非强有效的市场,习惯于对标国外成功的范例,在已有成功例子的情况下,相关A股公司如果有一点崛起的苗头,短期内就会拉到很高,这种机会其实是与绝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无缘的,而对于开辟新赛道的公司来说,A股的反应一直都很慢,就我持有的光启,赛力斯,康方,都是如此,这样的机会,才是散户之福。赛力斯属于新的商业模式,因此伴随种种怀疑和诋毁,去年股价启动之前一样长时间暴涨暴跌;康方更是如此,开辟了国产创新药新赛道崛起之路,我也并不明白康方的双抗到底从技术上优秀在哪里,如同我不明白光启的技术细节一样,但是当我看到一家新创公司敢于对标国外药王,国内数据已经十分优秀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就买入了,买在23年的48块,接近最高点,几经沉浮,市场好像看不到康方的优秀,哪怕在头对头取得成功,SUMMIT已经暴涨几十倍的情况下,康方的涨幅也十分有限,最终也随着公司基本面的不断夯实,走出了像样的涨幅,并掀起了国产创新药BD浪潮;之于光启,更是如此,如果说以上两家公司还可以在国际上找到相关范例做一定程度类比之外,光启是完全找不到,一家公司就是一个行业,因此也不可能苛求A股市场能够给予美股市场那样对创新公司的宽容,所以这才是属于散户的机会。以前在谈到康方的时候就说过,什么是属于散户的机会?那就是明明一家公司很优秀,但是市场却长时间并没有给予应有的报价,你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去慢慢认识这家公司,不用担心它在短期内透支了未来多年的潜力。最后希望大家不要对董秘言辞激烈,人家本没有义务在雪球下场与投资者交流,希望大家多一些理性。@光启技术周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