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换市场”,正将光伏行业拖入深渊。冰冷的第三方检测数据揭示残酷现实:某央企电站中,低价组件的实际衰减率远超技术协议标准,组件质量隐患丛生。价格战阴影下,性能失守正在透支行业的未来信用。
7月3日,工信部召开光伏行业制造业企业座谈会,提出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并督促行业企业也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锚定正确方向,致力技术创新,坚守质量安全底线,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而中来股份,正是长期坚守质量底线的代表企业之一。在行业深陷低价混战的困境下,中来毅然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突围路径:摒弃恶性价格竞争,构建一套“零容忍”质量体系,重磅推出御风组件,该产品以"三低四抗"技术突破行业极限,成功抵御17级飓风、55mm冰雹等极端环境考验,向行业劣质乱象宣战,奏响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孤勇者的抉择
用质量生态破局内卷泥潭
“质量生态”绝非空中楼阁,而是需要硬核的产品力作为基石。中来股份的“御风组件”,正是其质量承诺在极端环境下的最佳代言人,也是其破局内卷的利器。近期,中来股份御风组件在浙能阿克苏沙戈荒光伏项目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
在阿克苏地区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下,采用高密闭性封装结构,大幅提升边缘密封性,从而有效阻隔沙尘侵入组件内部,防止对电池片及电路系统造成磨蚀损伤与电气故障。组件表面特制疏尘涂层显著降低沙尘附着力,具备优异自洁性,可大幅减少积尘导致的透光率损失。两者协同作用,保障组件在沙尘环境下发电效率持久稳定,显著降低清洁维护频次与综合运维成本。在整个行业都在无序降本的时期,中来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交付,为电站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提供保证。
浙能阿克苏37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
早在2023年,中来股份就推出了御风组件,实现了从单纯“抗风”到主动“御风”的技术跨越。该组件能抵御17级飓风的侵袭,获得了TÜV莱茵全球首张“抗风等级A证书”,还顺利通过55mm冰雹的严苛测试,使用寿命较传统产品延长30%。此前,御风组件在17级“摩羯”台风的考验下,依旧保持完好无损,展现出卓越的结构强度与稳定性。
谈及御风组件优异表现的关键,中来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其良好表现主要得益于封装方案。面对极端气候的挑战,中来股份升级n型全钢化封装2.0技术,在可靠性上实现全面突破,通过采用双面抗酸EVA+抗酸EPE复合封装工艺,搭配耐酸TOPCon电池与双梁型耐腐蚀合金钢边框,构建全方位防护体系,带来组件抗冲击性提升、耐候性增强、减重20%、发电增益1.63%等多重优势。
此外,2.0方案采用双梁型合金钢边框采用A面防积灰设计、B面承载梁设计,C面加强梁设计,正面极限载荷高达10000Pa,大幅提升组件的抗风压和抗机械载荷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该边框碳排放较铝边框降低61.8%,兼具实用性与环保性。
另一关键贡献则来自电池技术。阿克苏地区漫天飞沙与高温环境,对组件的发电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御风组件搭载了中来股份自主研发的TOPCon电池,该电池获得- 0.2557%/℃的最大功率温度系数认证,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在高温环境下,采用该产品的光伏电站发电能力衰减更慢,能持续稳定地输出电能。
御风组件的成功,正是中来“质量生态”理念下系统性技术攻坚的成果,在严苛环境中用实际效益和商业价值证明了“质量优先”策略的强大生命力。
“零容忍”质量体系下的技术创新
全链条协同研发体系驱动市场回暖
“零容忍”质量体系是中来股份立足市场的根基。当前,光伏行业深陷价格战泥潭,企业利润持续被压缩,创新动力匮乏,行业发展陷入寒冬。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中来股份坚信,质量生态和技术创新是企业在行业寒冬中保持强大竞争力的核心动力。
中来股份“零容忍”质量体系
“从生产源头到产品交付,每一个环节都要被严格把控。”中来股份深知,质量提升不仅能修复行业合理利润空间,打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竞争循环,高质量带来的正循环,从增强电站业主信任、降低融资成本,到提升装机意愿、强化制造业规模效应,推动着整个行业迈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IEA数据显示,每1%衰减率优化,就能撬动光伏应用场景扩展15%。稳固的质量基石以及技术底蕴,为中来股份创新场景解决方案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2025年SNEC展会上,中来股份展出的阳台光伏、民宿光热24H绿电系统等创新场景解决方案,成为展会焦点。
在竞争激烈的分布式光伏市场,中来股份精准锚定家庭小型光伏与民宿等细分场景需求。针对家庭用户对即插即用小型光伏系统的需求,推出“中来NIWA阳台光伏系列产品”,实现10分钟极速安装、220V即插即用,打破传统光伏安装门槛。该系统能为家庭节省35%的年均电费,还可根据不同阳台采光需求灵活适配,兼顾发电与美观功能。
而面对民宿行业高能耗、用电稳定性要求高的痛点,中来“暖芯”热电联供系统(PVT)创新融合“光伏+光热+相变储热”技术,白天光伏发电与储热同步运行,夜间通过储热驱动发电,实测可实现92%的离网运行时间,综合能源利用率达75%,相比纯电储能方案初始投资降低35%,成功解决民宿用电成本与稳定性难题,开辟了分布式光伏应用新赛道。
这些精准满足细分需求的创新方案,源于中来构建的全链条协同研发体系。面对光伏市场的多场景需求,一方面,中来通过场景化实地调研精准把握多种应用场景需求,联合客户开展实地工况调研,紧跟 XBC、n-TOPCon 等电池技术迭代,确保背板性能与高效电池高度适配;
另一方面,中来主导参与了10余项背板行业标准的制定,将研发成果转化为行业规范,以背板为支点,中来协同开发胶膜、边框等辅材,形成一站式封装方案,并围绕光伏封装系统打造专利矩阵,通过深度协同研发、材料与技术革新以及工艺优化等措施,实现从技术、市场再到生态的协同进阶。
当质量成为信仰,创新成为本能,价值共享则是中来股份协同研发生态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