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喜勿喷,仅仅记录自己投资思路逻辑,祝大家牛市多赚钱!)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炒股第一阶段炒预期(讲故事,市盈率在股民心中只有市梦率)。
网上关于东芯股份未来走向,各种版本,好像到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境界。实际上未来走向关键还在于当事人:励算科技的股东和持有励算科技37.88%股份(并列第一大股东的)东芯股份控股人蒋学明老板。
今天尝试从砺算科技股东,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下未来,这角度才是我们股民下一步的战略决策核心。
一、借壳东芯股份上市的利弊分析
借壳上市,简单来说就是砺算科技通过被已上市公司东芯股份收购的方式,实现间接上市。东芯股份目前已是砺算科技的第一大并列大股东,持股37.88%。
1. 潜在利益
上市速度较快,抢占发展先机:对于砺算科技这类处于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芯片企业而言,时间非常关键。目前国内IPO排队周期相对较长,而借壳上市若能顺利操作,耗时通常短于独立IPO。这能帮助砺算科技更快登陆资本市场,抓住AI和GPU发展的窗口期。
获得融资平台,缓解资金饥渴:GPU研发,尤其是瞄准6nm等先进制程,资金消耗巨大。借壳上市后,砺算科技可以依托东芯股份这个上市平台进行定向增发、配股等再融资,从而获得持续输血,支持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
业务协同潜力,打造“存算联”一体化:东芯股份主营存储芯片,并积极推进“存算联”一体化战略。砺算科技的GPU研发需要DRAM存储器的支持。两者若整合,可能通过软硬件适配优化,提升产品性能和竞争力,形成协同效应。
已有股权基础和合作意向:东芯股份作为重要股东,已显示出对砺算科技的战略兴趣。双方存在一定的信任基础,这可能降低交易谈判和后续整合的难度。
2. 潜在风险与挑战
估值可能受限,影响股东即期利益:借壳交易中的估值谈判至关重要。由于东芯股份是收购方,出于对自身股东利益的考虑,可能会试图以相对较低的估值收购砺算科技。这可能导致砺算科技的其他股东(尤其是早期投资机构)的股权被一定程度稀释,无法完全体现砺算科技的长期潜在价值。
业务整合风险与文化融合:虽然存在协同潜力,但两家公司在技术、产品、管理风格上必然存在差异。能否成功整合并真正释放协同效应,存在不确定性。如果整合不力,反而可能拖累双方的发展步伐。
上市平台本身的局限性:借壳后,砺算科技将成为东芯股份的一部分。东芯股份自身的股价表现、财务状况、资产质量等都将直接影响到砺算科技的融资能力和市场形象。
监管审核风险:借壳上市的审核标准趋向于与IPO等同,同样严格。交易方案需要经过监管部门的审批,存在因估值合理性、业务协同性、收购资金来源等问题而被问询甚至否决的可能性。
二、其他资本路径的可行性分析
除了借壳,砺算科技还有以下几种主要的资本化路径可选:
1. 独立IPO(首次公开发行)
优点:这是最能体现公司独立价值的方式。如果成功IPO,砺算科技将拥有独立的融资平台和股票代码,估值空间可能更大,品牌效应也更直接。股东通常也能获得较好的流动性退出渠道。
挑战:IPO排队时间长、审核流程严格。对于尚未盈利、需要持续投入的砺算科技来说,时间成本较高,不确定性大。需要等到业务更加成熟,盈利能力或收入规模达到一定标准。
2. 引入战略投资者/继续进行私募股权融资
优点:操作相对灵活、快捷。可以选择引入不仅能带来资金,还能带来技术、市场、供应链等产业资源的战略投资者(如大型科技公司、车企等),加速公司发展。
挑战:持续股权融资会不断稀释现有股东的持股比例。如果公司估值提升速度跟不上融资节奏,老股东的权益会被稀释。最终仍需考虑上市或并购等退出路径。
3. 寻求被其他规模更大的产业巨头并购
优点:可能获得更高的并购溢价(特别是如果引发竞购)。对于股东而言,可以一次性实现退出或获得流动性,规避了独立发展的长期风险。
挑战:公司独立性将完全丧失。能否获得高价取决于公司的稀缺性和谈判地位。这与借壳上市有本质区别,后者是争取上市地位,而非完全出售。
下面是这些主要资本路径的对比,希望能帮助你更直观地理解它们的特点:
评估维度 借壳上市 独立IPO 继续私募融资 被产业巨头并购
操作速度 相对较快 周期长,审核流程复杂 灵活快捷 交易谈判周期不定
估值潜力 可能受限,需谈判 潜力较大,市场定价 依赖当期融资环境 可能获得较高溢价
融资能力 获得上市平台,可持续融资 获得独立上市平台,可持续融资 依赖一级市场,单次融资规模有限 一次性获得资金
股东控制权 成为上市公司一部分,原股东持股稀释 保持较高独立性 不断稀释 控制权转移。
业务协同 与东芯存在潜在协同 独立发展 可选择性引入产业投资者 融入并购方体系
监管风险 审核标准趋近IPO,较严 审核严格 相对较低 需通过反垄断等审查
最佳适用场景 急需上市平台,且存在合适“壳”资源 业务成熟,符合IPO标准时 仍需时间发展,需要资金和资源助推 公司技术稀缺,巨头战略需求强。
三、如果你是励算科技的股东会如何决策?
为砺算科技股东选择利益最大化的路径,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
1. 审视自身核心诉求与现状:
资金紧迫性:砺算科技对资金的需求有多迫切?如果急需“输血”以完成流片和研发,那么速度更快的借壳或新一轮私募融资可能是优先选项。
价值判断:股东们对公司未来的独立价值有多大信心?如果坚信其能成为GPU领域的龙头,独立IPO虽然耗时,但长期看可能价值最大化。如果对独立发展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有担忧,被并购或借壳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
业务协同必要性:与东芯股份的业务协同效应到底有多强?这种协同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需要冷静评估。
2. 评估外部市场环境:
IPO市场节奏:密切关注监管机构对芯片企业IPO的审核风向和排队情况。如果IPO闸门对硬科技企业敞开且速度加快,独立IPO的吸引力会大增。
估值水平:评估当前资本市场对GPU等硬科技公司的估值水平。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的情况下,借壳或独立IPO都需要谨慎评估。
潜在战略投资者/买方:是否有比东芯股份更合适的战略投资者或并购方?引入能带来巨大生态资源的战投,有时比单纯融资更有价值。
3. 设计多元化或分阶段的策略:
路径选择并非绝对排他。也可以考虑 “分步走”策略:例如,先通过私募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夯实技术和业务基础,等待市场时机成熟时,再择机选择独立IPO或被并购。这为股东保留了未来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即使在借壳谈判中,也可以通过价值评估机制、盈利补偿协议(对赌)等金融工具的设计,来一定程度上保障砺算科技股东的利益,避免估值被显著低估。
结论:
总而言之,借壳东芯股份上市对砺算科技股东而言,是一条“快速但可能有代价”的路径。它适合那些追求速度、看好双方协同效应、并能接受可能估值折让的股东。
而独立IPO更适用于那些对公司独立价值极度自信、不急于套现、愿意等待更长期回报的股东。引入战略投资或寻求并购等其他方式,也应根据公司具体情况和市场环境作为重要备选方案进行评估。
最终,没有一条路是完美无缺的。砺算科技的股东们需要聘请专业的投行、律师和会计师团队,基于公司详细的财务数据、技术进展和市场前景,进行全面测算和权衡,才能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