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鼎摩根士丹利第23届全球医疗健康会议纪要20250909

用户头像
狻猊的哥是谁
 · 广东  

公司与会者

杜莹 (Ying Du) - 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Joshua Smiley - 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会议与会者

Po Han Lin (Jack Lin) -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

会议展示与问答环节

Po Han Lin (摩根士丹利,股票分析师)

大家下午好。感谢今天加入我们。我是Jack Lin,摩根士丹利的中国生物科技分析师。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再鼎医药参加我们的会议。与我们一同出席的有公司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Josh Smiley先生,以及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莹(Samantha Du)女士。感谢你们今天的到来。

杜莹 (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谢谢你,Jack。

Po Han Lin (股票分析师)

在我们开始之前,关于重要披露信息,请访问摩根士丹利研究网页 [网页链接]。若有任何其他问题,请联系您的摩根士丹利销售代表。

问答环节

Po Han Lin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

那我们开始吧。Josh和Samantha,考虑到可能有些投资者不太熟悉我们再鼎医药和公司的最新进展,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公司的情况,再鼎是做什么的?

杜莹 (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我先开始吧。再鼎医药成立于2014年,之后我们在纳斯达克进行了IPO,并于2019年在香港联交所双重上市。目前,我们在中国拥有自主研发、开发和商业化能力。我们在全球约有1700名员工,大部分在中国,商业化团队也在中国。研发方面,我们在波士顿和南旧金山湾区设有研发中心及所有企业职能。目前,我们有8款已上市的商业化产品,还有2款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或明年第一季度获批。这是在中国权益方面。在全球权益方面,我们有针对DLL3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用于二线治疗,我们正在进入关键性试验。一线治疗方面,我们正在启动一线联合疗法的研究,针对神经内分泌肿瘤,我认为是用于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二线治疗。

我们拥有完整的全球管线。我们内部发现了IL-13/IL-31(项目),已完成灵长类动物研究,将于今年在美国进入一期临床试验(Phase I)。接下来,在10月份,我们将在大型医学会议上全面公布DLL3 ADC二线治疗及二期研究的数据。明年早些时候,大概明年某个时候,我们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以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数据也会更新。我们在内部专注于肿瘤学和免疫学管线。但在中国的管线中,我们也涉及神经领域,例如,我们的核心产品是……名字是?

Joshua Smiley (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COBENFY, KarXT(卡巴拉汀-曲司氯铵)。

杜莹 (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对,COBENFY, KarXT。它是为神经精神领域开发的,在中国有巨大的患者群体。这是一种70年来未有新机制药物获批(且无黑框警告)的领域。我们拥有其中国权益。另外,我们合作伙伴argenx的产品(efgartigimod,VYVGART®)在中国也增长迅速。去年,我们总销售额达到4亿美元,银行里有8亿美元现金。总体而言,我认为公司处于非常健康的状态。Josh,你想补充吗?

Joshua Smiley (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很好,非常棒。

Po Han Lin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

非常完美的概述。谈到我们涉足多个治疗领域,拥有庞大的商业化和研发运营。但在深入讨论之前,我想先从授权引进(in-licensing)模式开始。这种创新模式在多年前让再鼎医药崭露头角。时过境迁,考虑到当前中国和全球的环境,你们现在如何评估这种模式?是否仍有机遇?我们未来将如何发展这种创新模式?

杜莹 (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我认为对中国市场来说,如果某些产品与我们现有管线具有协同效应,我们仍然对中国权益感兴趣。因为中国市场仍在增长……回顾过去,中国从2018年才开始国家医保目录(NRDL)谈判报销,时间并不长,只有7年,但市场一直在增长。例如,易瑞沙(Iressa)在中国的销售额已接近10亿美元。已有多个产品达到类似规模。所以在中国,我们仍然对优秀的资产感兴趣,无论是独立的产品管线,还是能与现有中国管线协同的资产。

但对于全球权益,我们当然非常挑剔。我们更倾向于在我们拥有深厚专业知识和内部实力的治疗领域,将我们自身的发现与外部创新结合。我们在中国已有25年的经验(指管理团队),作为(此前公司的)第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我们在市场、人才、优秀临床研究中心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因此,我们绝对对引进优秀的全球权益资产持开放态度。

Po Han Lin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

明白了。如您所言,在授权引进方面,我们在肿瘤领域做了很多,然后通过VYVGART®大举进入了神经/免疫领域,并且正在通过KarXT探索更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空间。您提到下一步寻找的方向必须具有协同效应。考虑到中国当前的竞争格局和前景,是否有特定领域(例如神经或免疫,鉴于我们已有两个重要资产)是我们希望进一步构建的?

杜莹 (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是的,当然。因为我们在这两个领域已经拥有优秀的产品。比如今年早些时候,我们从Vertex引进了povetacicept(pove),这与我们的免疫管线也是协同的。因此,如果在中国权益方面,有免疫、肿瘤或神经领域的(机会),并且能产生协同效应,我们肯定会感兴趣。但对于全球权益,我们更倾向于停留在像之前说的肿瘤、免疫等领域我们认为自己能够很好地处理全球临床试验。

Po Han Lin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

明白了。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过渡点。你们战略的另一部分是,我们在利用内部研发或其他方式开发潜在全球资产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能否谈谈你们如何平衡内部发现与从外部获取全球权益资产?在推进过程中,对于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开发资产或自行进行全球扩展,我们的考量因素是什么?

Joshua Smiley (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我来回答。当我们思考全球管线时,我们确实拥有自身的发现能力。我认为我们关注的重点是能在哪些领域产生最大的影响。因此,我们专注于肿瘤和免疫学中的大分子平台,如单克隆抗体、ADC、双特异性抗体等。虽然我们也有一些化学能力,但我们的观点是,其他公司在这些方面可能做得更好。因此,我们每年会专注于少数几个优秀的发现项目。

我和Samantha的经验(我曾就职于礼来,她在辉瑞)是,一旦每年在候选药物领域启动10、20甚至30个项目,管理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并且很容易推进那些并非“同类最优”的项目。因此,我们将选择那些我们认为能利用相关技术做出差异化的成熟靶点/机制来启动项目。可以合理预期,我们自身的重点努力每年能产生大约1-2个研究性新药申请(IND)。然后,我们将通过业务发展(BD)来补充这一点,重点关注早期阶段的机会。我们认为在这些阶段我们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如果我们关注临床前到早期临床阶段的机会,我们可以加入一些见解,利用我们的全球开发能力来快速推进某些好的想法。我们在DLL3项目上就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正如Samantha提到的,专注于肿瘤和免疫学,我们拥有科学能力、洞察力和开发能力来快速推进这些项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每年同样会有相当于1-2个IND来自这个领域(BD)。我们在全球寻找机会。我们希望创新是“同类第一”或“同类最优”的。 increasingly,我们在中国看到一些这样的机会。当然,凭借Samantha的背景、人脉以及我们在中国的经验,我们拥有非常好的洞察力。也许你会更频繁地看到像我们DLL3 ADC那样的项目。我常驻波士顿,我们的业务发展团队遍布全球,我们在各处寻找机会。

Po Han Lin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

完美。是的,按照您提到的这个方向,特别是在免疫学领域。我们最近也发布了一份全球报告,认为免疫学是中国对外授权(out-licensing)的一个领域,但其潜力相比肿瘤或心血管代谢(尤其是肥胖)领域尚未被充分挖掘。中国在这些领域的资产已有一些健康良好的交易。能否谈谈您如何看待免疫学领域的机遇集合?如果这成为下一波对外授权的浪潮,我们如何利用这种潜在需求?我们在这个领域的定位如何?

Joshua Smiley (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我先开始吧。然后你可以补充。首先,与肿瘤学相比,我们看到免疫学的特点是,一点患者数据和一点差异化就能走得很远。在肿瘤学,我们可能会对机制感到兴奋,但仍然必须进行所有试验,并且可能在总生存期(OS)等方面出现意外。而在免疫学,你很快就能知道是否有机会。所以我们对该领域相当感兴趣。我们在免疫学方面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我们现在运行的临床试验中,患者数量可能接近1000例,因为我们负责argenx产品以及现在的pove等在中国所有的临床工作。我们从产品组合中学习、利用临床基地和研究者的能力,这给了我们真正的能力提升和优势。考虑到公司的规模,我们对完全新颖的生物学机制可能兴趣较小。但对于已有先例的机制,新的模式(modality)可能更有意义,或者通过创新设计或快速开发仍存在竞争或机会的领域,我们希望利用这些机会。

我们认为自己能够在一系列免疫性疾病中发挥作用。以我们的IL-13/IL-31项目为例,到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开始获得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数据。无论是更好的给药方案、更快的起效速度还是更好的止痒效果,一点点这样的数据,我认为都会成为非常宝贵的资产。我们将寻求把这些数据用于自身开发或其他适应症。抱歉,Samantha,请补充。

杜莹 (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不,说得很好。

Po Han Lin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

是的。我们谈了很多战略层面的事情。我们能否更深入地了解一下具体的管线?如你们之前提到的,DLL3 ADC是我们全球化计划中的关键资产之一。能否更多介绍一下,鉴于DLL3已公布的积极数据,我们如何看待其与当前竞争格局的差异化?在小细胞肺癌领域有相当多的竞争。对于该资产,我们的临床开发策略优先级是怎样的?未来的开发计划以及合作前景如何?能否为我们勾勒一下该资产未来的发展蓝图?

杜莹 (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请讲。

Joshua Smiley (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好的,我来开始。当然,在小细胞肺癌领域,如你所说,有很多投入和开发。但看看摆在我们面前的二线及以后的小细胞肺癌治疗,目前在美国基本上只有两种选择,在美国以外甚至更少。即某种化疗方案或IMDELLTRA(Tarlatamab)。IMDELLTRA在美国起步很好,我认为其年化销售额正趋向5亿美元。但在二线治疗中,它是一种难以给药的药物。

我们的观点是……首先,在其关键试验中,总缓解率(ORR)是35%左右,并且在患者监测方面存在挑战。因此,我们认为在美国,可能只有20%或更少的患者能够使用这种药物,主要是因为监测和安全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如Samantha开头提到的,我们有资格在2027年底前在美国获得用于二线及以后小细胞肺癌的加速批准。

在美国,这个市场空间相当大。如果IMDELLTRA在上市不到两年内就能达到那个水平,并且患者使用范围还相当有限,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机会。从DLL3靶点来看,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很好的靶点。当然,IMDELLTRA验证了这一点。但从ADC的角度,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能提供更好患者缓解的机会。在我们计划用于注册研究的目标剂量下,我们的数据显示了79%的ORR,并且安全性非常好,试验中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低于6%。

相对于其他DLL3 ADC,我们知道我们将领先大约18到24个月。当我们看到周末IDEAYA的数据以及后面罗氏的数据时,这是我们目前拥有的优势。因此,我们喜欢我们在后线治疗中的定位。同样,这是很容易看到和定义的。我们认为将继续看到大量创新的领域是在一线治疗,这对患者来说是好事。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研究,以支持明年与PD-1联合,含或不含化疗的一线注册研究,具体将看数据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与其他新兴药物联合的机会。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也看到了B7-H3 ADC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数据。当然在二线治疗中,我们喜欢我们药物的特性,我们认为我们的药物更清洁,靶点更清洁,这体现在安全性和安全性事件上。因此,对我们来说,就是全力推进二线研究。我们将在今年启动这项研究。我们相信,将有条件在2024年底提交数据申请在美国的加速批准,并在2027年底获得批准,最终的验证性总生存期数据将在之后从同一试验中获得。所以我们对此机会感到非常兴奋。

Po Han Lin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

明白了。是的,市场对这些资产有很多期待。接着Samantha分享的时间线,您也提到了我们预计在10月份会获得二线治疗的耐久性数据。这是我们预期的吗?然后一线治疗数据大概在明年年初。能否谈谈我们对这些数据的期望?对于二线治疗的耐久性,我们应该关注什么样的数据?对于一线治疗,目前还没有人公布太多数据,在首次公布一线联合治疗数据时,你们关注的关键点是什么?

杜莹 (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请讲。

Joshua Smiley (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也许我先开始。我们将在10月份展示的二线数据,基本上是在6月份ASCO大会上展示的数据基础上增加了约6个月的数据。我认为这个数据集中最重要的是获得确认的ORR。我们在用于注册研究的剂量和设置中显示了79%的ORR。当然,鉴于数据的成熟度,其中一些是未确认的。所以我们预期的标准是……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这个数据不会保持。但我们认为,在该剂量和设置下,确认的ORR超过60%就是一个成功。我们正急切地等待数据截点和报告。

ASCO数据中的一个问题是数据的成熟度,即缓解持续时间(DO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我们预计在10月份提供数据时,将达到中位数。因此我们将能够提供实际的数据。

对于二线治疗,可能的标准是大约4个月或更长的PFS或耐久性。对我们来说,DOR和PFS应该很接近。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我们会做得比那更好。所以我认为大约6个月可能是一个合适的位置。我并不是说结果一定会是这样,这只是基于我们之前对数据的观察。

我们正朝着这个方向进展。我们认为,一个在二线治疗中ORR达到60%、持续时间超过4个月、并且拥有我们这样安全性特征的药物,将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能为患者带来益处,并为我们获得加速批准奠定良好基础。

至于一线治疗,我们当然需要看到数据。目前还没有太多可说的。但我们的观点是,凭借我们ZL-1310(DLL3 ADC)温和的安全性特征,与PD-1联合,我们应该能够获得化疗的靶向效果,而没有所有的安全风险,这应该能带来相对于当前标准护理(PD-1加化疗)非常好的PFS和OS益处。我们将看到数据结果,如Samantha所说,我们正在研究多个队列以决定正确的路径。但同样,我认为任何能在PFS和生存方面带来适度改善的药物,对临床医生治疗患者来说都将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随着时间的推移,好事是,就像在其他所有肿瘤领域一样,当你开始获得投入并看到进展时,你开始累积这些优势(月份)。未来将有机会不仅追求我们明年在一线决定追求的路径,还包括其他在一线或维持治疗中有意义的组合,包括与T细胞衔接器(T-cell engagers)等联合。我们会随时间考虑所有这些。但就近中期而言,是利用ADC机制,在与PD-1联合时获得更强大的化疗效益,而没有非ADC药物更广泛给药所带来的安全挑战。

杜莹 (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是的,是的。此外,我们也在基于初步概念验证(POC)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进行试验,我们看到了缓解。明年我们将报告这些数据。我认为如果那个数据看起来甚至有20%的ORR,那对该领域来说将是突破性的。

Joshua Smiley (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是的,是的,在那些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二线治疗中,当前已批准或标准护理的ORR和缓解耐久性非常低。同样是早期缓解,所以不需要看到很多病例就能令人兴奋,我们很兴奋。

杜莹 (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是的。

Po Han Lin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

是的。未来6到12个月,这款资产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地方。我知道我们还有几个主要资产,如bema(bemarituzumab)、KarXT、VYVGART。正好谈到免疫学,我也想问问关于pove(povetacicept)。考虑到中国整体的开发格局和竞争格局,它不一定是第一个进入该领域的。能否分享一下你们选择在此时点引进pove并探索该领域的根本原因?

Joshua Smiley (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我首先想到的是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我们看到中国IgA肾病(IgAN)的患者数量高达数百万。虽然该领域有很多开发,但我们认为APRIL/BAFF双重抑制剂(我们认为是这两种通路的组合)是治疗IgAN最有效的方法。我们早在Alpine被Vertex收购之前就开始了与他们的讨论。所以我们喜欢这个资产,喜欢这个领域。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同类最优”的机会。但同样,考虑到市场的规模,拥有多种新机制方法,无论是单独的BAFF抑制剂、双重抑制剂还是其他,即使作为第二或第三个进入市场,推出“同类最优”的产品也是好事。

很大程度上这将取决于数据和中国具体的监管路径。我们相信我们与Vertex在美国寻求的加速批准路径(基于明年的中期数据,36周UPCR)非常契合。我们认为这在中国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所以我们有机会处于领先梯队,也许不是各种机制中的第一个,但肯定是随时间推移的“同类最优”。

但同样,即使在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这也不是坏事,因为所有这些对中国治疗IgAN来说都是新方法。并且存在巨大的市场机会。因此,拥有不止一种通路,甚至可能有多家竞争对手拥有相同通路,可能也没问题。但我们知道,相对于其他可能在我们之前、之后或接近我们时间上市的公司,我们在给药方案上有优势,并且我们相信可能会带来更深层次和更持久的益处。当然,这需要验证,但我们真的很喜欢这个机会。

Po Han Lin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

明白了。是的,这正是我所想的,因为有其他公司铺路并无坏处,我们可以带着更好的产品进入市场,帮助提高渗透率。嗯,我注意到时间。我还有关于中国生物科技整体格局的其他问题。但我们知道我们有几个主要产品。也许可以用接下来的三四分钟,谈谈我们的大产品,如KarXT、VYVGART、bema。我认为这是三个主要产品。未来6到12个月,对于这些资产,我们应该期待什么?

Joshua Smiley (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我从VYVGART开始。未来6个月……首先,第一件事是我们继续让更多患者接受治疗,并且治疗时间更长。对我们来说,更长意味着让患者接受至少3个疗程的治疗,以获得巩固治疗的全部益处。然后超过3个疗程以预防复发,确保中国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患者能够工作和生活完全正常健康,这个药物提供了这种可能。

但就具有意义的节点而言,今年最重要的(节点)刚刚过去,那就是中国新的gMG治疗国家指南的采用或发布。在这些指南中,VYVGART被定位为轻中度活动性gMG患者的一线治疗,并强调了让患者接受至少3个疗程治疗以获得巩固治疗益处的重要性。我们从其他市场建设经验知道,指南会产生影响,很大的影响。我们在全球的GLP-1等领域都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这很重要。

下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将是2026年的国家医保目录(NRDL)谈判。当然,我们希望为静脉注射(IV)版本争取一个合理的价格,但我们需要在2025年将皮下注射(subcu)Hytrulo版本加入谈判。我们预计会成功。这将在患者便利性、治疗持久性方面带来巨大的解锁。

回到我们关于pove的评论,在这个领域出现更多竞争对手将是好事。目前只有大约10%可能从VYVGART等新疗法中获益的患者真正得到了处方。因此,有更多的产品上市和合理的竞争,总体上将对我们有帮助。我们将在未来12到18个月内看到这一点。

关于VYVGART就这些。对于COBENFY(KarXT),是获得批准并走出去教育医生了解该产品的益处。我们认为在中国相对于美国有一些优势,即患者仍然非常集中在大城市的精神科病房,单药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单药治疗是绝对的标准护理。在美国则更多样化,联合治疗更多。因此,COBENFY在中国的标签和机会非常明确。我们只需要获得批准并进入市场。

关于Bema(bemarituzumab),我们已经表示需要等待,因为安进(Amgen)发布了最新更新,他们拥有该产品的全球信息披露权。他们表示,在FORTITUDE-101研究中,我们在预设的中期分析中达到了总生存期(OS)终点,但在最终的描述性分析(又随访了6个月)中,他们看到OS益处减少了。

鉴于这一公告以及第二项研究102即将读出数据,我们已经表示将暂停bema的提交工作,等待完整的数据包后再继续推进。所以关于bema,我们没有太多可说的,只能说胃癌在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存在大量未满足的需求。我们希望bema能成为未来治疗模式的一部分。

Po Han Lin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

明白了。完美。还有一个关于COBENFY的快速问题。我们预计很快会获批。据我了解,鉴于周期原因,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它不在NRDL覆盖范围内。在定价方面,我们如何看待NRDL策略?考虑到您提到的中国市场动态相当集中,这可能有利于商业化采用。在进入NRDL之前的那段时期,我们的商业策略是怎样的?我们将推进哪些关键事项?

Joshua Smiley (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首先,最好的情况是我们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获得批准。因此,在它有资格参加NRDL谈判之前,我们可能有一段接近日历年(一年)的时间。这是中国流程的方式。不过,如果我们快进到那个时候再回看,我们可以参考中国的许多参考点和定价动态设置。可以合理假设我们能够或应该达到美国净价格的10%到15%,按日计算可能超过5美元。将其与中国的患者群体对比,你可以得到相当令人兴奋的商业数字,而无需对任何时间点的患者数量或相对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COBENFY)的渗透率做出不切实际的假设。

在获得批准到纳入NRDL的期间,这些患者确实需要不同的疗法。这是一种没有黑框警告的药物,它在改善精神分裂症相关阴性症状方面提供了很多益处。因此,我们将通过商业保险、补充保险等一切机会来推进。中国现在有很多趋势试图扩大药物在进入NRDL前获得报销的机会。我不会在模型中对2026年给出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但我们 certainly 期望许多患者将开始从这种药物中获益,医生将在2026年积累使用经验,为2027年的放量做准备。

Po Han Lin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

是的。明白了。完美。让我提一个更广泛的话题。鉴于今年中国生物科技的崛起,我们受到更多关注。我很好奇你们对未来中国生物科技或中国创新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如何定位的看法?在与海外创新者建立这种更微妙的关系时,是否存在潜在的地缘政治或政策相关风险让你们担忧?或者你们觉得可能不需要担心?

杜莹 (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让我先回答你最后一个问题。中美关系一直崎岖不平,我们知道这一点,甚至在COVID之前就是如此。然而,我们处在一个非常不同的领域。我们是医药行业。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你也必须给予战俘治疗,即使是士兵战俘。所以到目前为止,从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方面来看,所有的会议都是为了……我认为人们不太担心这个,因为我们看到……我们不涉及敏感数据库,不涉及基因组图谱,我们真正致力于为有医疗需求的患者提供药物。所以就是这样……我就说到这里。但我得说,永远不能——那个词怎么说?

Joshua Smiley (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永远不要说永远 (Never say never)。

杜莹 (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永远不要说永远,对吧?所以我不能——我不是政治家。有一次我被问到一个问题,说中国什么时候(收购)时代广场,我当时想,哦,好吧。我说我推荐你问几个非常著名的商业房地产开发商这个问题。但不管怎样……回到中国生态系统。事实上,如果你回溯到我第一次回国(2001年),中国当时还处于仿制药和中药的模式。我记得我创立的第一家公司申请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需要2年时间,即使在中国加入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后,药物批准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也有5到7年的滞后。但仅仅20年后,你现在看到超过5000家生物科技公司。我认为这归因于:第一,在过去20年里,你看到跨国公司的重投资,它们建立了研发中心。此外,政策方面,中国加入了ICH。中国的监管流程改善了。中国也为创新药开放了国家报销系统。所有这些,再加上人才,本土成长的人才和许多海归人才,就像80年代的日本,我在90年代在辉瑞工作时,我们在日本大阪设立了研发中心,每年花费10亿美元。我们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

我认为跨国公司也为中国做了同样的事情,但回顾人才,如果你看看人员,Josh,对吧?你看起来是美国人。你是美国人,对吧?但是——中国市场具有吸引力。政策方面,我认为虽然坎坷(bumpy),但趋势仍然是向上的。另外是患者,患者群体在那里。过去20年,我记得第一个在中国进行的全球多中心试验是我在辉瑞时参与的一个项目,那是1997年。那时候,你基本上必须派人过去,只是为了患者而做。

但20年后,中国实际上在肿瘤学、抗感染药物,现在还有免疫学方面,已经建立了专业知识,拥有了许多全球意见领袖(KOL)。现在在许多全球试验中,你看到来自中国的领先KOL,并且其在科学期刊(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出版物现在实际上超过了美国。所以我认为,患者在那里,KOL在那里,企业家在那里,并且越来越多的资本正在流入。甚至中国政府也希望发展三大支柱产业,一是半导体,二是人工智能,然后是生命科学,创新生命科学。这是他们首次宣布这一点。所以我认为这对全人类都有好处,因为你不希望美国成为唯一支持创新、为创新付费的国家,越来越多的国家这样做对每个人都有利。

Po Han Lin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

太棒了。完美。非常好。我想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就此结束。非常感谢Samantha和Josh今天加入我们。也感谢大家的参与。

Joshua Smiley (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谢谢,Jack。

杜莹 (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谢谢你。

$再鼎医药(09688)$ $再鼎医药(Z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