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网7月10日消息,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最新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信息(上海银罚字〔2025〕22-25号)显示,卡友支付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卡友支付”)、中钢银通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中钢银通”)两家支付机构被罚,合计罚没金额超过1400万元。
处罚信息显示,卡友支付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条码支付管理规定等,被警告,没收违法所得44696.08元并罚款750万元。另外,时任卡友支付总经理秦某对卡友支付前述全部的三项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被警告并罚款41万元。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卡友支付成立于2003年,并在2012年6月28日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准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根据人民银行官网信息,目前大部分支付机构业务类型都进行了变更,但是卡友支付不在其中。卡友支付的牌照续展后仍在有效期内,但它并没和大多数支付机构那样完成“换证”,支付业务类型仍为“银行卡收单(天津、山东(含青岛)、四川、北京、云南、青海、深圳)”。
2015年9月,卡友支付被上市公司达华智能收购,期望投入更多资源以智能终端及应用为载体,打造融合支付平台并为企业和商户提供支付解决方案。到了2018年,达华智能又与上海铭朋(原“南京铭朋”,2024年4月更名)签订资产转让协议,将持有的卡友支付100%股权转让给后者,股权作价人民币7.38亿元。
签订协议后,达华智能收到上海铭朋支付的股权转让款共计3.46亿元。但后来因卡友支付股权未能及时转让,上海铭朋便向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请求解除《股权购买协议》及相关补充协议,返还转让款并支付违约金。2019年末,达华智能和上海铭朋以和解的方式解决该仲裁事项,和解款为3.88亿元。
在股权转让期间,2018年7月,卡友支付因违规被人民银行行政处罚,同时还被要求有序退出海南、浙江、广东(不含深圳)、上海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银行卡收单业务。也正因此次严重违规,才造成了卡友支付股权转让的一系列纠纷。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9月,卡友支付曾发布《支付业务暂停公告》。根据彼时公告内容,卡友支付因管理决策调整,将其支付业务运营至2024年9月30日,并在此期间对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存在风险隐患的业务进行有序退出和清理。按计划,2024年9月30日后,卡友支付将暂停原有存量商户银行卡收单业务。达华智能2024年报也明确,截至报告期末时,卡友支付处于“暂停业务运营”状态。
简单来说,出于合规要求和风险管控的需要,卡友支付对存量业务进行了一次大清理。
卡友支付曾发布的《支付业务暂停公告》,目前在其官网已被删除
到了2024年12月30日,卡友支付发布“乔迁”公告,表明已完成团队更新及更换新办公地址,同时表示要重新规划卡友支付新战略布局,大力拓展国内及海外业务,形成全方位的支付服务网络。对于“重新出发”的卡友支付而言,此番罚单落地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另一家被罚的中钢银通成立于2011年,并于2012年6月获得支付牌照,最初获准开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后来在2014年7月增加了互联网支付业务。中钢银通以建设钢铁行业支付平台为目标,为相关企业客户提供支付、资金管理等综合解决方案。
在2017年至2020年间,中钢银通及其当时的法定代表人金某,以销售电子虚拟卡预付卡为名,在无真实交易的情况下,通过中钢银通及其控制的关联公司为其他企业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在其中通过收取“开票费”非法获利。根据彼时公开的案件信息,中钢银通总涉案金额合计约10亿元,涉及发票3000余份,相关责任人也因虚开发票罪走上被告席。
也正因涉及重大刑事案件,存在重大违法行为的情形,在2022年6月的续展中,中钢银通《支付业务许可证》被中止了续展审查,目前尚未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