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港:智能化转型下的高质量增长

用户头像
松花江上桃花开
 · 福建  

北部湾港深入剖析研究报告

验证1:出台的《行动计划》将内河和海洋连接,西部北部湾港将贯通,确定性增长。

验证2:发布的智慧水运网+数字人民币综合服务,高效率提供运行效率。

一、当前状态与业绩表现

1. 经营现状与财务表现

北部湾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枢纽,2025 年上半年呈现 “营收增长、利润短期承压” 的特征。根据财报数据,公司 2025 年 H1 实现营业收入 35.56 亿元,同比增长 11.5%,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 15.7% 至 5.31 亿元。这一现象主要受新投产泊位折旧成本增加、港口建设资本开支扩大影响。拆分季度看,Q2 净利润同比高增 40.36% 至 3.35 亿元,显示业务回暖迹象。核心业务指标稳健:货物吞吐量 1.74 亿吨(同比 + 10.95%),集装箱吞吐量 475.85 万标箱(同比 + 10.15%),其中外贸箱占比超 60%,东盟市场贡献显著。

2. 核心业务驱动因素

◦ 区位红利释放:依托 RCEP 和西部陆海新通道,2025 年 1-2 月广西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 29.3%,带动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快速提升。

◦ 产能扩张见效:2025 年新增 11 个对外开放泊位,防城港赤沙作业区等项目投产,港口通过能力提升至 3.5 亿吨 / 年,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础。

◦ 航线网络加密:年内新增至中东滚装航线、RCEP 至越南 - 新加坡航线,集装箱航线总数达 80 条(外贸 49 条),覆盖全球 126 个国家和地区的 548 个港口。

二、发展潜力与战略布局

1. 区位与政策双重赋能

北部湾港是中国内陆(渝、川、滇、黔)通往东盟最便捷的出海口,叠加 “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 等国家战略,未来增长确定性高。平陆运河建成后,预计 2035 年货运量达 1.5 亿吨 / 年,将进一步巩固其 “海铁联运” 枢纽地位。公司正与中远海运等企业合作,构建平陆运河智能绿色船舶江海联运体系,抢占增量市场。

2. 产业链延伸与新兴业务拓展

智慧物流升级:主导建设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智慧水运网,通过 AI 无人驾驶 IGV、智能理货系统等技术,实现港口作业效率提升 25%,单箱成本降低 10% 以上。该平台已接入西江流域 20 座船闸联合调度,未来将覆盖平陆运河,形成 “西江 - 运河 - 海港” 一体化管控网络。

金融科技赋能:北部湾数字人民币综合服务平台于 2025 年东博会上线,首创跨机构智能合约支付和边民互市贸易全流程数币应用,截至目前已吸引超 2000 家商户入驻,初步形成跨境支付生态。该平台将助力降低外贸企业汇率风险,预计 2025 年服务贸易额突破 50 亿元。

1. 产能与市场协同扩张

公司通过 “内涵深化 + 外延拓展” 双路径提升竞争力:

◦ 硬件升级:钦州自动化码头二期、防城港 30 万吨级散货码头等项目加速推进,2025 年计划投资超 50 亿元用于智慧港口建设。

◦ 无水港网络:在内陆城市(重庆、成都)布局 15 个无水港,实现 “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海铁联运班列开行量连续三年超 1 万列。

三、人工智能应用实践

1. 智慧港口全场景落地

◦ 自动化作业:钦州港建成全球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码头,采用 AI 无人驾驶 IGV 和复合导航技术,集装箱装卸效率提升 30%,人力成本降低 40%。

◦ 智能调度系统:构建 “生产 - 安防 - 设备” 一体的智慧管理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船舶计划和堆场分配,空间利用率提升 15%,搬倒成本减少 20%。

◦ 智能理货系统:基于视觉识别技术,实现集装箱岸边装卸全流程自动化,累计完成 2000 万标箱作业,节约成本超 2400 万元。

1. 多式联运智能化突破

◦ 西江 - 平陆运河联合调度:运用北斗导航和 AI 算法,实现 13 个梯级船闸 “统一报到、统一调度”,船舶过闸时间缩短 25%。

◦ 智慧水运通用大模型:正在研发的智慧水运大模型,将整合港口、船闸、航道数据,支撑智能体构建,未来可提供全程物流方案生成、风险预警等增值服务。

四、在西部地区的影响力

1. 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枢纽

北部湾港承担了西部陆海新通道 70% 以上的海铁联运量,2024 年沿线省市经钦州港口岸进出口 469.1 亿元(同比 + 31.3%),带动广西外贸进出口额突破 800 亿元。其 “重庆 - 北部湾港 - 新加坡” 班列运行时间缩短至 7 天,物流成本较传统公路降低 30%,成为中西部企业出海首选通道。

2. 区域经济协同效应显著

◦ 产业集聚:钦州港片区形成 “港口 - 产业 - 城市” 联动发展模式,吸引中石油华谊集团等企业投资超千亿元,2024 年临港工业产值突破 2000 亿元。

◦ 辐射带动:通过 “无水港 + 班列” 模式,将服务延伸至云南、贵州等地,2025 年上半年来自云贵的货源占比提升至 25%,较 2023 年增长 12 个百分点。

五、东盟资源下的贸易增长潜力

1. RCEP 红利持续释放

2024 年广西对东盟出口额达 3055.88 亿元(同比 + 27.15%),北部湾港对东盟集装箱吞吐量占比超 50%。新增的越南 - 新加坡航线和中东滚装航线,将进一步巩固其在东盟汽车、机械等产业供应链中的地位。公司计划 2025 年开通至马来西亚、泰国的冷链专线,预计带动生鲜贸易额增长 30%。

2. 跨境金融与物流创新

数字人民币平台的上线,为东盟贸易提供 “支付 + 融资” 一体化解决方案。例如,工商银行防城港分行已向边民发放首笔数字人民币贷款,桂林银行实现边民互市贸易全流程数币支付,交易效率提升 40%,资金风险降低 50%。此外,公司与东盟港口(如越南海防港)建立 “跨境直通船” 机制,货物通关时间缩短至 2 小时。

3. 平陆运河的战略价值

平陆运河建成后,将使西江至北部湾港的内河航运里程缩短 560 公里,预计 2030 年为北部湾港带来 3000 万吨新增货运量,其中东盟方向占比超 60%。公司已与马来西亚巴生港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将开通 “平陆运河 - 北部湾港 - 巴生港” 直达航线,打造中国 - 东盟 “48 小时经济圈”。

六、估值与风险提示

1. 估值合理性分析

截至 2025 年 9 月 25 日,北部湾港 PE显著低于国际同类枢纽港(如新加坡港 PE 22 倍)。考虑到其区位垄断性、政策红利及平陆运河带来的增量空间,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2. 风险因素

◦ 宏观经济波动:全球经济衰退可能导致外贸需求萎缩,2025 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已放缓至 8.58%。

◦ 区域竞争加剧:湛江港、海南洋浦港加速扩建,可能分流云贵地区货源。

◦ 投资回报周期长:平陆运河相关投资超 700 亿元,需关注资本开支对现金流的压力。

七、结论

北部湾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枢纽和面向东盟的门户港,凭借区位优势、政策支持和智能化转型,已形成 “通道 + 产业 + 金融” 的立体化竞争壁垒。短期业绩虽受折旧和资本开支影响,但 Q2 利润回暖显示经营拐点临近。长期看,平陆运河通车、RCEP 深化及人工智能应用将驱动其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预计 2025-2027 年集装箱吞吐量复合增速达 12%,东盟贸易额占比有望提升至 60%。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智慧水运网落地进度、平陆运河配套项目及数字人民币跨境场景拓展,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