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作维度:从供应链到项目共建的全链条绑定
1. 核心零部件供应
天娱数科是宇树科技H1系列人形机器人特种电缆的独家供应商,其柔性拖链电缆、机械臂游动电缆已通过宇树严苛的耐弯折测试(2000万次循环无断裂),并于2025年上半年正式量产供货。这类电缆需同时满足机器人关节高频运动的机械性能和信号传输稳定性,技术壁垒极高,目前全球仅少数企业具备量产能力。
2. 国家级项目联合中标
双方共同参与中国移动1.24亿元人形机器人集采项目,天娱数科负责提供AI决策系统,宇树科技提供H1机器人本体,合作开发的智能终端已部署于中国移动智慧园区,实现园区巡检、设备运维等场景的自动化管理。该项目是国内人形机器人在通信基础设施领域的首个大规模商用案例,验证了双方技术的可靠性。
3. 技术研发深度协同
天娱数科子公司与宇树科技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发灵巧手核心部件及机器人训练体系。例如,通过融合天娱数科的3D动捕数据(150万条)和宇树机器人的物理执行能力,训练机器人完成复杂装配任务,使装配精度提升至0.1mm级。此外,宇树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已接入天娱数科Behavision平台,实现多机器人任务调度效率提升40%。
二、技术细节:算法与硬件的深度融合
1. 具身智能大模型的绑定
天娱数科为宇树机器人提供通用决策大模型,包括环境感知、路径规划、任务分解等核心功能。例如,在工业检测场景中,大模型可识别200种以上零部件缺陷,结合宇树H1的高精度抓取能力,实现质检与修复的全流程自动化。这种“大脑+身体”的合作模式,使宇树机器人从单纯的硬件设备升级为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终端。
2. 数据闭环的构建
宇树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物理交互数据(如力反馈、关节扭矩等),反哺天娱数科的算法训练,形成“数据采集-模型优化-硬件迭代”的正向循环。例如,通过分析机器人在不同材质物体抓取时的力控数据,优化ECoT(具身思维链推理)算法,使机器人对未知物体的抓取成功率从78%提升至92%。
3. 多模态交互能力的拓展
天娱数科将虚拟数字人技术(如“天妤”)与宇树机器人结合,开发出数字人-机器人双模态交互系统。例如,在文旅场景中,机器人可通过数字人界面提供语音导览、动作演示等服务,同时利用宇树H1的运动能力完成迎宾、物品递送等物理交互,使游客体验丰富度提升3倍。
三、产业价值:推动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商用
1. 成本优化与效率提升
通过供应链整合,天娱数科帮助宇树科技将机器人电缆成本降低30%,同时借助天娱数科的智能算力平台,宇树机器人的算法训练周期缩短50%。这种协同效应使宇树H1的量产成本降至65万元,较同类产品(如特斯拉Optimus)低约40%,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
2. 场景拓展与生态共建
双方合作开发的解决方案已覆盖工业制造、智慧园区、文旅服务三大领域。例如,在汽车工厂中,宇树H1机器人配合天娱数科的AI质检系统,实现每小时200件零部件的高精度检测;在景区中,数字人-机器人组合提供24小时导览服务,使游客满意度提升至95%。此外,双方正联合高校(如清华大学)制定《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技术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3. 资本与市场的双重认可
宇树科技2025年C轮融资估值达80亿元,天娱数科作为核心合作伙伴,其技术贡献被资本市场高度认可。同时,双方合作项目已获得国家工信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专项补贴,进一步强化了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四、合作意义:重塑机器人产业竞争格局
天娱数科与宇树科技的合作打破了传统机器人企业“重硬件轻算法”的局限,开创了“算法公司+硬件厂商”的新型合作范式。这种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
• 技术互补性:天娱数科的AI算法弥补了宇树科技在决策层的短板,宇树的硬件能力则为算法提供了物理实现载体;
• 场景快速落地:双方通过联合中标项目、共建实验室等方式,加速技术从研发到商用的转化,较传统模式缩短至少12个月的落地周期;
• 生态壁垒构建:通过数据共享、标准制定等举措,形成“技术-数据-场景”的闭环生态,对后来者构成较高的竞争门槛。
$天娱数科(SZ00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