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个什么局?一家曾经风光的做机顶盒出口贴牌的公司(高斯贝尔),业务被时代淘汰了,上市后迅速衰败。创始人高价卖身给潍坊国资,国资豪掷近10亿现金接盘,结果发现是个巨亏的烂摊子,被深度套牢。
2、大佬的成本和现状?2020年,潍坊国资花了近10个亿现金,以20.34元/股的高价把这家公司的控股权(占比29%)买了过来。结果买到手就一路暴跌,现在看是妥妥的“山顶站岗”。25年内部倒手给了现在的控股股东“潍坊国金”,抵债成本也按6.64元/股计算。
3、大佬救他的动力足不足?近10亿的真金白银投进去,如果公司退市,这笔巨额国有资产将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
4、大佬救他的能力强不强?从股权结构来看,国资占比25.83%(潍坊国金23.84%+滨城投资1.99%)不算特别高;潍坊国金是潍坊市国资委100%控股的市级核心平台,手握全市的燃气、热力、水务、城市开发、金融、大数据等核心资源,它不缺钱,更不缺给上市公司“喂饭吃”的项目和业务。
5、大佬现在是怎么救的?救了但是操作一般效果一般
1)财务输血:直接借钱给公司,已知的就超过3000万,保证它不断气
2)业务输血:安排旗下的燃气公司,直接给了个5420万的大单
3)业务转型:搞高科技新材料(给AI服务器、5G基站用的那种),故事讲得很好,但实际做得一塌糊涂
6、资产负债表和上半年业绩:
1)就是个纯壳,资产负债表一般,有点负债但也不是很多;
2)上半年业绩和去年没有变化,大佬不着急吗,挠头.jpg
核心关键取决于大股东后续是否愿意注入更核心的优质资产,或者对管理层进行“换脑手术”。
要理解大佬的决心,首先要算清楚他亏了多少钱。
公司起源与上市 (2001-2017):公司由技术强人刘潭爱(航天院所背景,曾任全国人大代表)一手创立并带上市。主营业务是数字电视设备,说白了就是机顶盒,曾是一家年营收近10亿、高度依赖海外市场的明星企业。
国资入主(2020年):随着主业衰败,刘潭爱将公司控股权卖给了潍坊国资旗下的“潍坊滨城投资”。这次交易是整个故事的关键转折点。2020年,滨城投资以高达20.34元/股的成本(当时股价也就8-9块钱),总计斥资近10亿现金才拿到了29%的股权。为了让国资接受这个天价,创始人刘潭爱签下了“利润不达标就个人赔偿”的苛刻对赌协议,这为他自己的出局埋下了伏笔。
财务退市(2025年):因触及“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3个亿”,加上“公司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其他风险警示。
国资内部腾挪和深套(2025年):
经营暴雷和创始人出局:国资入主后,公司经营一溃千里,新材料业务更是成了亏损的巨坑。刘潭爱的业绩承诺惨败,最终欠下3.12亿补偿款。
控股权内部划转:眼看近10亿的投资即将打水漂,潍坊国资体系内部进行了一次“左手倒右手”的操作。通过复杂的债务运作,将原股东“滨城投资”(区级)的股权,划转给了实力更强的市级平台——“潍坊国金”。
第二次入账成本:这次内部划转是以“司法抵债”的方式完成的,抵债价格按当时股价计算,为6.64元/股(现在7.74元/股)。
1、动力,就不在此废话了,比较一下上面的成本2、能力
股东背景:现在的控股股东“潍坊国金”是潍坊市国资委100%控股的市级核心骨干企业。这意味着它能调动的资源层级远高于之前的区级平台
手头资源:潍坊国金是潍坊市的“城投”和“产业投资”综合体,旗下资产和业务几乎囊括了城市运转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于:公用事业(控股潍坊市燃气集团、市热力集团、市水务集团等)、城市开发(承担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片区开发项目)、金融投资(拥有自己的产业基金、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工具)、新兴产业(布局大数据、智慧城市等)。
第一招:财务输血——短期续命,治标不治本安排关联方,累计向上市公司提供了超过3054万元的借款,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第二招:业务输血——财报未见成效,非长久之计2024年4月30日公告:利用旗下核心资源,由孙公司“潍坊燃气”出面,以公开招标为形式,将一份金额高达5420万元的“智慧燃气信息平台”项目合同,“授予”了ST高斯。2025年3月14日公告:潍坊城服新基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出的中标通知书,确定高斯贝尔山东公司(联合体牵头人)、山东三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以及山东国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为全域新能源用电平台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EPC)中标单位,中标金额为 6312万元人民币。第三招:业务转型选择的“新赛道”是——高频高速覆铜板等新材料。这东西听起来很专业,说白了就是给最高端的芯片和电路板“铺地基”。我们现在天天听到的 AI服务器、数据中心、5G/6G基站、汽车毫米波雷达,这些高精尖设备里的核心电路板,都必须用这种特殊材料制造。这个转型方向在“故事”层面是绝对的满分。AI和5G的风口下市场需求巨大,而且高端材料被国外垄断,国产替代的口号非常响亮。公司在年报里也把自己描述成一个拥有自主技术、能够替代进口、正在被“ICT头部企业”认证的高科技新星。故事是故事,财报是事故。 最后我们来谈谈人。一个公司的命运,最终还是由操盘手决定的。
决策层 (董事长、核心董事):清一色的潍坊本地政府或区属国企干部出身。比如董事长孙华山,从乡镇团委书记干起,历任安监局、司法局、住建局干部,最后到国资投资公司当总经理
经营层 (总经理、副总等):基本都是跟随创始人打江山的“高斯贝尔老人”,经验和知识结构都停留在过去的数字电视时代。
可以说,这套班子“非常一般”,或者说,他们的能力与公司当前的任务完全错配了。这种能力的错配,就是导致公司“战略上吹着高科技的牛,财报上亏着触目惊心的钱”这一魔幻现实的根本原因。公司的未来,完全取决于大股东潍坊国金的下一步决心。是继续这样不好不坏地“喂饭”保壳,还是痛下决心,对公司的管理层和核心业务进行一次彻底的“换脑手术”或“资产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