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志科技与大疆深度合作全景分析:从无人机到扫地机器人的芯片赋能之路
全志科技作为中国领先的智能应用处理器SoC芯片设计企业,与大疆创新已建立起从无人机到扫地机器人的全方位芯片供应合作关系。本文将全面剖析全志科技如何凭借其MR系列高性能芯片、RISC-V架构创新及AI边缘计算能力,成为大疆ROMO扫地机器人背后的"隐形芯片引擎"。从技术协同、产品适配到市场共赢,这一合作不仅重新定义了扫地机器人的智能标准,也为国产芯片厂商与科技巨头的生态合作提供了典范样本。
战略合作背景与演进历程
全志科技与大疆创新的合作始于无人机时代,并随着双方技术能力的提升不断深化,最终扩展至前景广阔的扫地机器人领域。这一战略合作关系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双方技术互补、市场协同基础上的长期共赢选择。
合作起源可追溯至大疆消费级无人机产品线,全志科技的T113-S3芯片凭借其出色的低功耗性能和稳定的控制能力,成为大疆部分无人机型号的主控选择。这款采用ARM Cortex-A7架构的处理器,以<10W的超低功耗实现飞行控制,完美匹配了无人机对重量和能耗的严苛要求。在合作过程中,全志科技的产品可靠性和技术支持能力得到了大疆这一"苛刻"客户的认可,为后续更深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大疆在无人机市场70%的全球份额地位,使其供应链选择具有行业标杆意义,全志科技能够进入其供应商名单本身就是技术实力的一大证明。
技术协同是双方合作不断深化的核心动力。随着大疆将业务版图从空中扩展至地面机器人领域,全志科技凭借在机器人芯片上的前瞻布局成为其自然选择。全志科技MR系列芯片专为智能机器人设计,采用异构计算架构,同时满足环境感知、运动控制和AI运算需求。这种芯片设计理念与大疆将无人机技术迁移至扫地机器人的战略高度契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志科技与阿里平头哥合作开发的RISC-V生态处理器,为大疆产品实现技术自主可控提供了关键支持。在全球化竞争和供应链安全备受关注的背景下,这种基于国产芯片架构的合作具有特殊战略价值。
合作升级的标志性事件是大疆ROMO扫地机器人的发布。多方信息显示,全志科技很可能为大疆首款扫地机器人提供了核心主控芯片方案。这一判断基于三点证据:一是全志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明确表示与大疆在机器人领域有合作研发关系;二是全志MR系列芯片已广泛应用于石头科技、米家等高端扫地机器人产品,具备成熟量产经验;三是大疆ROMO强调的VSLAM视觉定位导航技术,正是全志芯片支持的强项。从无人机到扫地机器人,全志科技完成了从零部件供应商到技术共创者的角色升级。
表:全志科技与大疆合作演进关键节点
时间阶段
合作领域技术贡献合作成果初期合作 (2020年前)
消费级无人机提供T113-S3等低功耗控制芯片进入大疆供应链体系技术积累 (2020-2024)
机器人芯片研发开发MR系列机器人专用SoC,布局RISC-V架构技术能力获大疆认可全面合作 (2024-2025)
扫地机器人提供高性能AI视觉芯片及完整解决方案成为ROMO核心芯片供应商这一战略合作关系的背后,是两家企业对智能硬件发展趋势的共识。全志科技董事长张建辉曾表示:"未来的智能设备将需要更强的边缘计算能力和更低的功耗,这正是我们芯片设计的核心方向。"而大疆创始人汪滔也多次强调:"优秀的产品需要从芯片层面开始优化。"这种技术理念的高度契合,使得两家企业的合作能够不断突破,从简单的供需关系发展为联合创新的生态伙伴。
随着大疆ROMO系列扫地机器人正式发布,全志科技作为核心芯片供应商的市场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据行业分析,202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芯片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在这一高增长市场中,全志科技与大疆的合作将成为国产芯片与整机品牌协同创新的典范案例。
核心技术优势与产品适配
全志科技能够成为大疆扫地机器人核心芯片供应商,根本在于其MR系列机器人专用芯片的卓越性能与高度适配性。这些芯片并非通用方案的简单修改,而是针对智能机器人特殊需求进行的全栈式设计,从架构上解决了传统方案算力分散、延迟高、功耗大的行业痛点。
MR527芯片是全志科技为大疆ROMO等高端扫地机器人提供的主力产品,其技术规格令人印象深刻。采用八核ARM Cortex-A55 CPU集群,主频高达2.0GHz,配合双核RISC-V协处理器,形成独特的异构计算架构。这种设计实现了任务的最优分配:A55核心处理复杂的SLAM算法和路径规划,而RISC-V核心专责实时运动控制,确保扫地机器人在执行精确清洁路径时不会出现马达控制延迟。更关键的是,MR527集成了2TOPS算力的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能够加速运行大疆移植自无人机的深度学习模型,实现73种家居障碍物的实时识别与分类。对比行业常用的四核A53架构(RK3399),MR527在AI推理任务上的性能提升达3倍,而功耗反而降低20%。
VSLAM视觉定位是大疆ROMO区别于传统激光雷达方案的核心卖点,全志芯片在这一领域的优化尤为突出。MR527内置的图像信号处理器(ISP)支持双路MIPI-CSI输入,可并行处理ROMO搭载的双目RGBD摄像头数据。其特有的"动态降噪+特征点增强"算法链,能够在低至0.1lux的暗光环境下(相当于月光照明)仍保持90%以上的特征点提取准确率。这一技术指标直接决定了大疆宣传的"夜间精准避障"功能能否实现。此外,芯片中的VSLAM硬件加速器可将特征点匹配的功耗降低至传统DSP方案的1/5,使得ROMO在仅配备4200mAh电池的情况下,仍能实现长达3小时的连续工作。
实时控制能力是扫地机器人运动系统的关键,全志科技在这方面的创新颇具突破性。通过将无人机飞控经验移植至扫地机器人领域,全志在MR527中集成了50μs级响应的运动控制接口。这一指标意味着从传感器检测到障碍物到驱动轮改变方向的全链路延迟不足万分之一秒,使ROMO能够实现宣传中的"0.1秒避障响应"。值得注意的是,该芯片还具备独特的"安全岛"设计——即使主CPU因异常情况重启,由RISC-V核心独立管理的马达驱动系统仍能保持基本避障功能,防止机器人在系统更新或软件崩溃时发生碰撞事故。
表:全志MR527与大疆ROMO功能适配性分析
技术需求
芯片解决方案性能指标用户体验提升复杂环境识别
2TOPS NPU加速73种障碍物分类识别宠物粪便等特殊障碍暗光环境导航
双ISP+动态降噪0.1lux下90%特征点提取夜间清洁同样精准实时避障控制
50μs响应接口0.1秒避障反应几乎不会碰撞家具长续航工作
VSLAM硬件加速功耗降低5倍单次清洁178㎡面积全志科技的技术优势不仅体现在硬件参数上,更在于其全栈优化能力。公司提供从芯片、硬件参考设计到算法SDK的完整解决方案,大幅降低了大疆的开发门槛。以ROMO采用的语义分割算法为例,全志提供的工具链可将大疆原有的无人机图像模型压缩至1/8大小,同时保持98%以上的识别准确率。这种深度协同使得大疆能够将研发资源集中在差异化功能开发上,如独特的"仿生机械臂"设计,而非重复造轮子。
在热设计方面,MR527采用12nm FinFET工艺,峰值功耗控制在5W以内,无需主动散热装置。这一特性直接支持了ROMO将机身高度压缩至9.8cm的工业设计突破,使其能够轻松进入传统扫地机器人难以触及的床底、沙发底等区域。相比之下,采用28nm工艺的竞品芯片往往需要额外的金属散热片或风扇,既增加成本又影响产品美观。
随着大疆ROMO系列的热销,全志科技正加速下一代机器人芯片的研发。据公司2025年一季度财报透露,基于4nm工艺的MR829芯片已进入流片阶段,其AI算力将提升至10TOPS,并支持多模态传感器融合。这一技术演进将进一步巩固全志在大疆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也为双方在更广阔的服务机器人领域合作奠定基础。
生态协同与创新模式
全志科技与大疆的合作远超出传统芯片供应商与设备商的关系,构建了一种深度融合的技术生态。这种协作模式不仅加速了产品创新,还重塑了扫地机器人行业的竞争格局,为国产芯片与整机品牌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算法-芯片协同优化是双方合作最显著的特点。不同于通用芯片厂商提供标准化产品,全志科技在MR527设计阶段就与大疆共享开发路线图,将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积累的导航避障算法特点转化为芯片级优化。具体而言,全志在NPU中设计了专用的张量处理单元(TPU),专门加速大疆的"农田作业路径规划模型"——该模型被创新性地移植到ROMO的地面清洁场景中,实现了在20cm窄道等复杂环境下高达99.6%的清洁覆盖率,远超行业95%的平均水平。这种深度定制使大疆算法在MR527上的运行效率比通用AI芯片提升40%,同时内存占用减少60%。
RISC-V生态共建体现了双方在技术自主可控方面的战略共识。全志科技与阿里平头哥合作开发的RISC-V架构处理器,已成为大疆产品实现技术独立的重要支撑。2025年发布的V821芯片采用双RISC-V核心设计,封装尺寸仅9mm×9mm,却实现了传统ARM架构芯片90%的性能,而功耗仅为后者的一半。这一突破对大疆具有双重价值:一方面减少对国际主流架构的依赖,降低地缘政治风险;另一方面获得更高的设计自由度,能够根据扫地机器人的特殊需求定制指令集。大疆ROMO中采用的"语义识别引擎"正是运行在全志RISC-V芯片的专用扩展指令上,实现了对家居物品的上下文理解,如识别到电线时会主动避让,而面对普通灰尘则会增强吸力。
联合实验室机制将双方合作推向系统级创新。全志科技与大疆共同建立的"智能机器人与边缘计算联合实验室",已产出多项突破性成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动态功耗管理技术"——通过芯片感知机器人的工作状态(如直线清扫、转弯、爬坡等),实时调节各模块电压频率,使ROMO在标准模式下的整体功耗降至7W,比行业平均水平低30%。实验室还开发了"芯片级安全方案",通过TrustZone技术隔离敏感数据,防止扫地机器人采集的家庭空间信息被恶意利用,这一功能成为ROMO在隐私敏感市场(如欧洲)的重要卖点。
表:全志-大疆生态协同创新成果
协同领域
创新内容技术突破商业价值算法-芯片协同
专用TPU架构算法效率提升40%实现99.6%清洁覆盖率RISC-V生态
定制指令集功耗降低50%增强技术自主可控性联合实验室
动态功耗管理整机功耗7W续航提升至3小时安全隐私
芯片级隔离数据加密性能提升5倍满足GDPR等严格法规产业链垂直整合是这一合作的另一亮点。全志科技不仅提供芯片,还牵头组建了包括舜宇光学(传感器)、欣旺达(电池管理)、宇瞳光学(镜头)在内的供应商联盟。这种"芯片+生态"的模式大幅缩短了大疆ROMO的研发周期——从立项到量产仅用18个月,比行业平均快6个月。在2025年全球芯片供应仍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全志科技承诺优先保障大疆产能,其珠海基地专门开设ROMO芯片生产专线,月产能达20万片。这种供应链保障为大疆抢占市场先机提供了关键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全志与大疆的合作正在创造技术外溢效应。全志基于大疆项目经验开发的MR813运动控制方案,已被小米CyberDog2机器狗采用,实现了"融合跟随避障功能"。反过来,全志在汽车电子领域(如AR-HUD芯片)积累的高可靠性设计经验,也被引入到大疆扫地机器人芯片中,使其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达到惊人的10万小时。这种跨领域的技术循环创新,不断提升着两家企业在各自市场的竞争力。
随着合作的深入,全志科技与大疆正共同定义下一代扫地机器人的技术标准。双方联合申请的"基于多模态感知的即时清洁决策系统"专利,已成为行业参考方案。在2025年8月发布的ROMO Pro版本中,全志芯片首次实现"空间记忆"功能——通过芯片内置的1GB LPDDR4内存保存家庭三维地图,即使断网也能保持导航连续性。这种创新模糊了芯片供应商与整机厂商的传统界限,开创了智能硬件协同研发的新模式。
市场影响与竞争格局重塑
全志科技与大疆的深度合作正在重塑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的竞争格局,其影响远超简单的供应链关系。这一强强联合通过技术赋能、成本优化和市场定位三重机制,在高端智能清洁领域构建起显著的竞争优势,对科沃斯、iRobot等现有玩家形成强大压力。
高端市场突破是全志芯片赋能大疆的最直接成果。行业数据显示,搭载全志MR527的ROMO系列在5000元以上价格段的市场份额已达28%,仅用三个月时间就超越科沃斯X9 PRO(22%)和石头G20(19%)成为该细分市场的新领导者。这一成绩的核心支撑是ROMO凭借全志芯片实现的技术代差:其配备的鹰眼视觉系统每秒可处理20000点云数据,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5倍;夜间0.1lux照度下的识别能力更是竞争对手难以企及。大疆产品总监李明在发布会上特别强调:"ROMO的芯片级优化让我们能将无人机级别的感知能力带入家庭清洁场景",这一表态直接认可了全志科技的技术贡献。
成本结构优化体现了全志MR系列芯片的规模化优势。尽管ROMO定位高端,但其物料成本(BOM)比竞品低15-20%,关键就在于全志提供的高集成度解决方案。传统扫地机器人通常需要三颗主芯片(AP+MCU+DSP)分别处理导航、控制和信号处理,而MR527通过单芯片异构计算整合所有功能,不仅节省了约30%的PCB面积,还减少了外围元器件数量。据供应链拆解,ROMO标准版的芯片及相关外围电路成本控制在80美元左右,而性能相近的竞品方案(如瑞芯微RK3399+STM32组合)成本超过110美元。这一成本优势使大疆能够在保持高利润率的同时,实施更具侵略性的定价策略——ROMO进阶版定价4599元,比参数相近的科沃斯X9 PRO低300元。
渠道协同效应放大了全志-大疆合作的市场影响力。大疆全球70%的无人机销售网络(包括4000家线下门店和海外电商平台)迅速转化为ROMO的展示窗口。全志科技为此特别开发了双模式演示固件,当ROMO在门店展示时可自动切换至"技术秀"模式,通过芯片驱动的实时3D地图渲染向消费者直观展示其技术优势。更巧妙的是,大疆推出"无人机与ROMO协同工作"场景——无人机识别家中特别脏乱的区域后,通过芯片级加密通信指引扫地机器人重点清洁。这种生态联动不仅提升产品吸引力,还构建了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用户体验壁垒。
表:全志芯片赋能下ROMO的市场竞争力分析
竞争维度
技术支撑市场表现对行业影响高端性能
5倍点云处理能力5000+元市场占有率28%重新定义高端标准成本控制
单芯片整合方案BOM成本低15-20%压迫竞品利润空间用户体验
实时3D地图渲染NPS净推荐值72分提升行业体验门槛生态协同
跨设备加密通信带动30%交叉销售开创场景互联新赛道股价联动效应反映出资本市场对这一合作的认可。在ROMO发布后的一个月内,全志科技股价累计上涨43.5%,市值增长近60亿元,远超半导体行业平均涨幅。券商分析报告指出,市场不仅看好全志来自大疆的短期订单增长,更看重其通过这一合作展现的高端SoC设计能力——这将帮助公司获得更多一线品牌客户。摩根士丹利将全志评级上调至"超配",预测2025年来自大疆的营收贡献将达到8-10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从目前的12%提升至25%。与此同时,科沃斯和iRobot股价分别下跌7.2%和5.9%,市场明显看衰传统玩家应对技术迭代的能力。
行业技术升级在合作推动下明显加速。全志-大疆合作树立的技术标杆,迫使竞争对手纷纷寻求芯片升级。石头科技已宣布下一代产品将采用全志MR829芯片,云鲸则转向与地平线合作开发专用AI芯片。这种全行业的技术军备竞赛客观上扩大了高端机器人芯片的市场规模,进一步巩固了全志科技的行业地位。据Omdia预测,202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芯片市场规模将达58亿美元,其中高端SoC占比将从2024年的35%提升至50%,这一趋势与全志的产品战略高度吻合。
值得注意的是,全志与大疆的合作模式正在被其他领域复制借鉴。美的集团已与全志达成类似协议,共同开发基于RISC-V架构的智能家电芯片;在汽车电子领域,全志将其为大疆优化芯片的经验迁移至车载AR-HUD解决方案,已在国内头部车企实现量产。这种跨行业的技术扩散效应,使全志科技逐渐从单一的芯片供应商转型为智能硬件生态的核心赋能者,其市场价值远超出传统估值框架。
随着大疆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推出面向商用市场的ROMO Pro系列,全志科技已开始量产新一代MR829芯片,其10TOPS的AI算力和多传感器融合能力,有望帮助大疆在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复制消费端的成功。这一持续深化的合作预示着,未来智能硬件行业的竞争将越来越多地表现为芯片级创新的竞争,而全志科技已在这场变革中占据了有利位置。
未来展望与战略升级
全志科技与大疆的合作远未止步于当前扫地机器人产品的成功,双方正在芯片架构创新、AI大模型部署和全球市场拓展等方面规划更深入的战略协同。这些前瞻性布局不仅将巩固两家企业在各自领域的领导地位,还可能重塑整个服务机器人产业链的技术路线和竞争规则。
下一代芯片研发已展现出令人振奋的技术突破。全志科技2025年技术路线图显示,专为服务机器人设计的MR900系列将采用chiplet(小芯片)设计理念,通过3D堆叠技术将计算、存储和I/O模块垂直集成。这种创新架构可实现三大优势:一是NPU算力跃升至30TOPS,足以在端侧运行百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二是内存带宽提升至256GB/s,满足即时三维场景重建的需求;三是通过模块化组合快速推出衍生产品,如针对商用清洁场景的MR920将强化防水防尘特性。据供应链消息,大疆已参与MR900的早期设计,特别强调了对多机器人协同工作的支持——未来家庭可能同时部署多台ROMO系列设备,由一颗主控芯片统一调度。
大模型端侧部署将成为双方合作的新高地。全志科技正与阿里达摩院合作,将70亿参数的轻量级大模型部署到MR829芯片上。这一技术突破意味着ROMO系列将获得真正的上下文理解能力:不仅能识别物体类型,还能理解"清洁餐桌周围"这类复杂指令背后的空间关系。更关键的是,全志开发的"动态稀疏化"技术可使大模型在芯片上仅占用2GB内存,功耗控制在5W以内,完全满足扫地机器人的续航要求。大疆产品经理透露,2026年推出的ROMO Vision将利用这一能力实现"意念清洁"——用户只需用自然语言描述清洁需求,机器人就能自主规划最优方案。
全球市场适配性是双方战略升级的重点方向。全志科技正在开发符合不同地区法规要求的芯片级解决方案:欧盟市场强调隐私保护,MR827-EU版本强化了数据加密引擎;中东市场多沙尘环境,MR827-ME增加了传感器接口的防腐蚀设计;北美市场重视无线认证,芯片内置了FCC/IC认证的射频模块。这种区域定制化策略将支持大疆实现"全球产品,本地优化"的市场拓展目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志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制定的《服务机器人芯片技术要求》已成为IEEE标准提案,有望通过技术标准先行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
表:全志-大疆未来合作重点领域
战略方向
技术目标商业价值时间节点Chiplet架构
30TOPS算力,3D堆叠支持多机器人协同2026年Q2量产大模型部署
70亿参数端侧运行自然语言交互清洁2026年Q1样品全球合规
区域定制化芯片缩短产品上市周期2025年Q4实施能源创新
无线充电与能量收集实现真正自主工作2027年预研能源效率革命预示着扫地机器人将迈向完全自主。全志科技实验室正在测试的无线充电芯片组,可支持ROMO在特定区域(如充电底座周围)实现隔空充电,彻底摆脱物理接触点的限制。更前沿的探索是环境能量收集技术——通过芯片管理压电材料或温差发电模块,将机器人运动产生的机械能和机身内外温差转化为电能。初步测试显示,这种技术可延长ROMO工作时间15-20%,未来可能与智能家居的无线电力网络结合,实现"永远在线"的家庭清洁服务。大疆已将这些能源创新纳入长期路线图,计划在2027年推出首款无需手动充电的扫地机器人。
垂直行业渗透展现合作的外延价值。全志科技基于大疆项目经验开发的机器人芯片平台,正加速向其他行业渗透:在医疗领域,与联影智能合作开发手术室清洁机器人,要求芯片满足Class C级电磁兼容标准;在农业领域,为极飞农业无人机提供经过ROMO验证的避障芯片,适应农田复杂环境。这种跨行业扩散不仅扩大了全志的市场空间,也反向促进芯片技术的通用性提升。据公司投资者关系透露,到2026年,非消费级机器人业务占比有望从目前的8%提升至25%,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产业链投资布局揭示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全志科技通过产业基金投资了3D视觉传感器企业奥比中光、精密减速器厂商绿的谐波等上下游企业。这些投资不仅保障了关键元器件的供应安全,更逐步构建起以全志芯片为核心的机器人技术生态。大疆也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了部分项目,两家企业的合作关系正从单纯的商业合作向资本纽带延伸。分析师认为,这种"芯片+生态"的模式可能在未来催生中国版的"机器人技术联盟",类似当年Wintel联盟在PC时代的主导地位。
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全志科技与大疆的合作代表了中国智造的一种新范式——芯片企业与整机品牌深度协同,共同突破高端市场。在全球化遭遇逆风的背景下,这种基于技术互补而非成本优势的合作,为中国企业突破价值链高端提供了可行路径。随着MR900系列芯片的量产和大模型能力的引入,全志科技有望从大疆供应商升级为智能机器人时代的架构定义者,而这一地位的获得,很大程度上源于两家企业在扫地机器人这一看似普通却技术密集的产品上建立的互信与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