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电机龙头——卧龙电驱和大洋电机的比较

用户头像
听风-春华秋实
 · 上海  

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崛起的当下,电机厂商正在成为产业链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卧龙电驱大洋电机作为国内电机领域的佼佼者,均在技术、产品和产业协同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正在加速向人形机器人赛道深度布局。

一、卧龙电驱,在电机技术上具有突出优势

作为全球领先的电机及驱动产品制造商,其无框力矩电机具备高精度、高响应特性,非常适合人形机器人关节使用,能够提供稳定的动力输出和优异的力控能力,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关节的核心部件之一。

同时,公司在关节模组方面已经推出多种产品,并与多家仿生机器人企业展开联合研发和送样测试,逐步形成标准化、集成化的关节解决方案。

合作布局方面,2025年3月,卧龙电驱与智元机器人实现双向持股,共建杭州湾具身智能创新中心,深度参与人形机器人整机研发和产业链建设。

此外,公司与特斯拉等头部客户保持合作关系,为其人形机器人项目提供电机等关键部件,借助全球顶级客户的应用反馈,持续优化产品性能,增强市场拓展能力。

二、大洋电机——展现了深厚的产业积累

作为电机巨头,大洋电机在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方面已形成显著差异化优势,其研发的关节模组续航能力比国外同类产品多出2小时,同时成本降低30%,在性能与性价比上均具备明显竞争力。

公司在技术体系上构建了“电机+电控+氢燃料”的一体化方案,能够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更完整、更高效的动力解决方案,进一步增强整机的性能与稳定性。

在合作方面,大洋电机注重产学研结合,2025年7月与同济大学共同成立“具身机器人执行机构先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通过高校科研力量推动关键技术攻关。

同时,公司还投资参股以“AI+3D视觉”为核心的梅卡曼德机器人科技,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形成电机动力与视觉智能的协同优势。

综合来看,卧龙电驱更偏重于无框力矩电机与关节模组的应用落地,并借助与智元机器人、特斯拉等合作伙伴加快产业化进程;大洋电机则依托电机与氢燃料、电控的一体化体系,结合产学研和视觉智能布局,力求构建更完善的机器人动力生态。

两者的路径虽有所不同,但均在为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三、二家公司主要数据对比

下面对卧龙电驱大洋电机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

1、当前市值。前者807.6亿元,后者266.2亿。

2、当前动态估值(按2025年中报)。前者75.2倍PE,后者为22.1倍PE。

3、中报营收。前者80.31亿元,后者为62.41亿元,卧龙更大,是大洋的1.29倍。

4、中报净利润。前者5.37亿元,后者为6.02亿元,大洋是卧龙的1.12倍。

5、中报扣非净利润。前者4.81亿元,后者为5.06亿元,大洋更优。

6、中报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前者为7.1亿元,后者为9.71亿元,大洋更优。

7、中报净资产收益率。前者为5.19%,后者为6.28,大洋更优。

8、中报销售毛利率。前者为25.49%,后者为21.94%,卧龙更优。

9、中报销售净利润率。前者为6.82%,后者为10.25%,大洋更优,是卧龙的1.5倍。

10、中报资产负债率。前者为56.40%,后者为46.95%,大洋更佳。

此外,卧龙电驱电机业务占比80%,出口业务占比35.2%(均为2024年年报数据),大洋电机中报数据,电机业务占比87.5%。出口业务占比47.67%。

同样身处电机行业,大洋电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积累与产业协同并不逊于卧龙电驱,甚至在关节模组续航、成本控制和动力体系完整性方面更具优势。

然而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大洋电机的估值却明显低于卧龙电驱,存在一定的低估。随着其产学研合作与产业链布局逐步落地,大洋电机的价值有望被市场重新认识和挖掘。$卧龙电驱(SH600580)$ $大洋电机(SZ002249)$ $胜宏科技(SZ300476)$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重要提示: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投资,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