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电子赛道中,AI 智能眼镜正成为继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后的新增长引擎,其市场热度与投资价值可从行业数据、厂商动态及产业链标的三个维度深度拆解,形成清晰的投资逻辑闭环。
从市场基本面来看,AI 智能眼镜的增长势能已进入加速期。根据 Counterpoint《全球智能眼镜型号出货量追踪》最新报告,2025 年上半年国际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同比激增 110%,这一爆发式增长并非偶然,而是由供需两端共同推动:需求端,Ray-Ban Meta 智能眼镜凭借 “时尚外观 + 实用 AI 功能” 的组合,持续收割消费级市场需求,成为拉动出货量的核心动力;供给端,小米、RavNeo 等主流厂商的入局,以及众多中小品牌的补充,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矩阵,激活了细分市场潜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AI 属性已成为智能眼镜的核心竞争力,其市场渗透率正快速提升。数据显示,AI 智能眼镜在 2025 年上半年总出货量中的占比高达 78%,较 2024 年上半年的 46%、2024 年下半年的 66% 实现阶梯式突破,这一提升主要得益于 Ray-Ban Meta AI 眼镜的市场主导地位 —— 其搭载的语音交互、实时翻译、场景化 AI 服务等功能,定义了当前 AI 智能眼镜的核心体验。进一步来看,人工智能眼镜细分市场的年同比增长率超过 250%,大幅跑赢整体智能眼镜市场,足以证明 “AI + 眼镜” 的赛道具备更强的增长韧性,是未来消费电子的核心发力点之一。
从厂商动态来看,行业正进入 “阶段性炒作 + 长期价值兑现” 的节奏,而苹果的入局将成为关键转折点。短期维度,近期市场消息显示,360 公司即将推出首款 AI 眼镜产品,但从其技术积累与产品定位来看,市场普遍预期其创新性有限,大概率以 “试水” 为主,难以形成突破性影响;年底 Meta 将推出的新款 AI 眼镜,虽依托其在 VR/AR 领域的积累,市场预期略高于 360 新品,但综合行业技术迭代节奏与苹果的竞争压力,其突破性仍大概率有限。
真正的重头戏将在明年 —— 苹果计划推出的 AI 眼镜,有望重塑整个行业格局。要理解苹果的布局逻辑,需先明确其 “极致化” 的产品战略:苹果不涉足汽车领域,并非技术能力不足,而是其核心战略是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全球第一”,绝不推出不成熟的产品。这一战略在 iPhone、iPad、Apple Watch 等产品上均得到验证,而 AI 眼镜作为苹果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全新赛道布局,必然经过长期技术打磨与生态构建,不达 “极致体验” 不会轻易落地。正因如此,苹果 AI 眼镜的推出不仅是一款产品的落地,更将成为全球科技行业的 “风向标”,其技术方向、交互逻辑、生态整合模式,都将引领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基于上述市场与厂商逻辑,AI 智能眼镜的投资策略也逐渐清晰:每次主流厂商新品推出,都会带动市场对产业链的短期炒作;而长期来看,苹果 AI 眼镜的落地将开启行业价值兑现周期,因此 “长期持有核心标的” 成为合理策略。
具体到产业链标的。
$国光电器(SZ002045)$ 是当前最正宗的核心标的之一。这家传统音箱领域的龙头企业,已成功向智能眼镜赛道转型,从声学部件供应到整机合作,逐步深度绑定 AI 智能眼镜产业链。更关键的是,国光电器还与 OpenAI 达成合作,成为其 “陪伴智能体” 的合作商,这意味着其产品将直接接入全球顶级的 AI 大模型能力,在 AI 交互、场景化服务等核心体验上具备先发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标的是$联合光电(SZ300691)$ ,作为光学元件领域的龙头企业,联合光电在 AI 智能眼镜的关键部件 —— 光学镜片、光学模组等领域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其研发的超轻薄镜片、高清晰度光学系统,能够满足 AI 智能眼镜 “轻量化 + 高清显示” 的核心需求,目前已与多家智能硬件厂商建立合作,未来有望进入苹果、Meta 等头部厂商的供应链体系。随着 AI 智能眼镜对光学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联合光电在光学领域的技术壁垒将转化为持续的业绩增长动力。
综合来看,AI 智能眼镜赛道具备 “高增长、强韧性、大空间” 的特征,短期可把握厂商新品带来的阶段性机会,长期则需聚焦苹果产业链及核心技术标的,国光电器、联合光电等具备技术壁垒与产业链深度的企业,将在行业爆发期中持续受益。
作者:牛市达人_微尘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