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问有没有泡沫,不如看看聪明钱在想什么做什么。Google、Meta、阿里等为什么这么大力投钱砸算力的底层逻辑。
假期Sora2出圈了,当然GPUs are melting again,这里不太多赘述Sora对于算力和存力爆炸性的需求,而是聊聊算力-营收的关系。了解招商引资的朋友都知道假设一个企业的工业用电需求很大,那么多半这个企业的产值和营收很高。其实在Ai时代也这样,如果一个应用消耗算力(Token)越多,那么其对应的收入是呈正比的。我们知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pp的价值量(营收)=占据用户时长,而Ai时代也有一个公式就是价值=消耗tokens。所以Sam等人多次暗示只要有算力,营收马上翻一倍不成问题。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看,没有卡的公司是大概率创造不出来价值的(类比你能想象一个不占据用户时长的app做出高营收?),所以对算力的需求暂时还看不到尽头。
接下来就引出另外一个话题就是Ai应用,Groq创始人Jonathan Ross前几天那个访谈说到现在有36家公司(包括NV)拿走了Ai时代99%的营收,其实这也跟前文呼应那就是大量算力掌握在少数巨头手中。更有意思是老黄上月底那个访谈(很多人都推荐,再一次推荐,信息量超大)。里面有两点对理解应用很有帮助,第一是以后是Ai造软件而不是人造软件,跟华尔街“Ai吞噬一切软件”的观点不谋而合。第二是所有通用计算将会转到加速计算,他还特别举到了snowflake和MDB的例子,本来我还看好像snowflake这种做数据Infra的公司的护城河的(比纯软件高太多了)但是如果将来它们还是用CPU来处理数据而不是GPU,那么很快就连这种Infra的公司都会被颠覆。所以按照老黄的观点,未来不光是Meta这种应用巨头需要算力,像oracle、snow、MDB这种做infra的公司也需要大力购买GPU,否则难道拿以前的cpu去服务新的客户Ai需求?
然后是电力,这是我Q4看好和重点布局的方向之一,A股素有换季(月)如换刀的传统,所以看了高盛那篇报告果断买了顺周期jxty和zjky。电力方面我给大家拆分一下北美的目前电力现状(其实我是很想弄懂像阳光电源究竟会不会跟Ai电力扯上关系),直接说结论:最适合Ai数据中心的是核电和水电、目前的中短期解决方案是天然气发电,绿电暂时还是配角。因为Ai数据中心耗电巨大又要求24小时非常稳定的供电,所以核电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核电建设周期需10年以上,SMR可能要2035年才能大规模商用,所以现实是美国现在大力在推天然气解决问题(建设周期5年左右)。如果有玩美股的朋友可以看看$GE Vernova(GEV)$ 这家公司,全球燃气轮机龙头,同时布局SMR。燃气积压订单达1400亿美金,简直比NV还要稳。种种迹象和证据表明北美那边是通过现有电网改造、调峰、新增燃气发电等解决Ai数据中心问题,这些都利好铜。光储我也研究过可能不太适合Ai数据中心,先不说成本问题,第一就是光储还是不稳定。第二就是光照资源丰富的地方往往水资源不足,而数据中心需要大量散热。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去弗尼吉亚(天然气)建数据中心,而光照条件好的比如德州自己宣传了很久希望大家来而效果不佳的原因。
美股长期走牛就是因为有好公司撑着,比如纳斯达克涨了这么多七姐妹还是20-30倍pe。其实我跟很多人一样,这么多年都有A股指数ptsd了。但一想到像宁德时代、胜宏、旭创、阳光、富联等龙头明年也是20倍左右心里就踏实了不少,好资产才是长期牛市的基础。另外假期比较火的还是那篇荒原老师的那篇新文章,其实很早之前我还买过他的书的,现在看那篇文章说实话不谈什么对Ai基本面的了解,就说对交易的理解已经懒得写文反驳的地步了。预期、筹码、业绩、估值这几者的关系最起码理清楚再来举例子。
九月份A股的Ai和机器人龙头被各种小作文、低水平发言、谣言所打压。更搞笑的是有人还基于这些错误信息给你“谆谆教导”长篇大论。说实话上一个我看到想消灭Ai的人类男性叫John Conner,上一个视机器人如杀子之仇的人类女性叫Sara Conner。所以各位老师们你们是想拯救地球么还是想来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