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60后老头
 · 泰国  

如果长期投资宝钢到现在,大概要完。当时本金接近200万,到今天15年了,每年家用大约20万,也花300万了。宝钢无疑是国内钢铁业的龙头,竞争力杠杠的,可惜国内的产业结构,钢铁业就是工业的粮食,粮食是不能涨价太多了,影响下游的工业通胀,就跟电力企业一样,工业的血液嘛!

证券分析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但不要全信报表数字,因为企业的竞争力可能是行业内的竞争,也可以是跨行业的替代甚至是科技进化的典范转移。譬如柯达在30年前可是全球化的大公司,后来数码相机在20年前大大取代了相机底片,而今天的手机又取代了数码相机的大众需求。

有些观察了10多年企业,不行还是不行,股价的波动因为风险定价不明也无法利用;少数企业很行但股价不行,买进优秀的企业,股价高也是抱着炸药包;买好的还要买得好,这样就是特少的机会符合择优低买的择机买进条件,一年找到一个也行、两年找到一个也行,找寻以及持仓期间自己积极进化。而且也不是买进后就没事了,市场依然在不断的变动,就是买进优秀的企业相对上安心一些,但依然要注意竞争力的变化以及产品服务的跨行业替代甚至是典范转移。

美团一直是竞争力很强的存在,百团大战的大赢家,俗话说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可能真的没料到这几年看起来像软柿子的饿了吗,阿里整军经武在闪购突然发力,几个月下来主要的经营市场份额被吃掉了一大块,从行业第一到可能变第二,这个未来赚钱能力展望的负面情绪太大了,商业分析也不要太信过去的强大护城河。

在下对全球化的资源企业、金融企业、资产企业、科技企业有偏好,对制造业感到现金流的持续投入成本较大,因为自己搞过工厂,钱没赚到要先投资土地设备等等固定资产,赚到了钱要继续扩大生产更新设备,规模越大担心的事情越多周转金也需要越多,供应商要找好的月结30天,大客户要欠应收几个月大半年只能办承兑汇票让银行赚几个点。

今天发两篇,明天去边境玩两天,打个提前量。[捂脸]

个人想法,非建议,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