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forcode: 现代牧业搞万头牧场失败了//@forcode:回复@forcode://规模化牧场优势显著,是大势所趋 牧场规模化在多方面具有优势。原奶供给取决于奶牛存栏量和奶牛单产量,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牧场规模化发展支持力度,通过提升大牧场养殖技术拉高奶牛单产销量。与中小型和散户奶农相比,大型牧场可通过收购等方式,不断整合上游产业链,通过将牛粪进行集中处理,固液分离,液体部分转化为有机液肥用以粗饲料种植,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此外,大型牧场由于采购方式更加多元,饲料成本占比更低,能够有效抵御饲料成本波动。且由于其生产运营方式更加规范,科学饲养、定期防疫,因此奶牛的疾病发生风险更低,抽样检疫成本由于存栏量更大而有摊薄效用。
世界范围内牧场规模化进程仍在继续。美国农业部(USDA)的数据显示,拥有1000 头及以上奶牛的农场在 1997 年的美国完全不存在,而2017 年已占所有牧场的54.3%;1997 年曾经作为大多数的拥有 10-199 头奶牛的小型商业农场到2017年仅占产量的约五分之一,规模更大的牧场占比不断上升。与美国类似,日本自农业基本法颁布后,农业规模化、生产集中化明显,奶牛饲养户逐年减少,1996 年至 2004 年,全日本牧场数从近4.1 万个减少到2.8万个,但每个牧场平均存栏奶牛数量却从 46 头增加到近60 头,同时每头奶牛的年产奶量从 7168 千克提高到 8380 千克。并且 1994 年,平均每个牧场奶牛存栏42头,只有15%牧场的存栏数大于 50 头,大于 100 头的不到 1%;到2004 年平均每个牧场存栏近 60 头,比 1994 年增长 42.9%,近 50%的牧场奶牛存栏大于50 头,有6%的牧场存栏大于 100 头。
由于大部分小型农场的收益不足以覆盖其现金费用和劳动力的成本,因此预计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成熟市场的牧场规模化趋势还将持续,中小型和散户奶农将继续逐步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