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长株潭改革方案原文:(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加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布局。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建设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推进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职普融通,允许符合条件的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学籍互转、学分互认。
湖南省委、省政府把“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转营利”放进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大盘子,不是简单给一所学校“换户口本”,而是向中央交出一份“以改革解难题、以市场活教育”的湖南答卷。整个操作过程,省委一班人始终扣住中央《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条主线,用“三个一”体现贯彻力度——“一把手表决心、一张图控节点、一体联动破梗阻”,把中央文件精神真正变成了可量化、可考核、可复制的湖南案例。
一、扣住中央“要素市场化”核心要义——把民办教育产权变成可流动要素
1. 产权确权:先做“清资产、核权属、定价值”三件套
• 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用工业项目“标准地”模式给教育用地确权,678 亩土地一次性出具“权利清单”和“价格清单”,让学校资产具备市场评估价。
• 省财政厅出具《国有资产(教育类)产权登记操作指引》,明确“谁举办、谁出资、谁受益”,为后续股权转让、抵押融资扫清政策障碍。
2. 价格形成:引入“第三方评估+联席会议竞价”
• 评估机构、税务、财政、教育、银行五方共同认定土地、房产、知识产权价值 42.6 亿元,作为未来交易、融资、纳税的基准价,实现“市场价发现”。
• 中央文件要求“完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湖南这一步把教育资产第一次摆到市场天平上定价。
3. 交易通道:直接对接湖南联交所
•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批给湖南联交所“教育产权交易”新牌照,未来宇华教育持有的学校股权可进场挂牌、质押、转让,彻底打通“教育—金融—产业”循环。
二、用好国家综合改革试点授权——把“长株潭方案”变成改革工具箱
1. 职业教育改革条款升级为“本科层次”突破
国家文件只写到“支持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湖南直接嫁接涉外学院,把“应用型本科”整体平移为“职业本科”,让同一 campus 既保留普通本科,又新增职业本科,学籍互通、学分互认,全国首例。
2. “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条款一次性落地
• 省政府出具书面意见:允许涉外学院转营利后实行“宇华集团 70%+员工持股平台 20%+国有教育投资基金 10%”股比结构,国有资本不控股、只参股,用市场机制保证公益方向。
• 省发改委把项目列入湖南省 2024 年要素市场化配置“标志性工程”,享受重大产业项目同等待遇:能耗指标、土地指标、债券额度单列。
3. “学籍互转、学分互认”扩面到民办本科
省教育厅配套出台《湖南省应用型本科与高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指引》,涉外学院可与 8 所高职院校自由“课程超市”式选课,真正打通普职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立交桥”,把中央“职普融通”要求做成实体样板。
三、省委“一把手工程”机制——确保中央精神不悬空
1. 书记、省长“双组长”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领导小组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转营利被列为 2024 年度 2 号议题,书记亲自点题、省长亲自答题,每月一次视频调度,直接向中央改革办报进度。
2. “三清单一表”对标对表中央文件
• 任务清单 38 项——全部对应中央要素市场化文件原文条目;
• 责任清单 14 家省直单位——哪家卡壳、卡在哪一步,自动亮红灯;
• 政策清单 12 条——土地、税收、金融、登记、国资、人事,一条不落;
• 时限表——45 个工作日完成省级流程,比中央要求压缩 60%。
3. 改革容错+审计豁免“双保险”
省委深改委同步下发《关于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
• 凡按省委、省政府批复方案执行的,即使与现行部门规章不一致,审计、巡视也予免责;
• 因先行先试出现争议,由省委改革办统一出具“免责说明书”。真正让干部敢闯、资本敢投、学校敢改。
四、改革成效——中央要“要素流动”,湖南给“真金白银”
结语
湖南用“涉外学院转营利”这一个小切口,完成了教育领域“要素确权—价格发现—市场交易—制度监管”的全链条闭环,
把中央“要素市场化配置”抽象条文变成了可以复制、可以推广、可以量化的“湖南解法”,
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敢啃硬骨头、敢动存量利益、敢创制度新局的改革担当,
也为全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职业教育混合改制、教育资产证券化和要素价值实现提供了首个省级标杆。$宇华教育(0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