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振业投资逻辑再梳理

用户头像
踏马财经
 · 广东  

几点说明:

1.深圳国资近年在资本市场相对平庸保守。任何对深振业或其他深圳国资上市公司的展望分析,都陷入漫漫暗夜的煎熬等待。

2.深振业董事会到期不改选、人事变动、大额计提亏损、资产评估等细节,可以合理推断其加速腾壳无疑,转型在即。

3.深振业确定有核心主力(老庄),且大概率是看股吧/雪球等的,以此判别散户情绪。由前期某些人一鼓吹即被走势反向敲打可证。

4.恰由于一些人的鼓吹,众多散户从去年持续幻想等待至今,直至荣耀启动IPO上市辅导,依然坚守。加剧深振业虐心至极的走势。

5.牛市下,时间可贵,效率是金。一劝老庄,勿一味打压股价,合理利用牛市东风,拉升谋利,赚到手的才是真金白银;无论你们与公司甚至大罗金仙可能有何种默契,万一仙人本身有变或牛市中途生变,你们一切梦幻筹谋皆破灭。二劝散户,勿执着于荣耀借壳、新凯来注入等大饼,可以合理期待但不妄念,更不要被各种一时鼓吹乱了心智。

6.本文仅是依据公开信息,分析研判。任何人据此投资决策,风险自负。

一、深圳国资为何相对保守平庸了

1. 投资失误与资产减值黑洞

1)万科&恒大&华南城巨亏案

万科投资损失:深圳地铁集团2017年以663亿收购万科27.81%股权,持股市值缩水68%,账面浮亏443亿,2025年累计向万科提供借款218亿元。

恒大投资损失:深圳人才安居集团2022年斥资250亿元接盘山东高速所持恒大股权,2025年8月随恒大退市近乎血本无归。

华南城清盘拖累:特区建发集团2019年以19亿港元入股华南城,后续追加50亿元接盘西安资产,2025年8月被香港法院清盘,深国资面临百亿级亏损及债权人追索。

2.对比效能:

上海模式:通过百联集团整合商业资产,3年内完成联华超市等5家上市公司重组,资产证券化率达72%。

珠海模式:2020-2024年全面退出零售、酒店等竞争性领域,回笼资金超300亿元投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

2. 并购重组政策拖延

深圳市2024年11月发布《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征求意见稿,3年并购重组目标300亿,仅及上海3000亿目标之1/10,且拖延至今未出。该政策多为指导性原则性内容,并未明确要出真金白银。如此政策,尚且目标极低、时效畸低,足见当下深圳之保守、低效。

二、深振业A:转型倒逼下的重组逻辑与信号

1. 深圳多个国资房地产上市公司

深圳国资旗下现有深振业深物业深深房沙河股份万科特发服务等多家与地产(物业)相关上市公司。在房地产上行期,这些平台都是金字招牌;而在地产下行期,这些平台不仅同质化竞争,还消耗着深圳国资有限的资源。无论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角度,还是从迫切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角度,针对其中部分企业开展整合转型势在必行。

2.深振业自身转型的迫切性与筹备动作

深振业多次提出转型新质生产力。我相信这句话不是企业一时激动,空喊口号,必是上有指示,下为形势所迫。公司一些动作,也显然是为转型做准备:

1)资产减值及各项资产评估

2023年大额计提资产减值16.72亿元,2025年一季度继续计提资产减值1.89亿元。公司从去年至今,开展一系列资产评估,加速原有物业租售。

2)治理异常

董事会超期未换届:本届董事会任期至2024年5月,逾期15个月未改选,符合国资重组前“冻结治理”惯例。高管频繁变动:2024年董事长、财务总监更替,新团队均有深投控重组项目经验。

2. 潜在重组标的的合理性评估

1)荣耀借壳(证伪逻辑)

2024年市场传闻因人事交集(深振业李普与荣耀吴晖曾共事水务集团),市场联想荣耀借壳,绯闻引发股价拉升。但今年荣耀已启动IPO辅导,借壳概率降至相对很低。

2)新凯来注入(核心逻辑):

政策契合:半导体设备属深圳“20+8”战略性新兴产业。

人事纽带:新凯来董事黄秀章兼任深振业监事。

操作路径:参考多地国资上市公司整合模式,或通过“资产置换+定向增发”将深振业地产业务剥离至其他地产集团(比如天健集团),注入新凯来或其他科技资产。

三、结论:平庸保守中的突围——深圳国资重组加速与壳价值重估

万科恒大华南城亏损将给深圳国资带来极大的风险出清压力压力。多个地产平台同质化竞争,对于深圳国资并无益处。改革、转型滞后倒逼深圳国资加速行动。

2. 壳资源重估的核心标的

3. 布局策略与时间窗口

短期博弈政策落地:紧盯2025年9月深圳特区45周年节点。市场近期明显在炒作这一因素。

中长期看产业协同:若新凯来注入深振业,估值锚定中微公司(PS 12倍),保守目标价18-22元(现价7.33元);如注入其他资产,则需根据具体资产情况评估。

最终结论

深圳国资的暂时保守源于风险误判或其他原因,但万科/恒大/华南城巨亏正倒逼其“破釜沉舟”。深振业各项动作,印证其成为新凯来或其他优质科技资产注入的首选载体,2025Q4为终极验证窗口。投资者需在政策躁动与基本面风险间谨慎平衡。 $深振业A(SZ000006)$ $沙河股份(SZ000014)$ $深深房A(SZ0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