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理由:$亚信科技(01675)$ AI/5G 高增 + 毛利提升,低估值待成长兑现。
2025 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营收 25.98 亿元的短期承压背后,是 AI 大模型订单暴增 78 倍、5G 专网订单增长 51.7% 的爆发式增长,这种 "旧业务收缩、新引擎启动" 的转型特征,恰恰暗藏着被低估的投资机会。
从财务质量看,表面的业绩波动下藏着结构性改善。
虽然营收同比下滑,但公司毛利率逆势提升 5.4 个百分点至 30.1%,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同比改善 35.3%,这种 "收入降而毛利升" 的现象,本质是业务结构从低毛利传统 ICT 向高附加值数智业务切换的直接体现。
更关键的是,剔除一次性离职补偿后,公司核心业务净亏损仅 0.48 亿元,管理层明确预告 "下半年净利润持续回升,全年利润优于上年",这意味着转型阵痛已近尾声。
当前 22倍的市盈率和 1.38 倍的市净率,不仅低于软件行业平均水平,更未反映新兴业务的成长潜力,这种估值错位正是布局窗口。
业务端的 "双引擎" 已显现强劲动能。
AI 大模型业务上半年签订单 7000 万元,同比激增 78 倍,与阿里云合作的近百个项目已落地能源、制造等行业,自主研发的龙骨、石斛工具集形成技术壁垒。
要知道,这类业务毛利率远超传统软件,随着从项目交付向平台化服务升级,盈利弹性将持续释放。
5G 专网业务同样看点十足,8200 万元的订单额同比增长 51.7%,覆盖全国 7 个核电基地 29 台机组,更拿下国际权威的 TM Forum 卓越大奖,在国家新批 2000 亿核电投资的政策红利下,这块业务有望复制此前在运营商市场的垄断地位。
最容易被忽视的价值点,是客户结构的脱胎换骨。
非通信行业订单同比增长 18.2%,其中金融领域暴增 48.3%,这标志着公司正在摆脱对运营商资本开支的依赖。
想象一下,当 AI 大模型在金融风控、5G 专网在新能源场站的应用场景持续落地,当 "按结果付费" 的数智运营收入占比提升至 33.4%,亚信科技的商业模式已从传统乙方转变为价值共创伙伴,这种转型的价值尚未被市场充分定价。
当然,投资需要清醒认识短期风险:
传统 ICT 业务收入下降 14.7% 带来的转型阵痛仍在,部分核电订单延迟导致 5G 专网收入短期下滑 26.3%。但换个角度看,这恰恰是观察转型决心的窗口 —— 公司敢于牺牲短期规模换取长期结构优化,这种战略定力在科技行业尤为可贵。
随着下半年订单加速转化、核电项目重启,业绩拐点已渐行渐近。
此刻的亚信科技,就像 2019 年转型初期的云计算厂商,市场仍在用传统软件股的标尺衡量它,却忽视了 AI 和 5G 专网这两块 "隐藏资产"。
当一家公司同时具备技术壁垒(国际奖项 + 自主工具集)、政策风口(新基建 + 数字经济)和估值安全垫(低市盈率 + 现金流改善),投资者更应关注的不是短期波动,而是这场转型能否最终完成从 "通信软件服务商" 到 "数智化基础设施运营商" 的价值跃迁。
对于耐心的投资者而言,当下正是用合理价格布局的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