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抽空看了商汤的2025中报,发现亮点颇多。先说结论,商汤应该是完成业务转型了,至于效果怎么样,后续继续长期跟踪。下面简要概括4个要点:
——————
1. 加速出售子公司,聚焦主业务。上半年最核心的2点其一:卖子公司获得了9.38亿收入,所以实际经营亏损 = 14.53 + 9.38 = 23.91亿元,同时也抬高了实际的EBITDA。但这个,其实问题倒也不算很大。
卖掉了曦望芯科的控制权,上半年不再并表。另外曾经的三大业务板块,汽车业务绝影,智慧零售,智慧医疗也在处置中,绝影下半年不再并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业务独立,更多的是风险处置,不能盲目抬高期望值。芯片和智驾单独拿出来说下:
曦望芯科独立后的市场压力,是非常高的。根据IDC数据,2024年底国产AI芯片替代率已经到了30%,今年上半年预计40%,到年底应该会达到“东数西算”等工程50%国产替代率的政策要求。昇腾和寒武纪继续领跑,昆仑芯和平头哥这些第二梯队继续拉产能,市场竞争到2026会非常激烈,如果NVDA选择倾销反击,别说还在喂奶中的曦望芯科了,连昇腾和寒武纪的压力都会剧增。
然后是绝影,这个可以说是商汤最大的寄生虫部门,吃掉了公司最多的GPU资源,巅峰期超过50%的卡在它们手里,最多的人力支出,但最少的业务产出,王晓刚带头的大BG管理层班子,薪酬比绝影的整体收入还高,尾大不掉。徐立主导把绝影拆出去,既是给公司止血,也是对这群人的优化和削权。绝影独立出去后,市场竞争压力不亚于曦望芯科,这里不再展开。
——————
2. 现金流和应收款大幅优化。应收款总额变化不大,维持60亿区间,但回款速度暴增,直接大幅提升了经营现金流到-10亿以内区间,这是转型完成的另一个佐证。当然,也有应付款增加的部分功劳。
——————
3. 持续增发融资的必要性。上半年短期借款20亿,现金储备是131亿。7月份无极资本的定增已经完成,最新的现金储备差不多是154亿,看似非常多了对吧。
但要注意,上半年实际经营亏损23.91亿,同比去年亏损27.22 亿,减亏很小。
按照之前的3次定增节奏,2024年6月和12月,2025年7月,每隔6个月定增25亿左右,差不多覆盖当期的净亏损。那接下来可以预测,到12月份,会开始两年内的第四次定增。这个基本是确定的,也是必要的。
——————
4. 商汤的生成式业务营收增长率很能打吗?中报指出,其中生成式AI收入18.16亿元,同比增长72.7%。这个数据客观说,是不错的。但是,和国际头部竞争对手对比下呢:
OpenAI:2025年8月,OpenAI的ARR(年化经常性收入)增至130亿美元,同比2024年的37亿美元增长251%。PS大概是33倍,2025年预计亏损80亿美元。2026年公司预测ARR达294亿美元,同比增长预期126%。
Anthropic:2025年上半年年化收入40亿美元,同比增长400%,PS大概是42倍,净亏损预计不到25亿美元,效率创出新高。2026年营收预估120亿美元,较2025年增长200%。
这样看,商汤的72.7%是很有危机感的,哪怕看营收和亏损比,商汤也远超过OpenAI和Anthropic,这个是很有问题的。
结合国内大模型市场看,商汤主要还是集中在B端,面向C端的商量APP,在各大APP市场下载量平均不过万,这个非常要命了。
要知道,在C端市场,国内三巨头,DeepSeek,豆包,夸克(阿里Qwen)合计已经吃掉了1亿的日活,第二梯队的kimi,百度文心一言,都只能捡漏百万级,智谱这类技术水平非常出色的也只能拿个几十万日活。从第二梯队往下现在只能全力进攻B端,别无他法。
C端的拓展,比B端要难得多,但优势也大得多,海量用户数据获取和对持续迭代的促进。B端靠堆钱堆人也可以做出不错的收入,但C转B,比B转C往往更容易。这是商汤大模型团队后续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目之所及之处,几乎所有的,都是竞对了,后续竞争会极为惨烈。
——————总结分割线——————
总的来说,这份中报我看法是中性偏上的,商汤在保持业务数据的同时完成了业务转型,徐立为首的管理层也在往正确的方向走。后续发展怎么样,就持续关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