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概念的炒作路径,主力资金后续可能沿以下方向展开

用户头像
牛股擒龙百家
 · 河南  

结合近期市场动态和液冷概念的炒作路径,主力资金后续可能沿以下方向展开:

一、当前市场炒作特征与驱动逻辑

1. 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北上广深明确要求2025年智算中心液冷机柜占比超50%,北京“算力券”补贴直接降低采购成本30%。字节跳动、腾讯阿里上半年液冷服务器采购量同比增240%,占市场需求的58%,叠加英伟达GB300芯片热功耗达1400W(传统风冷失效),液冷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政策强制与算力升级共同打开千亿级市场空间。

2. 资金轮动路径清晰

上游材料先行:冷却液(巨化股份氟化液成本低30%)、密封件(川环科技获5亿元订单)等国产替代逻辑明确,订单兑现快,成为近期资金主攻方向。

中游设备跟进:英维克冷板式全球市占率超50%,独家供应英伟达GB200液冷系统;高澜股份绑定华为、宁德时代,订单增速超80%。运营商集采(中国移动30亿级招标)推动业绩确定性提升。

下游场景补涨:AI算力场景(工业富联GB300代工厂)、储能液冷(申菱环境中标超算中心项目)因订单验证滞后,尚未充分炒作。

3. 技术路线分化与估值错位

冷板式液冷短期主导(占当前市场70%),浸没式液冷因能耗降低40%成为长期方向。但市场估值出现分化:英维克2025年PE仅22倍,显著低于中科曙光(45倍);$高澜股份(SZ300499)$ 高澜股份PS仅1.5倍,低于行业平均3.2倍,存在估值修复空间。

二、主力资金下一步炒作路径推演

(一)短期(1-3个月):聚焦政策催化与订单兑现

1. 上游材料国产替代加速

冷却液(巨化股份)、导热材料(飞荣达)、密封件(科创新源)等环节因技术突破(如巨化股份氟化液纯度99.999%)和成本优势(较进口低30%),成为资金首选。需重点关注:

巨化股份:电子氟化液国产唯一认证厂商,切入腾讯上海临港AI算力中心供应链,传统化工业务压制估值,冷却液业务隐含PS不足1倍。

川环科技:液冷管路通过UL认证并进入英维克供应链,获J客户5亿元订单,2025年中报新能源业务占比提升至35%。

2. 中游设备商集采红利释放

三大运营商2025年液冷采购计划落地,英维克高澜股份申菱环境等中标企业将迎来业绩爆发。例如:

英维克:冷板式市占率超50%,英伟达GB300液冷系统独家供应商,2025年液冷营收预计翻倍,当前PE仅22倍。

高澜股份:浸没式/冷板式技术全覆盖,绑定宁德时代储能+华为数据中心,订单增速超80%,市值不足50亿,PS仅1.5倍。

3. 超跌补涨与情绪博弈

部分技术领先但短期业绩未释放的标的可能被游资挖掘,如:

- 强瑞技术:液冷测试设备市占率70%,切入$英伟达(NVDA)$ 英伟达供应链,设备单价超300万元/台,2025年净利润预增150%,PE仅18倍。

(二)中期(3-6个月):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

1. 浸没式液冷渗透率提升

英伟达GB300采用全液冷架构,冷板数量增长133%,单柜价值量提升57%,推动浸没式液冷从“试点”转向规模化应用。关注:

曙光数创:全球首创相变浸没液冷,单机柜功率密度行业最高,深度参与运营商液冷项目。

申菱环境:浸没式技术全球领先,中标字节跳动、阿里云数据中心项目,单合同金额超千万元。

2. 储能与新能源场景破圈

储能液冷2024年市占率已达53%,预计2025年国内市场规模20-40亿元。政策强制配液冷(如锂电储能安全标准)将催生新需求:

银轮股份:车规级热管理技术迁移至数据中心,集装箱式液冷系统获大客户订单,近一年股价翻倍。

-松芝股份:液冷技术延伸至储能领域,2025年中报净利润预增53%-86%。

3. 海外市场突破

国内厂商通过送样认证加速进入海外供应链,如英维克CDU进入英伟达白名单,川环液冷管路交付台达。关注出海进度:

工业富联英伟达GB300核心代工厂,液冷机柜应用于微软数据中心,云计算营收占比首超50%。

科创新源:纳米密封材料解决漏液风险,通过华为认证,单服务器价值量提升5倍,液冷业务营收占比超60%未被定价。

(三)长期(6-12个月):行业整合与估值重构

1. 技术路线终局博弈

直接芯片冷却、浸没式相变技术等下一代方案可能颠覆现有格局。需警惕技术迭代风险,但具备全栈技术储备的企业(如英维克曙光数创)将胜出。

2. 龙头溢价与估值分化

随着订单落地与业绩兑现,头部企业(英维克中科曙光)PE有望向AI基础设施板块均值(45倍)靠拢,而缺乏核心技术的中小厂商可能被淘汰。

3. ESG与碳交易价值重估

液冷降低数据中心PUE至1.1以下,碳排放减少30%,符合全球碳中和趋势。具备绿电+液冷一体化方案的企业(如申菱环境)可能获得估值溢价。

三、风险提示与操作策略

1. 短期风险

超买回调:大元泵业、川环科技等游资标的RSI>70,需警惕获利盘抛压。

政策不及预期:地方智算中心建设进度滞后可能影响液冷采购节奏。

2. 中长期风险

技术替代:如台积电3D Fabric芯片级冷却技术商用,可能削弱液冷需求。

大厂自研:英伟达、华为等加速液冷技术自研,挤压第三方供应商空间。

3. 策略建议

配置主线:绑定英伟达/华为/运营商的龙头(英维克、工业富联)+ 高弹性材料商(巨化股份、$科创新源(SZ300731)$ 科创新源)。

波段机会:关注储能液冷政策落地(高澜股份)、海外订单突破(强瑞技术)等催化节点。

规避标的:缺乏技术壁垒的纯概念炒作股(如部分中小市值设备商)。

四、结论

主力资金将沿“政策催化→订单兑现→技术迭代→场景拓展”路径展开炒作,**短期聚焦上游材料与中游设备商,中期布局浸没式液冷与储能场景,长期关注全栈技术龙头**。投资者需紧密跟踪Q3季报订单兑现度(如英维克、高澜股份)及英伟达GB300量产进度,在估值分化中把握结构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