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躺好了
 · 广西  

$诺力股份(SH603611)$ 当300℃高温的钢水飞溅、甲烷浓度逼近爆炸极限,诺力股份的“诺宝II号”化工机器人却以陶瓷关节为铠甲、双模视觉为“电子之眼”,在河南利源集团的焦化车间精准抓取样本,将每月1-2次的泄漏事故归零。
这不仅是科幻电影的场景,更是中国高危行业“机器换人”革命的缩影。从防爆巡检到高空带电作业,从消防灭火到深水探测,诺宝II号等极限机器人,正以陶瓷耐高温、AI避障、数字孪生预演等技术,重塑化工、电力、消防等高危领域的安全边界。1极限生存:诺宝II号的“钢铁之躯”如何炼成?1、陶瓷关节:300℃高温下的“不坏金身”在钢铁冶炼车间,钢水飞溅的温度超过300℃,传统金属关节在此温度下易失效。诺宝II号的陶瓷关节采用氧化锆复合材料,可在300℃高温下稳定运行。氧化锆陶瓷在常温下对氯气呈惰性,但在高温(>500℃)下可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l₂⁻离子。诺宝II号通过双层气密结构(泄漏率<1×10⁻⁶ Pa·m³/s)隔绝氯气接触关节表面。工程师测试表明,诺宝II号机器人表面的涂层,在PH值1-14的强酸强碱中浸泡24小时后,仍无明显腐蚀痕迹。配合防爆外壳,可在甲烷浓度达爆炸极限的环境中连续工作8小时。2、多传感融合:穿透迷雾的“电子之眼”面对玻璃容器、透明管道等传统机器人无法识别的物体,诺宝II号搭载RGB-D深度相机+TOF激光雷达的“双模视觉系统”。在江苏某化工厂实测中,诺宝II号通过多模态视觉系统显著提升抓取稳定性,且可检测直径3mm的玻璃管表面缺陷(实验室环境验证),综合成功率较传统机器人提高约50%。2高危破局:工业机器人如何用AI重构安全边界?1、数字孪生:虚拟世界的“先知”诺宝II号的“大脑”每秒生成大量数据,在虚拟空间预演操作路径,0.1秒级响应异常情况并调整操作,避免安全风险。该机器人可将化工领域的取样操作高危岗位事故率降低99%(0.27%→0.002%),并实现设备智能运维,使设备故障预警提前72小时、非计划停机减少60%。在武汉某钢铁厂,诺宝II号曾面临飞溅的钢渣和高温辐射的双重威胁。其搭载的AI动态避障系统,通过激光点云扫描构建三维地图,在极短时间内保持安全操作。2、伦理困境:当机器成为“安全代言人”当机器人遇到重大事故判断必须牺牲自己保护人类,接下来它会如何选择?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IEEE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凯瑟琳·克莱默在主论坛演讲中强调:“当机器人被赋予自主决策权时,工程师必须从代码层面嵌入伦理框架,确保其符合人类共同价值观。”诺力股份给出的答案是:通过强化学习算法,让机器人建立“最小化人类风险优先”原则。同时,公司也在探讨如何平衡机器人自主性和人类控制之间的关系,以确保技术进步不会损害人类的利益。但这也引发争议——当机器自主决定放弃某项任务时,是否意味着技术正在剥夺人类的决策权?诺力股份对此回应称,强化学习算法的目的是提高机器人的自主性和适应性,而不是取代人类的决策权。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会根据环境变化和风险评估做出最佳选择,但最终决策权仍然掌握在人类手中。4未来战场:百亿级市场的“安全竞赛”1、技术壁垒:谁掌握“不可替代性”?云深处科技、诺力股份等均已推出相关产品应用,且具备高危和极限环境机器人的量产能力。云深处科技的四足机器人矩阵(如绝影系列、山猫M20)已落地电力巡检(国家电网)等600多个场景,覆盖全球26省及新加坡、德国等市场,2024年海外订单突破美韩德等多国。诺力股份的诺宝II号机器人专为高危环境设计,能够适应精细化工生产中的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殊工况。目前“诺宝II号”正在化工厂进行测试,表现良好。诺力股份最新消息显示,目前正在统计相关数据,随后将正式发布量产。2、政策风口:安全刚需催生万亿市场国家统计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制造业从业人员1.3亿人,其中约15%涉及矿山、危化品、建筑施工等高危作业,有约1950万人。近2000万高危作业人群,其中机器人的替代率是多少呢?工信部《2025年人工智能就业白皮书》显示,制造业AI替代率23%(含全行业),但未单列高危行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数据显示,2024年工业机器人密度为322台/万人,主要集中于汽车、电子领域,但未提及高危行业。来自行业的调查显示,高危行业机器人的渗透率目前较低。智联招聘《2025职场人机协作趋势报告》指出,高危行业机器人渗透率不足8%,如矿山、化工行业等。而麦肯锡研究显示,建筑、采矿等传统高危领域自动化率低于10%。据悉,我国高危行业正经历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强制转型。2025年《高危行业机器人应用导则》要求,化工、矿山等场景高危工序自动化率须达30%,倒逼企业采购机器人。一方面是高危行业渗透率低,另一方面行业整体面临转型,矛盾背后是政策强监管与企业安全刚需的深度博弈,孕育着万亿级市场机遇。更关键的是,诸如诺宝II号、云深处的LYNX M20轮腿协同机器人、中科开创的巡检消防机器人等带来的良品率提升,正在创造“安全溢价”——企业愿意为0事故支付更高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