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EK 生产的核心原料氟酮市场被少数企业垄断,成本占比高达 50%,这种供应链脆弱性在人形机器人量产时可能成为致命隐患。反观镁合金产业链,从原镁冶炼(宝武镁业)到半固态成型设备(宜镁泰、海天、伊之密)再到精密加工(宜安科技、星源卓镁),已形成完全国产化链条。当特斯拉 Optimus Gen2 用 PEEK 复合材料实现 10kg 减重时,埃斯顿却在悄悄布局另一套技术路线 —— 最新发布的 ER4-550-MI 机器人采用镁合金结构件,不仅减重 11%,还将能耗降低 10%,更关键的是单机材料成本降低了近 40%。这场看似平行的技术选择,实则揭开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核心矛盾:究竟是选择性能极致的 "贵族材料"PEEK,还是性价比更高的 "平民方案" 镁合金?随着国产半固态注射成型设备的突破,这场材料之争正在迎来关键转折点。
镁合金半固态成型技术是当前轻量化制造的前沿领域,它融合了压铸与注塑工艺的优点,能够生产出高强度、高精密度且轻量的复杂构件。该技术在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多个高端制造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目前,国内有多家上市公司在该领域进行了重点布局,以下是五家核心企业的详细介绍:
🏭 1. 伊之密 (300415.SZ)
伊之密是国内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设备的领军企业。公司在该领域拥有核心专利技术,例如伺服控制成型和静态屏障混炼装置,这些技术有助于提升生产精度和效率。其设备系列覆盖范围广,从400T到10000T的机型都有布局,能够满足从消费电子小型件到新能源汽车大型结构件等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公司的MGII系列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机集成了多项先进技术,旨在提升熔料量、降低能耗和合模成本。2025年,伊之密与瑞士DGS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攻坚汽车与机器人复杂结构件的量产难题,进一步巩固了其技术领先性和市场地位。
🔩 2. 力劲科技 (0558.HK)
力劲科技是全球压铸机设备领域的巨头,尤其在超大型一体化压铸设备市场拥有超过60%的市占率,深度绑定特斯拉、蔚来等头部车企。在镁合金半固态成型领域,公司推出了3200T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设备,用于生产电驱壳体等部件,其TPI半固态压铸技术据称能提升镁合金强度达30%。公司还主导了镁合金机器人的研发项目,积极探索新材料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 3. 海天金属 (601882.SH)
海天金属是镁合金压铸设备的重要供应商。其明星产品MTX3000D机型实现了20寸镁合金轮毂的半固态成型,单个轮毂可减重4.2公斤,相比铝合金轮毂减重比例高达35%,轻量化效果显著。公司积极与下游客户合作开发,例如与东风汽车联合开发高强耐蚀的镁合金轮毂,并预计在2025年实现批量装车,推动镁合金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 4. 宜安科技 (300328.SZ)
宜安科技虽然以其大型镁/铝合金压铸件生产而闻名,并深度介入下游制造环节,但其在高端压铸设备的引进和布局上也同样引人注目,展现了公司对前沿制造技术的投入。公司引进了多套全球领先的JSW品牌半固态触变成型设备,建成了从280T到3000T的半固态触变成型生产线。其中,JSW3000T设备是国内第三台、华南地区首台大吨位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机,已于2025年7月中旬正式投产,不使用熔化炉及SF6保护气体,更加环保节能。这些先进设备为其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消费电子、AI机器人等领域的轻量化解决方案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撑。
⚙️ 5. 宝武镁业 (002182.SZ)
宝武镁业作为全球原镁和镁合金材料的龙头供应商,其战略重心在于打通从矿产资源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公司不仅提供镁合金材料,也积极布局和推进镁合金半固态成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旨在巩固其行业领先地位。公司与机器人企业埃斯顿联合推出了全球首款镁合金机器人ER4-550-MI,成功实现减重11%和能耗降低10%,并已批量供货,展示了镁合金在半固态成型应用上的巨大潜力。公司计划到2025年将绿色镁产能占比提升至35%,并持续布局镁合金半固态成型技术,引领材料端与制造工艺的协同发展。
💎 投资提示
投资镁合金半固态成型设备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技术迭代风险:该领域属于前沿技术,工艺迭代较快,需要持续关注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进展。
* 下游需求波动:设备需求高度依赖下游行业(如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的发展速度和资本开支情况,这些行业的景气度变化可能会对设备订单产生影响。
* 原材料价格风险:镁合金的价格波动会间接影响下游厂商的投资意愿和设备需求。
人形机器人的轻量化竞赛中,镁合金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完整的国产化产业链,正成为极具竞争力的“平民方案”。以下是八家核心龙头企业的详细介绍:
🏭 1. 宝武镁业(002182)
它是全球原镁与镁合金产能最大的企业之一,规划到2025年原镁产能达50万吨。其自主研发的镁铝合金材料抗拉强度高达450MPa,能很好适配机器人高速运动需求。公司与埃斯顿联合开发了镁合金机器人ER4-550-MI,该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整机减重11%、能耗降低10%。同时也是特斯拉Cybertruck镁合金方向盘和后座扶手架的独家供应商,单机价值量超800元。巢湖基地8万吨机器人专用镁合金产线预计2025年投产,其半固态压铸良品率达98.7%,显著高于行业均值。
🔩 2. 星源卓镁(301398)
这家公司专注于镁合金精密压铸零部件,掌握超薄(0.8mm)精密压铸技术,产品精度达0.1mm。它是特斯拉关节连接盘供应商,产品较钛合金能减重32%。2025年第一季度,其特斯拉订单环比增长210%,产能利用率高达92%。值得注意的是,它是特斯拉Optimus Gen3旋转关节壳体的独家供应商,单台机器人价值量超2000元。还与安徽灵犀机器人签署战略协议,共同开发仿生膝关节模组,预计2026年量产。
⚗️ 3. 宜安科技(300328)
作为液态金属与镁合金双技术路线的领军企业,宜安科技是全球唯一实现大尺寸液态金属量产(公差仅0.02mm)的企业,并拥有“镁合金+液态金属”混合成型技术的专利布局,其关节部件疲劳寿命超500万次。6100T镁合金半固态压铸设备已于2025年8月投产,单班年产可达30万套机器人外壳。公司特斯拉Optimus关节电机外壳送测已通过,采用镁铝+液态金属方案,成本较纯铝降低10%。同时也是优必选Walker X仿生手指齿轮箱的独家供应商,协议期3年,单机价值量超1500元。
🔧 4. 旭升集团(603305)
旭升集团是特斯拉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在镁铝合金外壳轻量化技术方面领先,作为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执行器、关节部件的镁合金壳体核心供应商,其提供的镁合金方案使单机重量控制在1公斤以内,较传统材料减重30%,单台价值量(ASP)达3000-5000元。公司已与多家海内外人形机器人客户达成关节壳体、躯干结构件等产品合作,并在2024年成功研发了半固态注射成型的镁合金电机壳体。
🤖 5. 永茂泰(605208)
永茂泰是国内机器人结构件领域的重要企业,开发了镁合金躯干、关节等结构件,抗拉强度达350MPa,通过真空压铸工艺实现一体成型,焊接点减少72%。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1.66%,机器人业务占比提升至12%。已获得国内某头部机器人企业多款产品订单并完成交样,包括躯干、上下肢等核心部件,预计2025年下半年开始批量供货。还与高校合作开发镁铝合金髋关节模组,较传统钢制部件减重55%,目标2026年通过特斯拉验证。
🚗 6. 广东鸿图(002101)
广东鸿图已实现“汽车轻量化”与“机器人轻量化”的协同突破,重点攻坚人形机器人关节、底盘、电机外壳等部件。其在超大型一体化压铸领域的技术积累,为生产机器人大型复杂结构件奠定了基础。
⚙️ 7. 立中集团(300428)
立中集团开发了高强高屈服免热处理的压铸镁铝合金,屈服强度高达580MPa,能很好适配机器人关节等高载荷部件。该材料已向北欧人形机器人公司送样,用于胯关节连接盘。公司也是小米机器人关节套件的供应商,并计划在2025年实现产能翻倍。
✈️ 8. 万丰奥威(002085)
万丰奥威深耕镁合金汽车轻量化部件,并将其技术优势拓展至机器人领域。其镁合金散热和减震性能适配机器人关节稳定性需求。公司是特斯拉的供应商,镁合金轮毂支架目前正处于B样测试阶段。
💎 核心优势与选择考量
镁合金之所以能在人形机器人轻量化材料中获得青睐,主要得益于其密度极低(仅为铝的2/3、钢的1/4)、比强度高、具备优异的减震性和散热性,并且随着大规模生产,成本优势相比PEEK等高端工程塑料愈发明显(价格仅为PEEK的约1/10)。
然而,投资此类企业也需注意:技术路线变更风险(如未来有更优材料出现)、行业竞争加剧以及下游机器人量产进度不及预期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公司业绩。
最终是选择“贵族材料”PEEK还是“平民方案”镁合金,或许并非简单的二选一,更可能是在机器人不同部位、根据不同性能要求和成本考量下的混合应用与动态平衡。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