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无花果陈隽
 · 浙江  

猜猜它是谁?介绍三只可控核聚变概念股。
❶可控核聚变+超导材料+芯片+数据中心:公司产品已在金属加热、超导风机、可控核聚变堆、磁悬浮、超导电缆等新材料应用领域具备应用基础。公司以业内独有技术,研制高载流超导带材,推进了在超导感应加热和可控核聚变堆的应用。已实现了多台交付使用任务。股价均线多头趋势,资金认可度比较高,已经完成有效突破。
❷可控核聚变+国企改革+机器人+商业航天:国内重要的核电设备供应商之一,在核电主管道、主泵泵壳等细分市场领先。公司参与了前期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我国承制部分的个别部件制造工作。股价目前不到9元,市值百亿左右,横盘整理充分。
❸可控核聚变+绿色电力+第三代半导体+新能源:公司核电设备供应堆型包括但不限于二代+堆型、三代堆型、四代堆型以及热核聚变堆(ITER)等国内外主要核电机型。公司已成功为各大核电工程公司及各相关涉核单位提供相应的产品。股价9元左右,倍量上攻,不到60亿的市值。
【答案】
❶根据“可控核聚变、超导材料、芯片、数据中心”等关键线索,这家公司高度符合永鼎股份的业务特征。永鼎股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子公司东部超导掌握的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量产技术。这项技术是连接多个前沿应用的基石。在可控核聚变领域,这些带材用于制造产生强大磁场的磁体,公司已为国内多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供货,并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在产业化应用方面,其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已实现多台交付,用于大型金属的高效节能加热;在超导电缆领域,也参与了国内首批示范项目。除了超导这一前沿板块,永鼎股份的传统强项是光通信全产业链布局,这正好对应了“芯片”和“数据中心”的标签。公司业务覆盖光芯片、光器件到光模块,直接服务于数据中心和5G网络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市场资金对其关注度高的原因,主要基于几点:一是其卡位可控核聚变、低空经济(如研发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超导电机)等具有巨大想象空间的赛道;二是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出现爆发式增长,显示了商业化进程加速;三是其技术实力获得了国家级重大项目的背书。当然,在关注这些亮点的同时,也需要了解潜在风险。例如,可控核聚变相关业务当前收入占比仍较小,其大规模商业化仍需时间;超导材料的量产成本和良率是持续挑战;此外,公司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
❷根据“可控核聚变、国企改革、机器人、商业航天”以及“核电主管道领先、股价不足9元”等关键线索,这家公司高度符合 融发核电(股票代码:002366)。融发核电是国内重要的核电设备供应商之一,尤其在核电主管道、主泵泵壳等关键部件领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这直接对应了您谜面中的核心业务描述。可控核聚变:公司确实参与了前期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中我国承制部分的个别部件制造工作。这使得它成为A股市场中较为纯正的“人造太阳”概念股之一,尽管该业务当前对公司营收的直接贡献可能有限,但代表了其高端制造的技术实力。国企改革:公司的最终控制人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具有明确的国有企业背景。在当前深化国企改革、提升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的背景下,这一属性为其带来了潜在的改革预期和主题关注。机器人:公司通过全资孙公司“烟台台海玛努尔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布局智能装备领域,业务涵盖智能机器人的开发、设计与制造,这为其贴上了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概念标签。商业航天:公司引进的德国莱菲尔德强力旋压机等高端装备,是航空、航天领域大型薄壁构件(如火箭壳体、发动机部件)制造的核心设备。这使得其具备切入商业航天供应链的强大潜力与技术基础,符合商业航天的概念。
❸所指公司为海陆重工(002255.SZ),其业务布局与市值、股价特征高度匹配,核心逻辑如下:
一、可控核聚变:国际级项目背书。作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核心供应商,公司为其制造D型双层真空室模块及冷却系统,累计订单超18亿元,设备已进入高压调试阶段,技术指标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同时深度参与国内中国环流三号(HL-3M)项目,提供真空室及冷却系统(订单3.5亿元),该系统在2025年“双亿度”突破中通过验证,还拥有19项核聚变相关专利(含12项发明专利),核级容器制造市占率约30%。
二、多元赛道协同:绿色电力+第三代半导体
- 绿色电力与新能源:投资5亿元建氢能电解槽生产线(2024年Q2投产,年产100台,成本降30%-40%),并持有156MW光伏电站运营权,同步提供新能源电站余热回收设备。
- 第三代半导体:参股江苏能华微电子(持股6.0568%),后者为国内IDM模式GaN企业,产品适配数据中心等场景;公司核级容器技术可迁移至数据中心液冷设备,形成协同。
三、订单与估值:高弹性低估值。2024年核电订单占总订单40%,预计2025年核电收入占比突破20%;2025年Q1净利润0.74亿元(净利率15.8%),中报净利润1.91亿元(同比+50.03%)。当前市值56亿元,动态市盈率约29倍,低于核电设备板块均值,叠加核聚变概念溢价,修复空间显著。
四、市场表现:资金与股价共振。截至2025年10月9日,股价9.19元,近3个月涨38%,均线呈多头排列;10月8日成交量1.23亿元(较前五日均量放大150%),属倍量上攻。2025年Q3融资净买入8500万元,机构持仓从15%升至21%,社保、大基金二期增持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