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10月9日商务部与海关总署发布的多项公告,中国正式对部分稀土相关物项、设备及技术实施出口管制。这一系列措施通过收紧供应端,强化了国内龙头企业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的定价权和竞争优势,相关上市公司将直接受益于稀土价格上涨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结合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的核心逻辑和产业链受益传导路径,以下按受益程度排序的八只稀土概念股及其分析:
第一梯队:资源垄断与全产业链整合者
1. 北方稀土(600111)
受益程度:★★★★★
作为全球轻稀土绝对龙头,掌控白云鄂博矿75.2%的开采配额,2025年Q4稀土精矿价格同比上调37.13%,前三季度净利润预增272%-287%。政策强化其资源定价权,叠加5万吨高性能钕铁硼项目投产,将直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单车消耗4.5kg钕铁硼)和风电(10MW机组需2.5吨)的需求爆发。
2. 中国稀土(000831)
受益程度:★★★★☆
中重稀土“国家队”,整合国内70%离子型稀土资源,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25%。政策对中重稀土的严格管控(全球90%分离产能在中国)使其成为战略价值核心,氧化镝价格从250万元/吨飙升至420万元/吨,叠加子公司湖南稀土新增大型离子矿,资源壁垒持续巩固。
第二梯队:技术壁垒与高端应用突破者
3. 金力永磁(300748)
受益程度:★★★★☆
全球高性能钕铁硼龙头,晶界渗透技术可减少30%重稀土用量,深度绑定特斯拉Optimus伺服电机需求,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车收入占比达51%,并与宇树科技签订32亿元长期协议。政策推动下,其技术优势转化为全球市场份额提升,预计2025年磁材产能达2.5万吨。
4. 中科三环(000970)
受益程度:★★★★☆
中科院旗下军工磁材标杆,钐钴磁体占据全球高端市场60%份额,产品用于F-35战机维修部件。2025年专利技术突破使磁能积提升至55MGOe,适配机器人关节和半导体设备,政策加速其技术溢价兑现,前三季度海外订单同比增长120%。
第三梯队:区域整合与供需错配受益者
5. 广晟有色(600259)
受益程度:★★★☆☆
广东稀土整合主体,控制省内70%资源,与华为合作开发机器人关节用磁材。圣功寨矿投产后中重稀土产能有望翻倍,2025年Q3氧化铽价格涨幅达87%,但需关注其冶炼分离环节的环保成本压力。
6. 厦门钨业(600549)
受益程度:★★★☆☆
全产业链布局企业,稀土分离产能占全国15%,并与中国稀土集团合资开发福建稀土资源。其新能源材料板块(锂电池正极材料)与稀土磁材形成协同,2025年新能源车用磁材收入占比预计突破40%,但当前估值受锂电业务拖累。
第四梯队:技术储备与新兴需求卡位者
7. 盛和资源(600392)
受益程度:★★★☆☆
全球化布局代表,参股美国MP Materials并包销其稀土精矿,2025年海外资源占比达45%。同时深耕稀土回收技术,年处理3万吨废旧磁体,政策推动下其资源+再生双轮驱动模式凸显,但需警惕海外矿山的地缘政治风险。
8. 宁波韵升(600366)
受益程度:★★☆☆☆
传统磁材龙头,2025年晶界扩散技术量产使重稀土用量减少50%,与智元机器人签订15亿元伺服电机磁材订单。政策下其成本优势显现,但面临金力永磁、中科三环的高端市场挤压,需关注技术迭代速度。
逻辑主线与风险提示
- 核心逻辑:政策重构全球稀土供应链,“资源-技术”双壁垒企业优先受益。北方稀土(轻稀土定价权)、中国稀土(中重稀土战略地位)、金力永磁(技术溢价)构成铁三角。
- 风险因素:需警惕美国MP Materials、澳大利亚莱纳斯等海外企业的产能扩张(2025年合计不足3000吨),以及国内环保政策加码对冶炼环节的冲击。
结合2025年最新财报数据及行业整合动态,以下上市公司的稀土业务占比位居行业前列,其核心业务与稀土资源、冶炼加工或高端应用高度绑定:
第一梯队:业务占比超80%的绝对龙头
1. 五矿稀土(000831)
稀土业务占比:86%
作为中国五矿集团唯一稀土上市平台,其主营业务聚焦稀土氧化物生产,2025年上半年营收中86%来自稀土产品,毛利率达23%。依托湖南江华稀土矿(储量10.43万吨)和圣功寨矿(探转采推进中),掌控国内中重稀土资源核心区域,直接受益于出口管制政策对中重稀土的严格管控。
2. 北方稀土(600111)
稀土业务占比:80%以上
全球轻稀土霸主,2025年Q1营收92.87亿元中,稀土精矿、氧化物及金属产品贡献超80%。其控股股东包钢集团独家开采白云鄂博矿,占国内轻稀土储量80%,2025年获得18.9万吨开采配额(占全国75.2%),并通过5万吨高性能钕铁硼项目向下游延伸,新能源汽车电机订单占磁材业务45%。
第二梯队:业务占比50%-70%的全产业链企业
3. 中国稀土(000831)
稀土业务占比:70%
中国稀土集团旗下核心上市平台,整合江西、广东等地70%离子型稀土资源,2025年中重稀土开采配额占全国100%。其业务涵盖采矿、冶炼及深加工,稀土氧化物和金属产品占营收70%,并通过控股圣功寨矿新增储量115万吨,成为中重稀土战略价值锚点。
4. 盛和资源(600392)
稀土业务占比:52%
全球化布局代表,2025年上半年稀土稀有金属营收占比52%,稀土氧化物占24%,稀土矿占19%。通过托管四川大陆槽矿、参股美国芒廷帕斯矿,形成“国内+海外”资源双保障,同时稀土冶炼分离产能达2万吨/年,深度绑定新能源汽车磁材需求。
第三梯队:业务占比25%-40%的区域整合者
5. 广晟有色(600259)
稀土业务占比:26%(2025Q1)→ 预计Q2提升至35%+
广东省稀土整合主体,2025年Q1稀土及相关产品营收占比26%,但随着圣功寨矿投产(新增储量11.13万吨)和5万吨磁材项目推进,中报数据预计显著提升。其控股广东省4张稀土采矿权证,掌控省内90%资源,镝铁合金等中重稀土产品毛利率超30%。
6. 宁波韵升(600366)
稀土业务占比:88.37%(磁材业务)
虽整体业务包含传统电机,但高性能钕铁硼磁材占营收88.37%,2025年上半年磁材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21.3%。其晶界扩散技术使重稀土用量减少50%,深度切入新能源汽车电机和工业机器人领域,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订单占比超40%。
业务结构与风险提示
- 资源型企业:北方稀土、中国稀土、五矿稀土等依赖配额政策,2025年国内开采指标增速收窄至5.88%,资源集中度提升强化定价权,但需警惕海外MP Materials等企业扩产(2025年预计新增3000吨)。
- 深加工企业:宁波韵升、金力永磁等磁材厂商受益于技术溢价,高性能产品毛利率超20%,但需应对稀土原料价格波动和无稀土电机技术替代风险。
- 区域整合者:广晟有色、盛和资源等通过资产注入提升资源自给率,但需关注环保政策对冶炼环节的成本冲击(吨分离废水处理成本升至2.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