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热发电概念股崛起,三峡能源、中国能建、中国电建引领能源变革
荒漠戈壁上的“银色向日葵”正将阳光转化为稳定电能,这些企业站在技术前沿。
近日,甘肃酒泉瓜州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实现两座吸热塔同时点亮,进入全系统试运行。这一技术突破标志着光热发电正式从“补充电源”转向“支撑性电源”。
随着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快,光热发电因其自带长时储能的特性,价值日益凸显。在风光互补模式下,光热发电可将配套建设的风电、光伏电站的波动性出力转化为可调节的电源出力,提升电力品质。
01 行业背景:光热发电为何备受关注?
光热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或碟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实现发电。与光伏发电不同,光热发电可以有效弥补光伏晚上无法发电的劣势,形成24小时“太阳能-电能”的循环供给。
在光热发电项目中,熔盐储热是核心环节,它是一种显热储热技术,利用材料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的温差而实现热能存储。这种技术使光热电站具备调峰电源和储能的双重功能,可为电力系统提供长周期调峰能力和转动惯量。
02 三峡能源(600905):光热发电领域的领军者
三峡能源作为三峡集团新能源业务的战略实施主体,近年来在光热发电领域展现出显著的战略投入。公司通过“光热+光伏”、“光热+风电”等多能互补模式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业务覆盖全国30多个省区。
在技术路线方面,三峡能源以塔式熔盐为主(如青海、甘肃项目),同时探索线性菲涅尔技术(如新疆哈密项目),配置6-12小时熔盐储热系统。其中,三峡能源瓜州100MW全球首个大容量“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设置两个相邻吸热塔并共用一台汽轮发电机,塔下安装定日镜,通过反射太阳光加热吸热塔内熔盐实现发电,配备熔盐储热系统保障24小时稳定电力输出。工程全部投运后,电站年发电量预计可达约18亿千瓦时。
三峡能源在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等重点区域布局了约600MW光热发电项目。这些项目通过风光热一体化开发,显著提升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03 中国能建(601868):全产业链布局的行业标杆
中国能建是国内最早投身光热发电领域的央企之一,具备规划设计、工程总包、装备制造、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优势。公司主持编制了《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设计标准》,这是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首部关于太阳能光热发电站设计的综合性技术标准。
在项目实践方面,中国能建投资集团建设了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该项目已成为成功商业化运营的国家光热示范项目。同时,公司正在推进全球单期最大的光热储项目——中能建哈密“光(热)储”1500兆瓦多能互补一体化绿电示范项目。
中国能建还受国家能源局委托,作为第一起草单位牵头编制我国首部光热发电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规范,这将为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04 中国电建(601669):技术突破的先行者
中国电建在光热发电技术领域实现了多项突破。旗下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包承建的敦煌大成光热电站,是全球首个熔盐线性菲涅尔式光热发电站,我国因此成为全球首个掌握此项技术产业化应用的国家。
近期,中国电建在海拔4650米的青藏高原上开工了全球海拔最高的光热电站——西藏开投安多土硕100兆瓦光热电站。该项目面临“超高海拔、超低温度、极弱电网环境”三重挑战,采用熔盐塔式技术,配置8小时储热系统,将显著提升藏北电网供电能力。
中国电建承建的迪拜太阳能园区第四期70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是全球最大的光热电站项目,集成了多项创新技术,如世界最大的熔盐储热系统和世界最高的光热吸热塔。
国家能源局《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太阳能光热发电”,推动风光热储一体化基地建设。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已要求新建新能源项目配套储能比例10%-15%,为光热发电创造巨大市场空间。
截至2024年底,中国建成光热发电装机容量838.2MW,全球占比提升至10.6%。目前在建光热发电项目34个,总装机容量3300MW;规划项目37个,总装机容量约4800MW。这一数据表明,光热发电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
光热发电的独特优势在于其自带储能功能,能够平滑输出、参与调峰,在电网中扮演“稳定器”角色。随着新能源占比提高,电网对灵活性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光热发电的调峰价值将获得更多价格补偿。
综合来看,在能源结构转型的大潮下,光热发电赛道前景广阔。具备核心技术、雄厚资金和丰富项目经验的龙头企业,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峡能源(SH600905)$ $中国能建(SH601868)$ $中国电建(SH60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