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制品行业从 2022 年下半年开始调整,截至 2025 年 7 月,已经调整了近 3 年时间。2022 年下半年起,我国奶价持续走低,乳制品行业进入调整期。2023 年下半年起,奶业供给侧整合持续,部分竞争力较弱的中小型奶牛牧场被迫退出市场。2024 年,乳制品行业周期性矛盾加剧,原料奶产量出现 2018 年以来首次下降,上市乳企业绩普遍承压。2025 年,行业仍处于产能调整期,虽然部分指标出现回暖迹象,但整体亏损面未明显好转,产能调整大概率仍会持续。
2022年下半年以来的这轮乳业危机是由社会乳制品消费需求不足与上游近年来堆高产能供需失衡造成的,乳制品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就在这时候以巴芒实践者为首的一群伪价投在雪球社区、微信公众号疯狂吹嘘伊利股份强者恒强、核心资产,疯狂利用线性外推思维吹嘘伊利股份的赚钱能力。3年时间A股市场走过熊牛转换,上证指数从2022年7月25日的3250.39点上涨至2025年7月25日的3593.66点指数上涨10.56%。我们再看看伪价投们疯狂吹嘘的伊利股份2022年7月25日除息收盘价为33.15元,2025年7月25日除息收盘价为27.83元,3年时间伪价值投资的结果是每股亏损5.32元,亏损比例为16%…。伪价投们的论点让我想到了2019年疯狂吹嘘融创中国8848的“坏种”!
强者恒强、市场调整强者趁机抢占市场份额,强者通过提升市占率仍能保持增长,这是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良性发展进程…!近期随着反内卷政策出台,我完全不认同巴芒实践者们上面的逻辑,对于乳制品行业这种上游、中游和下游商业模式皆平庸的行业,烂大街的大通货,同质化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强者也难以恒强!2022财年伊利股份营业收入1232亿元,扣非净利润85.86亿元,2024财年伊利股份营业收入1158亿元,扣非净利润60.11亿元,实际上过去的3年里伊利股份已经业绩爆雷!那么那帮伪价投疯狂吹票,骗人入坑的行为是非常不道德的!
翻看伊利股份公布的财务数据,伊利股份是一家通过金融资本掌控上游牧场奶源,通过金融资本链接上游、中游及下游的全产业链管理平台,伊利股份是一家高度依赖金融资本的公司,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伊利股份是一家高杠杆推动高ROE、高负债、大存大贷、低ROA、高ROE与ROA剪刀差的高风险公司。结论:乳制品行业的商业模式是平庸的,伊利股份不是核心资产。
行业反内卷伊利股份受益?我同样不认同这个逻辑。首先乳制品行业是高度同质化行业,高度同质化是巨头公司挥舞内卷大棒的根源!反内卷是惩罚挥棒者还是淘汰挨棒者?我认为是前者!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分别控制优然牧业和现代牧业等乳业上游公司,2022年这轮上游奶源产能过剩难道不是优然牧业、现代牧业们不理性产能扩张导致的吗?蒙牛乳业和伊利股份的基本盘就是特仑苏与金典两个高端常温奶业务,现实是常温奶是真的不好喝!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巴氏杀菌低温奶业务又是伊利股份的软肋,蒙牛乳业布局多年先发铺货每日鲜语,伊利股份的集中奶源护城河恰恰是低温奶时代禁锢公司参与新时代市场竞争的枷锁。从近年来新乳业快速崛起看,新时代、消费习惯重构的进程下,反内卷政策会让伊利股份很受伤。
乳业调整3年,今天逛超市发现蒙牛、每日鲜语、悦鲜活、光明、赛汗苏、天润、新希望、兰格格、君乐宝简醇、卡士、简爱等等各种乳制品品牌玲琅满目,在常温奶销量快速萎缩的背景下,伊利股份在低温奶赛道淘汰掉同行的逻辑不成立!乳业调整周期不但没有提升伊利股份的竞争力,反而在反内卷的政策下让伊利股份更加举步维艰!这也是行业同质化竞争的残酷!乳制品品牌真的没有白酒、茶叶、香烟那么强的品牌消费共识度。结论:如果非要投资商业模式平庸的乳制品行业伊利股份依然不是最好选择,伊利的管理层太想私有化公司了!伊利的高股息是靠高频融资实现的…,伊利的内生能力无法维持长期的高付息率,乳制品衰退周期如果继续持续下去伊利构造的上游、中游、下游供应链生态圈是有很大概率爆雷的…,伊利借给上游养殖户的钱真的能收回来吗?
详读伊利股份2024年年报,年报数据已经证明伊利股份在行业衰退周期爆雷了,巴茫实践者们吹嘘的内容已经被证伪,所以我果断的把伊利股份彻底清仓了!在牛市里拿着被证明存在各种关键问题的股票那是对自己的极度残忍,对市场机会的蔑视,牛市就在眼前巴茫实践者们却忽悠你们在伊利股份里面躲牛市,这是时代道德的沦丧!
坦诚讲2025年度我在重仓股中国平安上的操作很失败,4月7日我疯狂加仓过中国平安,随着中国平安股价反弹我很快清仓了主账户的中国平安仓位,近期我经过反思,清仓平安时我还是没有理解中国平安的上涨逻辑,中国平安2025年1季报确实存在资管业务大额损失计提,即使是这样还是不能证伪中国平安基本面复苏动能衰竭!还好我夫人的打新账户还满仓着中国平安。
截止2025年7月25日收盘,年度本金加仓22%,目前72%仓位集中重仓一家我非常看好的公司,27%仓位持有一个行业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