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益智造:公司近况及行业近况更新

用户头像
暴躁研究猿
 · 广东  


会议要点
1、行业关税与供应链布局
· 苹果关税豁免与供应链稳定性:苹果通过加码美国投资(1000亿美元)已实质获得关税豁免,其产品从中国、印度、越南出口至美国均享受免税待遇,消除了压制果链板块的最大不确定性。公司消费电子小件及模组业务短期(3-5年)无需转移至美国生产,因人工成本、工程师能力及制造业配套优势显著;但服务器等新领域可能配合大客户在美国德州工厂布局,利用现有达拉斯工厂实现就近配套,助力其扭亏为盈。
· 海外产能布局优势:公司在北美、印度、越南的布局为同行中最早,已实现关键产品海外量产交付,具备“中国大陆研发+全球交付”能力,可满足大客户对印度产能的迫切需求,近期新项目承接能力显著提升,成为获取订单的核心竞争力。
2、公司战略规划与财务目标
· 中长期业绩目标:公司制定2030年实现2000亿收入、100亿利润的五年规划,其中约1/3收入(约667亿)需通过外延式并购实现,重点方向为连接、服务器相关领域。历史五年增速较低,但管理层对新团队及业务布局充满信心,目标分解至每年收入利润规划。
· 内生业务增长路径:传统结构件与功能件业务(2024年收入150亿,利润20亿+)计划2030年达500亿收入、60亿利润,受益于折叠屏、钢壳电池、VC均热板等创新应用;模组业务(2024年收入10-20亿)目标150亿,涵盖VC模组、笔记本trackpad/键盘模组等;海外业务(含赛尔康)规划500亿收入,依托海外产能布局承接增量订单;汽车业务(收购江苏科达)目标100-200亿收入,四大板块内生合计贡献约1300亿收入。
3、核心业务进展与新项目
· 消费电子客户突破:三星业务实现重大突破,进入display、折叠屏手机、S系列手机供应链,供应电池钢壳、钛合金支撑架、模切件等产品;北美大客户2025年两款手机将采用钢壳电池,公司为主力供应商;折叠屏手机单机价值量约100美金,涵盖转轴模组(30-35美金,CNC/碳纤维部件,独供)、钛合金屏幕支撑层(30-35美金,大客户主力供应商)、传统膜贴/冲压件/散热件(30-40美金)。
· 散热与快充业务:三星电池散热和快充项目取得突破;北美大客户中板+VC均热板模组获得高度评价,份额及单价提升显著;2025年大客户高端机型将采用钢铜混合VC均热板,公司占据80%零组件价值量(约十几美金),需扩产数千至上万台CNC设备。
4、新兴业务布局与进展
· 机器人领域: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参与万台产能生产基地建设;与阿里等互联网大厂及Meta、北美大客户接触人形/居家机器人项目,技术能力获认可;8月15日将有2-3款机器人参加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核心竞争力在于自动化团队积累、金属工艺(压铸/冲压/机加)及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已为索菲娅机器人提供组装优化服务。
· 服务器与液冷业务:液冷领域已实现GB200液冷板、GB300机柜CDU下半年出货,单机价值量高;电源业务通过赛尔康布局一次电源认证,二次/三次模块电源获大客户订单,2026年贡献收入;散热业务为AMD游戏显卡风扇模组大批量出货,2024年收入约1亿,目标五年内达百亿规模;客户以北美芯片大厂为主(除AMD外因保密要求未披露),初期份额较低但毛利水平高(台资/欧美厂商主导,毛利大几十)。
· AR/VR眼镜业务:与陆逊梯卡合作AI眼镜组装,2025年预期出货1000万副,2026年2000万副,现有零组件单机价值100+元;计划通过外延并购补齐光波导等光学模组能力,目标构建光学设计与制造能力,目前收入体量为行业第二梯队(仅次于歌尔),声学模组等核心部件已具备自研能力。
5、资本开支与产能规划
· 资本开支重点方向:2025-2026年新项目数量同比翻倍,驱动资本开支增长,重点投向钢壳电池(2025年3款→2026年13款,含手机/手表/pad/笔电)、VC均热板(钢铜混合技术,需扩产CNC设备)、液冷板/CDU产线;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可复用至未来新项目,投资回报率考核严格,优先保障高毛利项目。
· 业绩指引与增长预期:2025年上半年业绩已预告,消费电子行业上下半年收入通常四六开,全年业绩可据此推算;钢壳电池、VC均热板、服务器液冷/电源等新项目将驱动未来收入加速增长,资本开支不会对短期业绩造成显著压力,2026年模组业务、海外业务、汽车业务等内生板块有望贡献1300亿收入。
QA
Q:大客户是否会要求公司到美国投资,以及若需投资是否存在难度?
A: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大客户不会要求将消费电子小件及模组环节拿到美国生产,短期内(3-5年)也看不到转移迹象。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工成本较低,工程师能力、制造业水平及配套能力较强,美国3-5年内难以达到同等水平,且苹果CEO库克也表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生产仍会放在境外其他地区。不过,在服务器等新领域,由于公司已在德州达拉斯设有工厂,且与大客户计划在德州建设的服务器工厂地理位置相近,存在在美国本土生产的可能性,这将促进德州工厂业务发展,助力其扭亏为盈。若在美投资新领域,公司具备相应的基础和潜力,难度相对可控。
Q:不考虑外延并购,公司现有业务如何实现2000亿收入及100亿利润的长远目标?
A:现有业务主要通过以下板块实现增长:一是传统结构件和功能件业务,去年收入约150亿、利润超20亿,未来受益于折叠屏、钢壳电池、VC板及新散热方式的大规模应用,到2030年收入有望达500亿,利润约60亿;二是模组业务,去年收入10-20亿,未来将拓展至笔记本电脑trackpad、键盘等模组,收入规模预计达150亿;三是海外业务(含赛尔康),公司在北美、印度、越南布局早,实现关键产品海外量产交付及“中国大陆研发全球交付”,未来海外收入有望达500亿;四是汽车业务,收购江苏科达后,未来收入体量预计达100-200亿。上述板块内生增长合计可贡献约1300亿收入。
Q:公司在下游领域(如人形机器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A: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长期的研发与客户积累,例如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早期便与汉森机器人(索菲娅)合作,积累了客户资源、工艺研发及解决方案能力,且公司自创业初期就配备自动化团队,与相关领域需求高度匹配;二是工艺齐全,在金属加工(压铸、冲压、机加、CNC等)、轻型滚塑壳等方面有深厚积累,可横向扩展至各类下游领域的结构件和功能件生产;三是整体解决方案能力,能够整合模切、冲压、CNC、组装、注塑等多种工艺,为客户提供模组或次组装形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这在产品复杂化趋势下成为客户选择供应商的重要因素。此外,公司每年研发投入保持较大增长,在服务器电源、散热(液冷/风冷)、眼镜模组等领域持续投入。
Q:今年全年的业绩指引如何?资本开支对业绩影响如何?
A:关于全年业绩,公司已预告上半年业绩,按照消费电子行业普遍的上下半年四六开规律,全年业绩目标可据此推算,具体数字不便透露。资本开支方面,今明两年新业务项目数量大幅增长,如钢壳电池从今年3款(2款手机+1-2款手表)增至明年13款(涵盖手表、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VC均热板领域明年两款高端机型将采用钢铜混合方案,其80%的零组件生产份额由公司承担(单价约十几美金),因此设备更新需求大,计划扩充数千至上万台CNC设备,资本开支较往年有所增长。但资本开支是有针对性的,公司会精简不必要开支、减少冗余投资以提升回报率,且设备多为通用设备可复用,预计不会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Q:服务器电源和液冷板今年和明年的收入及利润体量如何?主要供给的客户有哪些?
A:客户方面,因保密要求,仅能公开AMD,其他主要为北美几家大型芯片公司,具体名称不便透露。收入方面,去年算力散热相关业务收入约1亿多元,未来五年内目标实现百亿左右的收入规模。
Q:公司在AR领域尤其光波导方面,如何与歌尔、舜宇、水晶等领先光学厂商竞争?
A:在AR眼镜领域,歌尔是收入体量的领先者,公司目前处于二三名的水平。公司优势在于能为国内品牌提供组装服务,且具备声学模组等主要模组的生产能力;主要欠缺的是光学模组。未来计划通过外延式并购补齐光学显示能力,以提升在AR光波导等领域的竞争力。
Q:冷板和CDU下半年出货后,在大客户或核心客户处的份额大概是多少?
A:初期份额不会太高。北美客户的业务需通过芯片厂和ODM厂共同认证,公司已通过两边认证,后续将逐步扩大在代工厂的渠道。液冷和风冷领域目前主要由台资和欧美公司主导,毛利较高,公司正逐步进入以保持较高毛利水平。
Q:公司在服务器领域是否有整机环节或其他环节的外延计划?
A:公司在服务器领域会寻找合适标的,计划在服务器组装、服务器电源等环节陆续开展合作(部分未达公告标准的合作可能逐步落地)。8月20日公司将主办深圳上市公司协会组织的服务器基础设施研讨会和发布会,届时将展示服务器电源、散热等产品,并与更多客户推进合作。
Q:公司为什么可以切入液冷领域?能否介绍一下相关发展历程?
A:公司切入液冷领域主要基于以下原因及发展历程:首先,公司在微型均热板、VC均热板、石墨片等散热产品领域已有技术积累,并敏锐观察到随着算力升级,服务器散热及连接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其次,公司从三年前开始组建散热业务团队,通过引进台湾系厂商人才,重点布局研发、市场开拓及生产制造环节。目前,公司已与主流芯片厂、服务器厂商建立接触,承接了多个NPI(新产品导入)项目。未来,随着技术积累深化及NPI项目逐步落地,液冷业务的收入和项目数量有望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