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上半年业绩概览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合并收入7.13亿元,同比增长11%;剔除股份支付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后净利润9136万元,同比增长20.99%;报表归母净利润5193万元,同比下降37%。
· 两大核心业务中,FibroScan系列上半年收入6108万元,同比增长11.25%,环比增长17%左右,剔除相关因素后利润1115万元,同比增长16.98%;自有药品赛可平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5.75%,剔除股权激励等因素后利润增长约5%。
2、FibroScan业务发展与市场动态
· FibroScan设备投放量目前仍按原计划推进,包括今年计划及三年目标,未因行业趋势调整;公司将于2025年9月召集海外高层会议制定新的发展计划以适应行业变化。
· GO和BOX设备检测量呈现差异化特征:GO设备已投放两年多,主要面向中小医疗机构,目前平均单月检测增速约25%;BOX设备2025年开始推广,结算数据有限,单月检测量代表性不足。
· 海外与国内检测分成存在不均衡:海外检测次数较少但分成以美元结算,收入较好;国内检测次数较多但分成收入较低。
· 2025年上半年全球设备投放量超300台,其中国内投放占比高,主要源于与爱康的合作,上半年完成140家投放,120多家已逐步投入使用,部分数据和分成收入陆续结算中。
3、区域市场表现与增长驱动
· 北美市场表现亮眼,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6%,主要得益于销售人员增加及薪酬投入加大、2024年首款新药上市推动行业认知提升、医保报销政策支持以及罗沙新适应症上市预期等因素。
· 欧洲市场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11%,主要因英国大订单未在上半年贡献利润;国内市场收入同比下降4%,与加大设备投放但尚未结算相关。
· 按次收费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主要来自海外市场,其中美国是分成模式和装机的主要区域,投放点集中在基层医疗机构。
4、与诺和诺德战略合作及行业影响
· 公司与诺和诺德于2022年达成战略合作,核心目标为共同推进NASH早期诊疗、提高患者及医疗相关方对疾病的认知以提升就诊率;双方合作不涉及明确的量化目标(如设备保有量、检测量),但合作方向和路径明确。
· 诺和诺德Semaglutide于2025年8月15日获FDA批准NASH适应症,标志着NASH治疗从“0到1”进入“1到N”阶段,有望提升市场对无创诊断的需求,公司将通过合作进一步推动FibroScan在全球市场的渗透。
5、药品业务与中药板块发展
· 中药业务上半年电商渠道表现突出,收入同比增长59%,主要受益于国家对肥胖及脂肪肝的重视、全民健康意识提升、处方药在保健及OTC领域的消费者认可度提高,以及公司加大分散投放、患者筛查转化和全程管理带来的用药周期延长。
· 中药业务历年三四季度业绩通常优于上半年,2025年下半年有望延续增长趋势。
6、订单交付与战略合作进展
· 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处于历史高位,包括英国订单及与跨国药企的合作订单,前期商务谈判、协议签订及招投标已完成,正进入订单交付和实施阶段,执行周期从2个月到3年不等,部分订单将在2025年三季度开始贡献业绩。
· 与勃林格殷格翰(BI)的合作属于市场准入及认知提升层面的深度合作,类似与诺和诺德的战略合作模式,并非直接订单合作。
7、创新业务与产品研发进展
· 泰来科业务半年度收入增长,亏损收窄;FDA临床进展顺利,国内NMPA审批同步推进中,此前FDA临床已完成进入观察期,临床数据读出将按原计划实现。
· 泰来科无创治疗技术已获欧洲CE认证,在全球累计完成约两三千例治疗,其销售模式可能包括大设备销售及PPU(按次收费模式),未来或并存多种模式拓展市场。
· 新加坡子公司重点推进无创治疗的视觉靶点技术研发应用,加强视觉技术与影像诊断AI结合以提升超声治疗点定位准确度,核心聚焦算法优化与技术突破
8、长期发展战略与行业趋势
· 公司使命为“让每个家庭远离肝癌”,战略聚焦肝癌前期检测、药品干预及全程患者管理,致力于从根本减少肝癌发生风险。
· 行业层面,NASH领域正从研发黑洞进入快速发展期诺和诺德Semaglutide获批推动行业从0到1迈向1到N阶段公司将持续深化与跨国药企合作推动无创诊断成为临床终点标准。
· 随着设备保有量增长,探头校准服务有望成为新的收入来源设备卖出后通常每年需校验一次部分设备在质保期内提供免费校验服务长期看校准费收入将随装机量增加逐步释放。
QA
Q:诺和诺德Semaglutide获批NASH适应症对公司有何促进作用?
A:诺和诺德Semaglutide获批NASH适应症,标志着全球跨国巨头正式开启NASH领域从1到N的发展,是全球NASH患者的福音。公司与诺和诺德合作旨在共同推进NASH的早期诊疗,提高患者、医疗保健提供者及其他相关方对该疾病的认知度,从提升认知到提高就诊率是大势所趋,公司将顺势而为。
Q:中美赛可平获批后,近期经销商拿货意愿是否提高及公司在手订单情况如何?
A:Semaglutide于8月15日刚获批,时间较短,目前尚未看到经销商拿货意愿有明显反馈。公司与诺和诺德的合作自2022年已开始,当前在手订单处于历史新高,包括英国订单等项目,前期商务谈判、协议签订、招投标等工作已完成,订单实现过程及未来合作等短期内将对业绩有利润贡献。
Q:受益于Semaglutide获批及与诺和诺德合作深化,FibroScan型号投放量今年和明年是否有新预期?
A:公司此前已设定FibroScan投放量的今年计划及三年目标,目前目标不会更新,仍围绕原计划推进。为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公司将于九月份召集海外高层会议,制定相应发展计划和行动方案。
Q:FibroScan的GO和BOX型号目前每月检测量情况如何?国外与国内检测量比较是怎样的?
A:GO型号最初在欧美投放,已有两年多历程,主要应用于中小医疗机构,目前平均单月检测增速约25%;BOX型号从2025年开始较好推广,存在分成模式应用,目前结算数据少,单月检测量数据代表性不足。整体而言,海外检测次数少,但分成比例或数额(以美元计)较好;国内检测次数可能多,但分成收入较少,呈现不均衡状况。
Q:公司与诺和诺德战略合作的具体内容、阶段性目标(如设备保有量、检测量、全球市场医院覆盖计划)是什么?
A:公司与诺和诺德于2022年达成战略合作,主要目标包括共同推进早期诊疗、提高患者和医疗相关方对疾病的认知以提升就诊率。双方合作基于共同需求,药企需找到患者并进行疗效检测,公司则期望提升诊断需求并通过设备进行全程管理,但具体量化愿景计划(如设备保有量、检测量、地区覆盖等)目前不便披露。
Q:Q2业绩加速是否由大订单驱动?下半年英国、礼来和勃林格殷格翰等大订单交付情况如何?二股东进展是否有可披露信息?
A:行业已从0到1步入由1到N的发展趋势,跨国大药企订单需求通常在阶段时间内完成交付与实施,目前相关大订单已在手,执行期限不同(2个月至3年不等)。关于二股东进展,目前没有更多可披露的信息。
Q:上半年设备投放数据中,中国、北美、欧洲的投放量分别是多少?国内投放的推动因素有哪些?
A:上半年设备投放量超300台,大部分由国内完成,其中国内投放主要得益于与爱康的合作,上半年已完成140家投放,120多家已逐步投入使用,数据及使用分成都在陆续结算中。国内除爱康合作外,公立机构体检中心是重点发展方向。
Q:美国地区大设备销售高增长是否受诺和诺德助力显著?欧洲和中国上半年增速如何,全年增长预期怎样?
A:上半年整体增长主要源于北美市场,同比增长36%。其增长原因包括:北美团队加大投入,销售人员及薪酬增加,推动业绩增长;2024年第一款新药上市,提升了行业认知,并促进医保报销,对行业有明显推动作用;罗沙新适应症上市在即,检测需求提升,同时与部分战略合作成果逐步体现。欧洲上半年同比下降11%,主要因英国大订单在上半年未贡献利润,药企合作增长约11个百分点。中国上半年同比下降4%,主要与国内加大投放模式有关,部分投放对收入利润的影响尚未结算。欧洲和中国全年增长预期暂未明确提及。
Q:剔除汇兑影响后,艾克森二季度收入和利润的同比增速是多少?
A:单从艾克森拆分数据看,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1%,剔除汇兑因素后利润增长16.98%,收入环比增长16.77%。但二季度单季度同比增速手头数据未拆分,需后续核算。
Q:中药业务上半年在去年高基数下仍表现良好的原因是什么?
A:中药业务的增长源于之前从院内向院外转移的决策及定价提升。今年上半年主要因电商表现突出,收入同比增幅达59%。原因包括:国家对肥胖及脂肪肝重视程度提升;全民健康意识增强,与经济环境有关,使得库班需求增加,处方药、保健及OTC产品易获消费者认可;公司医疗战略加大投放力度,对筛查患者进行转化,加强肝病患者全程管理,提升用药周期(DUR提升),随着管理患者人数增加,医疗优势逐步显现,对软膜片需求逐步释放。
Q:中药业务全年业绩展望如何?下半年是否与上半年水平相当?
A:通常三四季度业绩会比上半年稍好,这是历来的表现。
Q:泰来科项目的进展情况如何?
A:泰来科项目半年度收入增长,亏损收窄。FDA临床进展顺利,国内NMPA审批同步稳步推进。FDA临床已完成,目前处于观察期,临床数据读出将按原定计划实现。
Q:英国和尼来订单的执行时间及三季度业绩影响?
A:英国和尼来订单的前期商务工作(包括协议签订、招投标等)已完成,后续将根据需求逐步释放订单。三季度会有部分订单逐步实现并体现在业绩上,具体金额需根据订单结构确定。
Q:与BI扩大合作是否涉及实质订单?
A:与BI的扩大合作类似与诺和诺德的战略合作,重点在于市场准入、提升相关方认知及协助推广等深度合作,而非仅局限于订单层面。
Q:爱康国宾合作的检测数据、单中心检测量及分成模式?
A:爱康国宾目前有一百多家中心投入使用,各中心因安装培训、系统对接、正式使用签协议等流程进展不同,检测数据不均衡且未结算。爱康每年有800万人次检测量,不同体检中心自身检测量亦不均衡,存在个别中心表现较好或较差的情况。与爱康签订集团合作协议,各中心政策一致,但单中心检测量数据及每台收益涉及商业机密,不便披露。
Q:公司在欧美市场除FibroScan外的产品及体检领域机会?
A:体检概念主要存在于国内,海外以家庭医生模式为主,公司在欧美市场除FibroScan外,将结合当地家庭医生体系及医疗需求探索机会。
Q:FibroScan探头校准费的收费模式及增长潜力?
A:探头校准费收取规则为:使用次数达到一定标准或每年需校准一次,部分设备在销售时会提供前几年免费校准服务(类似车辆保养)。随着装机量增加及使用时间推移,探头校准费有望成为收入来源之一。
Q:器械业务按次收费增长的来源市场及美国市场的贡献?
A:器械业务按次收费今年同比17%的增长主要来自海外市场,其中大部分分成模式和装机集中在美国,欧洲同期下降,国内上半年投入未结算。上半年器械收入(含大设备和按次收费)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美国市场,按次收费的投放点基本在基层医疗机构。
Q:礼来是否计划将FibroScan作为其NASH药物三期临床的主要终点,公司是否与礼来加强了合作?
A:公司与礼来的合作一直存在。若FDA将无创诊断作为NASH药物研发的临床终点标准,将是行业里程碑事件,能缩短药企三期临床研发周期1-1.5年以上,降低研发成本,同时为公司带来大量临床研究订单需求。公司凭借丰富的肝穿数据对比及真实世界数据积累,具备核心竞争优势,但目前该标准是否变更仍不确定。
Q:参股公司泰拉克良的业务进展、收费模式及公司新加坡子公司的业务规划如何?
A:泰拉克良作为参股公司,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对公司利润影响较小。其已获欧洲CE认证,在FDA临床获批前全球已完成约2000-3000例治疗,单诊所年治疗200多例具备可行性,单例治疗时间不到1小时,若患者充足利润可观。销售模式可能包括设备销售、按次收费(PPU)及租赁三种模式并存。新加坡子公司重点加强视觉技术与影像诊断AI应用,核心是解决无创治疗中的靶点定位问题,通过算法提升定位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