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与市场环境分析
· 全球光伏需求与中国出口情况: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达212GW,同比增长107%;光伏电池出口规模41GW,同比增长43%。海外组件产能因组装环节技术和投资强度低而快速发展,但电池环节因投资强度大、技术迭代快,海外对中国电池出口依赖性强。
· 国内产能出清与反内卷进展:2023年底至2024年光伏行业进入阶段性产能过剩,2024年至2025年经历一年八个月的产能出清,目前已进入后半程。产业链价格(硅料、硅片、电池、组件)有效提升,龙头企业盈利恢复,预计2025年底反内卷措施将取得阶段性成效。
2、公司经营业绩与市场布局
· 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上半年业绩同比下滑但亏损收窄,主要受一季度二季度去产能周期中产业链价格下行影响,公司通过控制产能开机率减少亏损,按季度看经营状况处于改善中。
· 海外销售占比显著提升:海外销售占比从2023年的10%左右、2024年的23.8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1%以上。主要市场包括土耳其、印度、南美、中东等组件产能集中区域,是当地重要供应商,并通过港股上市(2025年5月8日)获得融资支持海外发展,成为中国光伏行业首家A+H两地上市企业。
3、海外产能布局与市场策略
· 海外产能项目进展:阿曼项目因美国BBA政策影响在寻求解决措施;土耳其2GW项目合作预计2026年初实现出货,将完成海外产能布局从0到1的突破,且完全按美国IRA法案规定推进。
· 对美供应规划与IRA法案应对:美国IRA法案对股权、债权占比及技术入股有详细规定,公司在土耳其项目中按其要求合作,同时关注IRA政策变化,认为美国新能源需求(如AI和算力中心电力需求)对光伏依赖度高,市场存在机会。
4、反内卷对公司的影响
· 反内卷措施对电池环节的影响:反内卷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标准推动产能出清,电池环节作为技术竞争核心,龙头企业若保持技术领先(高效率、低成本)将受益。当前电池价格已上涨约30%,且组件价格传导开始显现(如华南华电招标价格提升)。
· 上下游价格传导与盈利展望:上游价格上涨后传导力度初期不顺畅,但随着反内卷推进,产业链价格修复,公司管理层对行业盈利改善有信心,预计年底有望实现盈亏平衡,盈利提升将通过技术领先和成本控制实现。
5、技术研发与产品升级
· TOPCon技术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TOPCon技术研发聚焦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目前入库效率接近26%,对应组件功率635-640瓦批量出货;670瓦组件技术已突破,但需平衡投资回报与运营成本。成本控制方面,银包铜、镍浆等降金属方案效率与纯银浆差异小(0.01-0.05%),正进行可靠性验证(IEC 61215标准)。
· BC技术与叠层电池布局:BC技术布局较早,结合Power BC和Sharp技术,中试线组件功率达655-660瓦,但因成本和投资问题暂未大批量产;叠层电池实验效率达32.1%,目前处于跟进阶段,未投入主要精力,需解决技术问题。
6、财务与成本管理
· 海内外盈利水平与销售占比预测:海外销售价格比国内高1.5-2分/瓦(受客户结构、需求应用等影响),2025年下半年海外销售占比预计维持50%左右,与国内基本持平,将根据全球组件需求结构调整。
· 成本控制与资产负债优化:非硅成本年底预计有近10%降幅,能耗水平低于行业平均,兼顾质量与成本;港股上市后资产负债率改善,从年初约80%降至6月末73%左右,目标控制在70%以内,负债以长期负债为主,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货币资金充足(账面42亿,实际管理约60亿)。
QA
Q:公司海外产能布局战略及最新进展如何?
A:公司国际化布局正从产品出海向产能出海转变。阿曼项目受美国7月BBA政策影响,目前仍在寻求解决和规避措施;为加速进展,已与终端客户在土耳其合作2GW项目,预计明年初实现产品出货,将完成产能布局从0到1的突破。全球其他地区布局也因美国政策及国际环境变化,持续推进产能出海转型。
Q:反内卷措施对公司电池环节的影响及未来预期怎样?
A:国家层面反内卷主要从控制落后产能、限制低价竞争、提高技术标准三方面推进,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硅料价格涨幅显著,硅片和电池片也有不同幅度上涨,其中电池片价格涨幅约30%。公司对国家反内卷措施有较强信心,认为光伏行业竞争核心是技术驱动,电池环节将成为竞争关键。只要保持电池技术行业领先(高效率、低成本),就能持续扩大市场份额;近期华南华电招标中组件价格已有效传导,反映出反内卷措施的阶段性效果。
Q:公司海外销售与国内销售的盈利水平是否有差异?今年下半年及明年海外销售占比的预测如何?
A:海外价格通常比国内高1.5分到2分/瓦,具体差异会随市场情况波动,例如今年上半年531国内需求激增时差异有所缩小,未来目标保持这一差异水平。今年下半年及明年海外销售占比预计将延续上半年52%左右的水平,整体保持稳定波动。海外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土耳其、印度、南美等组件产能集中度较高的地区,同时会为新兴市场预留部分市场份额作为未来补充。
Q:今年电池单瓦盈利趋势如何?年内是否有望达到盈亏平衡?
A:三季度电池价格预计将出现修复,带动盈利情况改善,具体数据以三季报披露为准。公司管理层正通过N型技术转型政策红利与内部经营管理优化、技术降本等多方面努力减亏,目标是在年底实现盈亏平衡。
Q:公司针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的对美供应规划及合规方案是什么?
A:公司在土耳其的项目已完全按照IRA规定开展合作,目前处于观望美国IRA政策变化的阶段。美国市场对新能源依赖度较高,尤其是AI和算力中心建设带来的电力需求增长,但核电和火电建设周期长,无法满足短期需求。公司前期依据IRA规定推进土耳其项目,后续海外项目规划将根据IRA政策变化进一步调整。
Q:公司TOPCon技术的效率提升路径、时间表及BC技术布局情况如何?
A:TOPCon技术效率提升方面,目前外延自动化入库效率接近26%,对应组件功率已实现635-640瓦批量出货;670瓦组件技术已突破,但受投资回报和运营成本因素影响,将根据市场对组件功率的需求实时推出。成本优化方面,公司在银包铜和镍浆降金属方案上取得进展,效率与纯银浆差异极小(0.01-0.05个百分点),但可靠性仍在验证中(IEC 61215一倍实验通过,更高倍数实验持续跟进)。BC技术布局方面,公司布局较早,结合Power和Sharp技术路线,去年年初已形成成型产品,目前中试线组件功率达655-660瓦,但因成本和投资问题暂未大批量产。
Q:美国出口退税政策预期及印度市场需求对公司三季度业绩的影响如何?
A:美国出口退税政策对公司经营影响不大,国内一线电池厂产能一直满开,无法满足短期额外需求,组件厂商虽因退税预期短暂增加产能,但两周后恢复正常,整体仍为订单推动式生产。印度市场需求持续强劲,是公司目前主要市场之一,占比较大。
Q:公司年底前TOPCon高功率产能升级进度及高功率组件溢价水平如何?
A:年底高功率产能升级进度取决于市场对高效产品的接受度及高功率组件溢价水平,目前公司技术储备充足,但具体升级数量难以确定。当前高功率组件溢价约为半分到一分,投资回收周期是产能升级的重要考量因素,若行业净利润转正,技术推进速度可能加快。
Q:公司对晶硅电池技术方向(含BC、叠层电池)的储备及发展规划是什么?
A:晶硅电池技术方向上,TOPCon是当前量产主力技术,行业正寻求向660-670瓦组件突破;BC技术方面,公司已突破技术门槛,除TBC外,还储备了可降低10%-20%成本的新型BC技术;叠层电池方面,公司实验设备已实现32.1%的效率,目前处于跟进阶段,因存在较多技术问题未投入主要精力,后续将持续提升效率。
Q:公司海外组件产能建设情况如何?海外出货占比能否进一步提升?
A:海外组件产能增长迅速,上半年电池出口同比增长43%以上,反映出海外组件产能落地速度加快。目前海外出货占比已超过50%,短期内计划维持国内外5:5的比例。未来将根据全球组件需求结构调整,若国内需求下降,会通过其他海外市场替代以保持或提升海外占比。同时,公司会多维度分析各国需求、现状及价格,严格控制单一国家市场风险。
Q:如何展望国内和海外电池价格走势?
A:海外电池价格受出口退税传闻等短期因素影响可能出现波动,若政策落实,需求激增可能导致短期价格调整;长期来看,海外价格将维持与国内的价差,因公司在海外品牌议价能力强劲,且海外市场对品质和技术要求高,能接受一定溢价。国内方面,政府主导的“反内卷”行动推动产业链价格提升,解决了成本与销售倒挂问题,这是中国光伏产业战略方向的改变,具有可持续性。随着市场化和法治化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将提升,技术标准提高有助于改善供需错配,预计下半年产能出清后,明年将迎来集中度提升、供求关系改善及企业盈利水平提升的局面。
Q:公司二季度毛利率表现不佳,在国内终端强装政策结束、未来海内外出货结构预计维持50:50的情况下,下半年毛利率走势如何?
A:毛利修复与公司整体盈利提升直接相关,期间费用占比较小。目前三季度硅料、硅片等产业链环节价格已有较大修复,公司在行业中具备一定议价能力,毛利有望实现较大改善。管理层计划年底实现局部减亏并达成盈利平衡,这需要毛利率修复至以往平稳市场的平均水平。
Q:市场对TOPCon电池等新技术驱动行业走出独立行情有较高期待,但公司当前对技术迭代似乎并不积极,是否对涨价及涨价时间点存在顾虑?
A:公司对电池行情盈利有信心,这基于行业协会反内卷措施加码及公司内部管理与技术优化的双重作用。技术迭代需选择合适时间点,除技术本身和市场情况外,还需考虑市场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与认知周期。若在周期初期大规模投入,可能给公司带来较大运营压力,尤其在规模较大时。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对新技术投资相对谨慎,而2023年TOPCon快速替代PERC是因当时行业盈利良好,新技术溢价空间大,属于锦上添花,与当前市场情况不同。
Q:公司如何解决海外产能量产达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文化差异、人员素养等?
A:公司在海外产能布局时已对相关问题进行充分论证,0到1阶段选择土耳其并与光伏行业客户合作,利用合作伙伴对光伏领域的了解及当地较好的工业基础。同时,通过国内派遣人员、钧达负责当地工人培训等措施保障过渡。目前从合作进展和项目施工进度看,情况与以往出海案例存在差异,整体进展顺利。
Q:海外产能的工人招聘和培训由谁负责?
A:工人为当地招聘,培训由钧达股份负责。
Q:公司当前的能耗水平、非硅成本水平如何?在银价上涨背景下,公司成本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优势是否有变化?年底的降本目标是多少?
A:公司在运营中会兼顾成本与质量,不会一味追求低能耗而降低成本,目前能耗处于行业较低水平。非硅成本方面,到年底预计会有将近10%的降幅。
Q:公司目前的库存水平如何?港股上市后资产负债率有何改善?后续对资产负债结构的规划及优化方式是什么?
A:库存水平方面,相较于去年和今年年初有所下降,公司对存货管理的颗粒度细化至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等科目,处于行业佼佼者水平,后续将进一步细化管理。资产负债率方面,从去年12月31日的近80%下降至今年6月30日的约73%,后续目标是降至70%以内。改善措施包括:一是提升盈利能力,随着行业盈利能力修复,未来会进一步改善;二是得益于港股上市(5月8日上市)募集资金带来的资本结构优化。目前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账面上货币资金约42亿元,实际管理资金约60多亿元,流动资产远大于流动负债,负债结构中50%以上为长期负债,短期负债较少,资产负债结构良性,有信心穿越行业周期并实现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