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业绩表现与财务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核心财务数据: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4亿元,同比下降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24%;扣非后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28%。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核心产品销量稳步增长、成本管控加强(采购成本及各项费用支出降低),以及药品商业业务剥离后不再对经营造成拖累。
· 现金分红政策:公司持续实施稳定的现金分红政策,2025年上半年拟每股派息0.15元,这是上市后的第五次半年度分红,在平衡业务发展与现金流的前提下积极回馈投资者。
2、核心产品与业务板块表现
· 收入下滑与利润增长的原因分析:上半年收入下滑主要受多因素影响:一是藤黄酸因湖南地区执行集采价格(0.52元/天)导致收入承压;二是已剥离的商业公司去年上半年贡献1700万元收入,今年不再纳入;三是部分集采产品价格调整;四是呼吸用药(小儿急性咳嗽、强力枇杷膏、枇杷露)收入同比下滑7000-8000万元。但心脑血管和骨科用药稳健增长,院内渠道保持双位数增长,咽喉含片增长10%,中药创新药神奇健骨片销量同比增长70%,化药心脑血管及抗感染品种(美托洛尔片、头孢克肟、厄贝沙坦、莫沙必利)增速较高,多产品矩阵展现抗风险能力。
· 心脑血管与骨科用药增长:心脑血管领域的血塞通片和分散片上半年增速超20%,创近年新高,主要得益于一、二终端覆盖提升及集采扩围;骨科用药等中老年慢性病品种无明显季节性差异,随着覆盖增加和学术推广深化,未来有望放量至5-10亿体量。
3、创新药研发与管线进展
· 中药创新药成果与规划:2025年上半年已获得香缇解热颗粒、止意颗粒2个中药创新药临床批件,妇科止血消痛临床批件即将获批;6月拿到羊血祛风止痛颗粒生产证书。中药创新药研发进入收获期,未来计划每年获批1-2个品种,通过方盛融科子公司承接项目、优化研发流程(如SOP完善)加速推进。
· 化药创新药布局与模式:8月购买中国药科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化药一类专利(新一代JAK小分子抑制剂,聚焦自身免疫性疾病),计划2027年上半年中美临床双报。采用“PIC模式”(药企主导+IP+CDMO),通过子公司暨大基因团队在全球搜集青苗项目,以较低成本锁定产权,联合CRO/CDMO按里程碑推进,后期产业化由公司主导,降低试错成本并提升确定性。
4、重点产品商业化与市场准入
· 养血祛风止痛颗粒放量预期:该创新中药用于头痛/偏头痛,董事长亲自牵头商业化,参考过往品种(小儿寄辛2021年覆盖240家医院收入1200万,玄奇酵母片2023年9个月覆盖400家收入3200万),预计顺利进入国谈后,2026年保守收入数千万,长期有望过10亿。目前已启动市场布局、准入准备及专家路径指南准入工作,临床反馈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
· 基药目录与集采应对:积极准备核心独家医保品种的基药目录调整申报,通过专家指南、真实世界研究等提升准入概率,若成功进入有望借助政策和营销推动老品种放量,但存在政策不确定性。集采品种通过拓展一、二终端及优化营销覆盖,降低单一渠道依赖风险。
5、研发投入与费用管控
· 研发费用率与投入规划:研发投入以项目为导向,统筹短期利润与中长期发展,通过方盛融科承接部分项目、会计估计变更(二期临床后费用资本化)平衡研发费用。2025年4月会计估计变更后,研发费用资本化时点提前,预计全年研发投入保持稳健,重点支持中药创新药和化药创新药管线推进。
· 净利润率提升空间:上半年销售净利率提升受益于核心品种销量增长(规模效应降低边际成本)、生产工艺优化(单位成本下降)、亏损业务收窄及非主业剥离。未来随着骨科、心脑血管等核心品种持续上量,创新药逐步贡献收入,净利润率有望逐步提升,但短期受创新药推广费用影响,提升幅度需动态评估。
6、子公司与非主业剥离
· 亏损子公司减亏进展:上半年亏损主要来自方盛绿荷和阜阳子公司,方盛绿荷今年减亏,阜阳子公司收入从去年上半年500万增至1400万,亏损从800万收窄至500万,预计明年有望打平;云南阜阳博雅明年也有望实现转变,主要得益于工艺优化、市场开拓及海外客户认可。
7、重点品类展望
· 呼吸系统产品全年预期:上半年呼吸类产品受季节性因素(流感发病率低、暖冬)影响收入下滑,8月环比改善,若四季度呼吸道疾病高发,有望部分弥补上半年缺口,全年增速需结合天气和市场需求综合判断,但预计不会比上半年更差,多产品矩阵可对冲单一品类波动风险。
QA
Q:公司中药创新药重磅品种的预期以及化药创新药分子的后续规划是怎样的?
A:中药创新药方面,公司已步入收获阶段,今年获批一个品种,预计明年也将获批一个,远景规划为每年获批1-2个中药创新药,以丰富产品矩阵并提升综合竞争力;化药创新药方面,今年8月购买的药科大化药专利是一款结构新颖、选择性高的新一代JAK小分子PI,主要聚焦自身免疫性疾病,确定修正后将与头部CDMO合作开展申报,按节奏预计在2027年上半年进行中美临床双报。
Q:公司在化药创新药领域采用的创新模式(PIC模式)具体是怎样的?
A:PIC模式即药企继承前期VC身份,承担IP部分身份并主导项目经营。由暨大基因子公司(二三十人成熟团队)主导,在全球搜集引入创新药物青苗项目,经评估预立项后筛选优质项目,以较低代价锁住项目产权;成立子公司,以药企控股主导方式将项目放入其中,结合CRO和CDMO快速里程碑式推进,到临床批件或二期数据阶段后推进产业化商业化,且二期做完前仅支付很少费用,以防控项目风险并调动各方推进项目。
Q:公司在基药目录方面有哪些新进展,哪些产品有集采预期,以及未来放量节奏如何?
A:公司积极关注医保和基药这一核心药品身份,了解到近两年基药目录调整将推进,已针对核心品种(尤其是独家医保品种)做了专家目录指南、共识、真实世界研究、临床分析等充分准备以推进基药准入;目前集采政策三季度鼓励进民营、基层,但量无强制约束,若核心品种通过基药突破,借助相关政策及公司营销推进,老的成熟品种有望迎来新的放量周期,不过基药目录调整由国家卫健委主导,存在进与不进的不确定性及市场开拓、政策准入风险。
Q:公司对创新中药养血祛风的销售前准备工作、放量节奏及市场前景有何规划?
A:养血祛风作为公司重点创新中药,目前已启动多项销售前准备工作,包括由董事长亲自牵头推进市场布局与开拓,并着手开展专家路径指南准入、真实世界数据搜集与整理等工作,同时江苏地区的官网建设及国谈准入准备也在进行中。关于放量节奏,参考过往创新中药推广经验(如小儿寄辛2021年覆盖240家医院实现1200万收入,玄奇酵母片2023年9个月覆盖400家医院实现3200万收入),若该产品顺利进入国谈并达成理想价格,明年保守估计可贡献数千万元收入,长期来看有望成为10亿级品种。其市场潜力在于填补了国内偏头痛治疗领域缺乏三期临床循证证据的空白,作为慢性病用药(每日2次、每次2袋,12周为一疗程),具备长期客单价优势。
Q:公司非主业子公司的亏损情况及未来减亏预期如何?
A:上半年亏损主要集中在方盛绿荷和阜阳子公司。方盛绿荷今年预计实现减亏,阜阳子公司通过工艺优化改进,今年上半年收入接近1400万元(去年同期500万元),亏损降至500万元(去年同期800万元),减亏幅度显著,预计明年有望实现收支平衡。云南阜阳博雅子公司明年也将迎来关键转变,随着海外市场开拓及产品认可度提升,未来业绩有望改善。
Q:公司在中药创新药板块的中长期布局和规划是怎样的?以及如何看待中国创新中药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
A:公司中药创新药板块布局重点在于现有核心产品的持续放量及研发管线的加速推进。对于已获批产品,如小儿寄辛和养血祛风片,将通过扩大终端覆盖(包括持续加大二三终端覆盖,适时推向院外终端)、深化学术推广与品牌建设(如开展全国巡回“方盛大讲堂”培训经销商及医药代表,强化药品安全性、疗效优势的传递)来推动增长。其中,小儿寄辛上半年新增覆盖超300家公立医疗结构,累计覆盖一千五六百家,销量同比快速增长,未来有望达到5到10个亿体量;养血祛风片针对细分大赛道,已为其上市放量(包括经销商选择、覆盖策略、国谈价格争取等)准备数月,潜力较大。研发方面,公司正通过优化研发流程(完善SOP)、加大资金投放(研发费用)、与外部合作(如横琴融科方盛中药研发子公司,划分科室协同推进)等方式加速研发进程。对于中国创新中药发展趋势,公司认为随着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机遇的到来,以及公众对中医药认可度和物质水平的提升,具有明确安全性和疗效的创新中药品种需求旺盛,有望替换部分疗效性、安全性不明确的老品种,迎来提质升级的历史性机遇,公司凭借先发优势将进一步加快发展。
Q:公司全年研发费用率预期及未来研发投入水平如何?
A:公司研发费用以项目为导向,统筹考虑短期利润与中长期发展平衡。通过方盛融科承接部分研发项目、4月进行研发会计估计变更(将资本化节点从三期临床后调整为二期临床后)等方式优化投入。会计估计变更若去年实施,去年利润将增加一千多万;今年1-3月因变更较晚,三期费用未资本化约五六百万。未来研发投入将结合中药创新药深厚积累,聚焦提升研发效率(如加速项目推进、充实产品矩阵),兼顾市场竞争力与门槛,支持中长期发展。
Q:呼吸系统类产品全年增速预期及下半年展望如何?
A:上半年呼吸系统产品面临压力,但公司多产品矩阵展现较强适应力。目前销售反馈8月环比7月有所改善,该类产品季节性影响较大,若四季度呼吸类疾病需求增加,有望弥补上半年部分缺口。预计下半年不会比上半年更糟糕,全年增速需结合四季度市场环境与气候情况综合判断,对旺季表现有期待。
Q:心脑血管类产品全年销售预期如何?
A:心脑血管与骨科产品是上半年业绩增速的主要贡献者,受益于中老年银发经济需求及产品布局齐全。其中血塞通上半年因一、二终端提升(集采扩围及市场开拓)实现超20%平均增速,雪依捷、厄贝等集采品种通过终端市场拓展增速良好。未来随着覆盖增加,预计保持稳健发展,集采续约对业绩的影响预计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且后续新品种上市将进一步增强心脑血管领域竞争力。
Q:后续在化学创新药品种引进方面有何考虑?
A:化学创新药将采用“购买专利分子+自主临床开发”的灵活模式,不自行研发早期分子/靶点,而是通过购买现成专利分子,由公司临床团队负责后续临床前研究、申报及临床工作,以发挥临床优势、减少试错成本、提升确定性。例如GSK3项目,其特异性抑制水平高、安全性好、成药性确定,且通过里程碑式付款控制成本。未来计划每年投入部分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搜集引入两三个创新药青苗项目,锁定专利权益,后期可对外进行BD合作,兼顾短期与中长期发展。
Q:公司上半年销售净利率大幅提升,部分原因是集采后销售费用下滑,后续对净利率的展望如何?
A:今年上半年销售净利率提升,除集采后销售费用下滑外,核心原因是产品销量增长。为同比更具可比性,公司内部已以销量作为考核和预算依据,核心品种(如骨科、心脑血管产品)销量持续增长,呼吸类产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导致表观收入下滑。产品单位成本因原辅包材、中药材价格下降有所降低,但工业成本上升是由于销量增长。后续净利率仍有提升空间,主要得益于亏损业务收窄、非主业剥离、核心药品销量增长及集采的积极影响。尽管旋即、小儿积健、养血祛风等产品仍在推广上量阶段,短期内提升效果可能不明显,但长期将逐步提升。
Q:公司对未来发展空间及中药创新药等业务的展望如何?
A:公司未来发展空间较大,核心在于创新和聚焦主业。中药创新药方面,小儿积健全周期运营预期超预期,养血祛风作为独家产品、中药保护品种且拥有专利,门槛较高,若保持70%的高速增速,今年收入预计可达1.6-1.7亿元,明年大概率突破2亿元,属于长坡厚雪赛道。公司同时布局前沿化药创新药,目前虽按传统中药行业估值,但结合稳健经营水平、中药创新药持续布局及化药创新药布局,未来成长潜力较大,有望逐步成长为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