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矿股#
$隆华科技(SZ300263)$ $中广核矿业(01164)$
为应对核能“快速增长”,美国能源部长称将扩大铀储备。
9月15日,美国能源部长Chris Wright在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会议上表示,美国正计划扩大其战略铀储备,以支持其所预见的核能“快速增长”阶段。他同时强调:
美国正朝着不再使用俄罗斯浓缩铀的方向发展。
Wright指出,俄罗斯目前为美国94座核反应堆供应约四分之一的浓缩铀,这些反应堆提供了全美五分之一的电力。据报道,如果切断俄罗斯供应且没有替代方案,可能危及约5%的电力供应。
这一表态立即推动了铀矿相关股票的大涨。截至周一收盘,Energy Fuels大涨超15%,Uranium Energy和Cameco Corporation均攀升逾10%。
摆脱对俄依赖,美国国内供应链亟待重建
摆脱对俄罗斯核燃料的依赖是美国当前能源战略的核心。
为系统性降低这一风险,美国前总统拜登于2024年签署一项法律,要求公用事业公司在2028年前停止使用俄罗斯铀。作为回应,俄罗斯随后限制了相关产品的出口。
然而目前,美国的铀浓缩能力相对有限,仅有两处主要设施。
其中,位于新墨西哥州的Urenco工厂为传统反应堆提供服务,而位于俄亥俄州的能源公司最近开始为先进反应堆生产富集度更高的燃料。
白宫在今年5月发布了一项命令,旨在加速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等先进核能技术的部署,预计首批模型将于明年进入测试阶段。Wright表示,美国正在“全力以赴”地重建其核燃料供应链。他补充说:
我们希望看到美国的大型反应堆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对铀的消耗实现快速增长。
随着未来核电需求的增长,Wright强调:
相应的缓冲储备规模也需要随时间增长。我们需要大量的国内铀和浓缩能力。
储备水平与国际差距
尽管美国正在采取行动,但其当前的战略储备水平与其它主要核电国家相比仍有显著差距。
根据IAEA的数据,美国公司平均仅持有14个月的铀库存。相比之下,欧盟的平均库存为2.5年,而中国的储备则高达12年。
美国的战略铀储备计划最早于2020年提出,当时申请了1.5亿美元资金,但国会仅批准了一半。拜登政府后来对该计划表示支持,能源部于2022年开始向美国矿商采购。此次明确提出扩大储备,标志着该计划的紧迫性正在提升。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正在积极鼓励私营部门的投资和国际合作,以加速供应链的重建。
Wright在讲话中援引了Peter Thiel的General Matter作为私人投资的例子,并强调:
这对于效率、创新和发展速度至关重要,是推动进步的方式。
数周前,Centrus Energy宣布与韩国水电核电公司(KHNP)及浦项国际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以探讨对其俄亥俄州浓缩工厂的潜在投资。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金正宽共同出席了签约仪式,凸显了美韩在民用核能领域的伙伴关系正在深化,以及市场对非俄罗斯来源浓缩铀的迫切需求。
隆华科技在铀技术领域的布局主要通过其子公司三诺新材和中电加美展开,覆盖铀提炼、核废液处理等关键环节,形成“铀资源开发+核环保”的双线布局。以下是具体技术方向与合作进展:
一、铀提炼技术:特种萃取剂为核心竞争力
核心技术突破
子公司三诺新材开发的酸性磷类萃取剂(如P204/P507),专门用于铀矿浸出液的高效分离与纯化。其技术特点包括:
高选择性:在复杂浸出液中实现铀离子的高效萃取,分离系数达4以上,纯度提升至99.999%(5N级)。
环保工艺:采用低氨氮萃取体系,废水氨氮浓度降至50mg/L以下(传统工艺为2000mg/L),符合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智能化控制:与中科院合作开发温控响应型萃取剂,实现低温(25℃)萃取、高温(60℃)反萃,能耗降低40%。
市场合作与客户绑定
核心客户:与中核集团下属单位(如中核铀业、中核四〇四)建立长期供应关系,产品用于国内铀浓缩厂的关键环节。
产能布局:三诺新材稀土萃取剂年产能8.38万吨(2024年投产),覆盖全国60%以上稀土冶炼企业,间接支持铀提取产业链。
海外拓展:技术出口东南亚市场(占15%份额),美国MP Materials依赖其技术,形成“卡脖子”环节优势。
二、核废液处理技术:专利布局与场景应用
专利技术储备
子公司中电加美子公司深圳加美拥有以下实用新型专利:
压水堆核电站废弃树脂处理系统:解决核废液中放射性树脂的高效分离问题。
催化除氧系统:优化核电站冷却水处理流程,降低放射性活度排放。
实际应用场景
核电水处理:技术覆盖核电站放射性废水处理(如中国广核潜在合作项目),年排放放射性活度控制在<10mCi,远低于国际标准。
化工园区治理:2025年中标衡东经开区4920万元核污染监测项目,检测海水中的锶-90、铯-137等核素。
三、政策驱动与战略意义
政策红利
国家《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强化冶炼分离技术门槛,三诺新材作为国内萃取剂龙头(市场份额25%-30%),直接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
核电安全政策推动核废液处理技术升级,中电加美的专利技术契合“十四五”核环保规划需求。
产业链协同
铀-稀土协同:铀提炼与稀土分离技术共享萃取剂平台,形成资源循环利用(如洛阳钼业共建年处理1万吨稀土废料基地)。
新兴需求拉动:核能产业扩张带动铀价上涨,三诺新材2025年铀提取相关订单预计增长40%。
四、未来增长点与风险
增长引擎:
核电老旧机组改造加速(预计2030年核废液处理市场规模超50亿元)。
铀资源战略地位提升,海外铀矿开发合作潜力释放。
潜在风险:
核废液处理技术面临膜法、生物法等新兴技术竞争。
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影响海外铀矿项目落地。
总结
隆华科技通过三诺新材(铀提炼)与中电加美(核废液处理)的双线布局,构建了覆盖铀资源开发全周期的技术体系。其核心竞争力在于高壁垒的特种萃取剂专利和核电环保场景的深度绑定,未来将受益于核能产业扩张与国家战略资源管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