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冶炼铝还是冶炼铜,都需要配套的工业体系。那绝不是只有原材料就可以进行的。首先是电力,其次是设备,最后是运输,还包括社会治安,政治稳定,劳动力培训等等一系列的软环境。所以很多人不假思索的认为,只要某个地方产某种矿石,就可以就地冶炼,而且具有成本优势。这么想的人完全不去看,为什么采矿和冶炼几乎都是地理隔绝的,难道他们愿意这么做?这样做不仅仅增加运输成本,而且还会导致资源生产国的民族主义。道理很简单,就地冶炼的条件并不成熟,那会导致冶炼成本更高。那么多资源生产国都限制矿石出口,都鼓励就地冶炼,为何矿商还是想方设法的把矿石运出来?这跟爱不爱国完全没有关系,这就是一个成本的问题。如果这些人能把资源国的矿坑挪回本国,他们甚至愿意回国开采,采矿成本国外也要高很多,并且和大家想象的不同,越是不发达地区,成本越高,本质上就在于工业体系的不配套,不建全。我看过一个温州人在刚果金做生意的视频,一袋普通的螺丝可以卖100美元,这在中国完全无法想象。
对于电解铝产能来说更是如此。很多人认为只要这个地方产铝土矿,就地生产氧化铝并电解成原铝,成本会更低。这是完全的误解,否则这些生产商早就这么做了。比如印尼,喊了这么多年,生产电解铝,其产能增加了多少?大家再去看看越南的电解铝产能。所以我那天说,中国4500万吨电解铝产能天花板,其实是给铝行业进行全世界的供给侧改革。如果没有后来的碳达峰、碳中和,甚至没有后来的反内卷政策,甚至没有后来的促进物价合理回升的宏观取向,我都不会坚定的看好铝行业。因为后三者意味着4500万吨的产能天花板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逾越的。而靠着国外的替代,那就无异于痴人说梦。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现在投资电解铝就更加没有经济可行性,因为紧缺的电力可以产生更高的附加值,就是AI。所以看好某一个行业是综合信息的结果,并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