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Tbills: 现在都不是经济账的问题了,而是以发展促稳定的大计。拟建和在建的煤化工项目就有八九千亿,在建的2400亿左右。据测算,全部投产后拉动化工煤消费3.4亿吨。
现在煤化工成本比石油化工低了,看浙江和大连的那几家的毛利率也是够呛。欧洲大厂不单在欧洲的工厂关闭,连巴斯夫在湛江的厂都成鸡肋了。
哎,搞不懂。变数很多,多因素决定的事情,因子太多,多观望好点。
查看图片//@Tbills:回复@Tbills:就拿哈密举例,淖毛湖、三塘湖、大南湖等几个矿区,其实观察在建新建的几个探矿权证就发现,基本都是一些井工矿项目,最多就是露井联采,比如新天然气拿的那个马朗二号井,中煤的那几个大南湖井。正常来说按照矿区规划,这些矿井最终都是规划500-1500这个区间的产能,煤质也都不错。但现在其实从经济性上就没法开发,哈密现有的露天煤矿超产太严重,可以说拿着早期最好开发、资源最优质的高卡露天煤在那里挥霍。光一个淖毛湖矿区,白石湖露天可采储量按5000w吨就够十年,疆纳5000w吨估计就两三年,马朗的露天可采储量如果按照以前广汇的规划干4000w吨也就够十来年,这三个矿加起来一个多亿,每吨挣个十块钱,干十年就霍霍完了,未来建设对等新产能的重置成本都挣不回来。此外新疆的火区治理煤也是一团乱账,表外产能像垃圾一样往外卖煤,还可能涉及到偷漏税的问题。我理解超产治理,最应该管的就是新疆,不是说新疆不能生产这么多,而是不应该以这么低的价格,以这种竭泽而渔的开发模式去挖。露天和表外收一收,未来井工占比往上提升一些,我理解新疆的开发格局会更良性一些。